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作家系列:韩志晨(上)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音乐:铁道兵志在四方</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梅梓祥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今天介绍铁道兵作家韩志晨先生。</p><p class="ql-block">韩志晨这个名字,可能你不熟悉,但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农村三部曲”,你一定不陌生吧!这部当代农村题材的经典巨作,编剧就是这位铁道兵出身的作家与其胞兄韩志君的代表作。 </p> <p class="ql-block">韩志晨1952年出生在东北科尔沁草原一户普通城镇居民家庭。父亲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因着刚直、善良、直言的秉性,被批斗关进“牛棚”。初中尚未毕业的他,带着两个更年幼的弟弟,逃难到草原深处的姑姑家,开始打零工生涯。之后,又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他经受过饥饿,超出年龄所能承受的体力透支。正是这段少年、青年的苦难经历,他磨炼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也为未来的文学创作,贮备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厚感情,以及取之不竭的农村生活素材。</p> <p class="ql-block">他是一棵优质的种子,播撒在富饶的土地上,当阳光雨露来临时,注定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韩志晨先生,人生的起航,始自铁道兵军营。</p> <p class="ql-block">以下摘自他的散文中的一章《部队大熔炉的冶炼》——</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部队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是逢山开路、遇水造桥的铁道兵。但我到了部队以后,仗着会画画和写美术字,很快就被抽调到了团文艺创作组,任务是写兵唱兵演兵。</p><p class="ql-block">当兵之前,我只有七年文化底子,比小学生强点不多,属于“麻袋片子绣花——底子孬”那伙儿的。让我创作快板书、数来宝、山东快书、相声、三句半、歌词、诗朗诵,哪里做得来?于是,我开始疯狂地读书,把可能找得到的书籍都拿来读,并把其中新鲜的词语、成语或者形容词分类抄在小本子上。在诸多同类的词汇中,我在写作中挑相对准确和富有新意的使用。哥哥志君又给我寄来诗韵词典等一批书籍,对我来说真如旱天及时雨,枯苗逢甘霖。</p><p class="ql-block">当兵第一年的九月,部队安排我到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参加文艺创作学习班,使我有机会结识了铁道兵文化部创作组和铁三师、铁九师、东北铁指的许多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战友。此后,又送我到长沙铁道兵政治学院深造。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经过多方面的冶炼,我在创作上也逐渐开始游刃自如,写出的很多作品都搬上了舞台,有不少还在部队的文艺大汇演中获奖。</p> <p class="ql-block">我开始意得志满。有一次,到长春出差。皎洁的月光下,我与胞兄志君坐在人民广场的长椅上,兴致勃勃地向他报告我在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哥哥听后,给我讲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区别,叮嘱我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快板书、数来宝、山东快书、相声、三句半,要有向文学艺术圣殿挺进的志向和决心。</p><p class="ql-block">他给了我一本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对我说:“部队的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东西,你要像书中的那位约翰·沙梅,细心地从生活的泥土中筛选‘金粉的微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努力打造出美丽的金蔷薇,献给自己钟爱的苏珊娜——你的读者和观众。”</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听得目瞪口呆,也如醍醐灌顶。在我的创作生涯中,那个皎洁的月夜是个转折点。在哥哥的启发和鼓励下,我开始走上诗歌与散文、小说的创作道路。</p><p class="ql-block">经过不懈的努力,先后有不少作品发表在《吉林文艺》、《黑龙江文艺》、《青年诗人》、《诗人》、《作家》、《铁道兵》报、《志在四方》等刊物上。1983年以后,我又在《小说选刊》、《参花》等文学杂志上发表了诸多短篇小说和《井倌》等中篇小说。</p><p class="ql-block">我常对朋友说:我真正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导师是我的哥哥,是他手拉着我的手,一脚高一脚低地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口;而冶炼我的火热的熔炉是部队——大兴安岭连绵的群山、无际的森林和战友们的生活与情怀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让我积攒了无数“金粉的微粒”,并用它们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金蔷薇”。这,是我艺术生涯的启航。</p> <p class="ql-block">韩志晨简介——韩志晨,笔名阿尘、阿晨,著名作家、书法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艺术总监、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吉林省新媒体学院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有与其兄韩志君联合编剧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和电影《两个裏红头巾的女人》、《大脚皇后》、《大唐女巡按》、《金秋喜临门》等。独立编剧的电影有《大地就是海》、《头上就是天》、《快乐的庄稼汉》、《阳光女孩》、《酒鬼和他的犟媳妇》等,电视剧《山爷》、《小镇女部长》、《风雪桅杆山》、《三请樊梨花》、《彩练当空》、《八月高粱红》等。上述作品,先后获得四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两项“中国电影金鸡奖”、八项全国“飞天奖”、五项“金鹰奖”、三项东北“金虎奖”,还曾获第七届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设计奖、最佳剧作奖,以及“飞天奖”和“金虎奖”的最佳编剧奖等单项奖。建国六十周年时,与胞兄韩志君一道被评为“建国六十周年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b>韩志晨先生最初的作品,发表在《铁道兵》报、《志在四方》杂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本编辑节选留言:</span></p> <p class="ql-block"><b>  寇亚夫:</b></p><p class="ql-block">我和韩志晨战友在长沙铁道兵学院是同学。1981年同在一大队六队三班,韩志晨同志担任班长,我任党小组长,我俩同住一个宿舍。在铁道兵学院学习期间,韩志晨同志仍不忘写作,除往学院的广播站投稿外,还向当地地方报刊投稿。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向湖南日报文艺版提供一篇诗稿。那是一个周六下午,队里没课,志晨同志邀我一起到湖南日报社去送稿。到报社文艺编辑部后,刚好有一年岁稍大一点的编辑值班,我俩说明来意,编辑连头也没抬,随口说,把稿放下吧!当时志晨同志感到有点儿尴尬,便说:我们来的目的不是光把稿子放下。这时,编辑抬起头来打量我们。看我俩身着干部军服,还比较年轻,便问到,你们是那个单位的?韩志晨同志立马报上家门,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他说已经在铁道兵及军区军内以上报刊和地方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120多篇。这次来的目的不仅是放下稿件,更重要的是让编辑同志提提意见!这时,编辑打量这位年轻的部队干部,并低头认真看了稿子。然后说,可以,真的还不错!让我俩留下联系方式,热情的把我俩送出屋外,并招呼我们以后常来。大概过了一周的时间,诗歌见报了。我们同班的同学都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b>无花果张四莲:</b></p><p class="ql-block">线轴山、红红的柞树叶、两首诗的题图是我为韩志晨所绘、今能见面着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b>孙建军(四川成都):</b></p><p class="ql-block">与志晨先后同为三师十四团文化干事,我写作也算步其后尘者。时间真美丽。/微笑</p><p class="ql-block"><b>让梦想飞(山东济宁):</b></p><p class="ql-block">铁道兵文化积淀厚重,铁道兵文化传承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b> 王振江:</b></p><p class="ql-block">今天梅主任介绍的这位作家韩志晨,是我最熟悉的一位文豪了。我俩都是铁道兵三师政治部干部,他在宣传部门,我在组织部门。他比我大两岁,但比我早入伍四年。改工后十三工程局入驻长春市,我们时常见面,有时喝点酒,聊聊文学创作,欣赏他的新作。志晨酒量不小,歌唱得也好,有时喝着喝着就情不自禁的吟诗作唱,回忆起来真是开心愉快。自从我调离长春后,就再也没见到志晨兄,但一直在不间断地看他的剧作,这使我愈发想念。志晨兄,我的好战友,衷心祝你事业大成,佳作再创。想念你的战友,王振江敬上。</p><p class="ql-block">志君、志晨兄《篱笆女人和狗》,写我家乡农村改革前后的巨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切感人,生活气息浓郁。特别是主题歌《篱笆墙的影孑》,作曲家徐沛东以浓厚的东北民歌、二人转、通俗于一体,悲喜交佳,朗朗上口,唱彻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回味无穷。梅主任真乃文化宝库,应有尽有,既弘扬了铁道兵文化,又满足了读者需求。向梅主任学习、致敬!</p><p class="ql-block"><b>泉水叮咚(天津):</b></p><p class="ql-block">电视剧本确是写的好!商演也成功!!那是他的本事大!</p> <p class="ql-block">2017年01月09日 22:38 北京</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9日20:00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