2024年深秋旅居福建省福州市见闻——三坊七巷历史街区

<p class="ql-block">2024.10.11上午乘公交到三坊七巷转转,没想到一转就是一天,哈哈内涵丰富啊!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占地约45公顷。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到四百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p> <p class="ql-block">百余年来这里走出的名人志士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等等,因而又被誉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景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集名人故居、闽都园林、民俗工艺展示于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里坊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封闭的“里”或“坊”,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这种制度的确立从春秋至汉代,鼎盛期则在三国至唐代,最终在宋代结束。‌里坊制度的实施方式是通过修建围墙将每个里或坊包围起来,四面开门,并由专人管理。重要的衙署、寺观和府邸可以在坊墙上对正大街开门,而一般住宅的居民只能通过固定的坊门出入。这种制度不仅划分了居住区,还与宵禁制度相结合,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城市人口的管理和控制。</p> <p class="ql-block">里坊制度在中国城市居住区的演变中占据重要地位,经历了闾里制、里坊制、街巷制、邻里单位制和社区制等多种形态。</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建在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内,艺术品的世界艺术氛围浓烈,我特地写了美篇《2024深秋淡装浓抺的福建艺术品(一)》。</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非遗香道馆</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的名字来源于宋代刘涛居住于此,其子孙数世皆为郎官,因此得名。郎官巷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此。巷内还有许多古迹,如宋陈烈宅、绥安会馆和天后宫等。</p> <p class="ql-block">严复翰墨馆坐落于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7号,占地约3000平方米。场馆依明代古建“宫苑里”建成,是兼有园林之佳妙和文物之瑰奇的、古今合璧的博物馆,被称作“三坊七巷最美私人博物馆”。馆藏数百件近代大思想家严复的墨宝真迹与译著古籍,还有张伯驹“京兆”章及数量众多的闽籍名人文物。馆区内有天然生长几百年的蟠壁古榕,并培养着700多盆福州园艺大师黄开振亲手设计的盆景。馆区还开辟了“严复生平馆”、“严复书院”及“严校长的故事”文创产品店,构建了“名人墨迹+福州工艺品+古建筑+盆景”的文化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中国高端白瓷——月记窑,月记窑福建德化有名的瓷窑。</p> <p class="ql-block">窗口透出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价格贵吧,要不是高端呢!</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簪花女</p> <p class="ql-block">网红爱心树,人们纷纷驻足拍照。</p> <p class="ql-block">布兰兔 (BLANBUNNY)是一个轻奢·时尚茶生活品牌,倡导精致、有趣的茶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我拥有的布兰兔茶滤贝莉</p> <p class="ql-block">现在各景区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我也经常这样地细细观、慢慢品它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推开门板的厨窗,精致可人的茶品。</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条簪,“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p><p class="ql-block">—摘自冰心《故乡的风采》</p><p class="ql-block">冰心笔下的“三簪”是指旧时福州女性头上的三条银簪,又称“三把刀”或“三条簪”‌。这三条簪子扁平如剑,刻有花纹,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既具有实用性又兼具美感‌。这三条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福州女子将刀剑做成发饰,插在发髻之间以备防身。这种装扮不仅体现了旧时福州女性刚柔并济、勇毅独立的品质,还承载着“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的深刻寓意‌。</p> <p class="ql-block">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柘荣剪纸</p> <p class="ql-block">品茶空间,小小的但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中国商印展览馆 福来福往情谊长 闽山闽水物华新 闽一口</p> <p class="ql-block">如些广告,棒极了。</p> <p class="ql-block">小小商家大大世界,这就是闽商胸怀!</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景,三坊七巷的商家都有艺术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里通向戏剧天地,声光电烘托着氛围,诱惑你我走上红地毯,欣赏艺术……</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因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乡约碑,该碑制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福州近代古坊巷邻里间仅存的“共建文明公约”。碑高2.2米,宽0.8米,嵌于坊墙之中,碑文曰:“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已年文儒坊公约。”共48字,至今此碑保存完好,是三坊七巷古代城市里坊社区管理生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p> <p class="ql-block">两位簪花女正步入安民巷。安民巷的名称来源于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在巷口贴出安民告示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黄巷源自晋代黄元方(公元280-375年),为八姓衣冠入闽始祖之一,闽中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说。</p> <p class="ql-block">青红酒是福建的一种黄酒</p> <p class="ql-block">铜塑 做酒的流程:取水-搅拌-发酵-装甑-流酒。</p> <p class="ql-block">喜欢桂花甜点</p> <p class="ql-block">临近南后街的游客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南后街附近的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故居原为林觉民父辈的祖业,林觉民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1911年,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故居后来成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她的祖父谢銮恩在林觉民牺牲后购得了这处房产,冰心在此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进入故居大门,正中院落有一尊林觉民半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铜像旁立有“一座宅院 两位名人”的岩石碑文,记述了林觉民和冰心两位名人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故居建筑风格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三进院落,四周有风火墙。</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还展示了林觉民生前的简介和事迹,以及冰心幼年居住的场景描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