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赶集</p><p class="ql-block"> 今年无秋,但冬的景色特别好,所以常邀朋友在冬里赏秋景。</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在红叶艺术团的同学说:“我近段时间要排练,12月15号到陶家河演出,六进六送赶大集,过了这段时间再一起玩……”</p><p class="ql-block"> 一位朋友是摄影大师,他说:“12月15号陶家河有边镇赶集,我带你上去玩!”</p><p class="ql-block"> 赶集!我无所谓,但是这件事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了50年前,陶家河、庙儿岗的物资交流会,我十分熟悉,有亲近感,这源于我的母亲,原草盘供销社餐馆的白案师傅。</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陶家河、庙儿岗的物资交流会,主要是与安徽白帽、鹞落坪进行,丰富省际边界的物资交流。我母亲是炸油条、麻花,蒸馒头、包子的。交流会多半是年前举行,这两处海拔高,冷是自然的,母亲和同事们总是头天下午带着原材料,坐着大卡车上陶家河、庙儿岗,支锅搭灶,凌晨就和面醒面。天蒙蒙亮,母亲的小摊上就热气腾腾,蒸汽和清晨的雾气弥漫在一起 ,老远就能够闻到炸油条的油香。</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北方人,做面食拿手,在交流会中累但快乐着,她做的面食让山里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物资交流会年年进行,延续到现在的赶大集。</p><p class="ql-block"> 此时, 我特别思念我逝去两年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