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揽胜之183

shuping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冬日国家植物园北园</b></h3> 国家植物园于2022 年4 月18 日正式挂牌。国家植物园北园(原北京市植物园)内建有14 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及展览温室和科普馆,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兼具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文化休闲等功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国家植物园科普馆500 余件(套)实体展品,配备图文、多媒体交互方式,点面结合阐述植物如何改变人类生活,重点突出中国丰富的特有植物对世界的影响,综合全面勾勒植物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系统宏观地展示植物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放时间: 园区:3月16日至11月15日:6:00—21:00(20:00停止入园);11月16日至次年3月15 日:6:30—19:00(18:00停止入园)。展览温室、盆景园、卧佛寺、曹雪芹纪念馆、科普馆:3月16日至11月15日:8:00—17:30(17:00停止入园);11月16日至次年3月15 日:8:30—17:00(16:30停止入园)。展览温室、盆景园、卧佛寺、科普馆星期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国家植物园的布局主要包括南园和北园两个主要区域,每个园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景点。‌‌<br><br> 南园原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展览温室。这里建有15个特色专类园,包括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和中国古植物馆等。南园还拥有展览温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观和国礼植物菩提树等。 北园则以北京市植物园为基础,集花卉观赏、古迹探访和文化体验于一体。北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和梁启超墓,以及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和曹雪芹纪念馆。此外,北园还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和多个专类园。 游客可以从北园的东南门进入,沿着中轴路向北游览,依次欣赏郁金香花园、展览温室、牡丹园、海棠园、木兰园等景点,最后到达历史悠久的卧佛寺。卧佛寺内有一尊庄严的大卧佛,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古刹的宁静与神秘。继续向北是风景如画的樱桃沟,这里有小溪潺潺、木栈道蜿蜒、水杉林立,尤其在秋季,金黄的落叶铺满小径,构成绝美的秋日画卷。<br> 北京植物园不仅是一座植物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园内保存着多处古迹,如乾隆时期修建的碉楼、名人故居和墓园等,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此外,植物园还承担着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设有多个科普展览和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北京植物园的水杉林是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保育林,拥有近180株水杉树,这些树木高耸入云,形成了清凉的避暑胜地。‌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历史背景而受到广泛关注。水杉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在冰期后几乎灭绝,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重新发现。‌ 红尾水鸲是雀形目鹟科水鸲属鸟类,又称蓝石青儿、石燕、溪红尾鸲等。 雄鸟主体均为暗灰蓝色,额基和眼先深灰黑色;翼暗褐色,外翈羽缘蓝灰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脚肉褐色至黑褐色。雌鸟上体为略泛蓝的暗灰褐色,眼先和眼周略沾棕色;翼深褐色具淡色羽缘;尾上覆羽白色,尾羽基部亦为白色,端部深褐色;下体蓝灰色,具细密的灰白色斑点;尾下覆羽白色;脚肉褐色。 红尾水鸲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分布广泛。栖息于山地溪流与河谷地带,尤见于多石的林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立于水边或水中的石块上。主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及蜻蜓目等多种昆虫,也吃少量浆果和植物种子。繁殖期在3-7月,有的一年繁殖两窝。窝卵数通常4-5枚。主要由雌鸟筑巢和孵卵,雏鸟晚成,双亲共同育雏。 <h3><b>卧佛寺里腊梅花开</b></h3> 以上文字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