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感20年一一记上海知青杂志社创刊20周年</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人生迈进期颐之年能有5倍的20年,而我花甲之年则是20年的3倍之余,况且我是2011年加入《上海知青》杂志社,还不到14周年的我来论坛创刊20周年,只能限于格局浅谈。</p><p class="ql-block">一、思想引领</p><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杂志创刊于2004年,20 年来已出版了42期刊物。每期卷首语起到了思想引领,从知青文化,到知青采风,及知青康养,顺应时代趋势,寻求创新发展,达成共识并进。如《生命之重》《知青文化国之瑰宝》《知青一一长征精神的传人》《知青吾家》《蝶变一一知青的坚持》 ,追赶时代潮流,具有超前意识,彰显知青精神,不仅影响知青一代,乃至知青二代。</p><p class="ql-block">二、文本内涵</p><p class="ql-block"> 从《上海知青》杂志设置的栏目内容中,看出这本杂志不仅讲好中国知青过往的故事,及改革时期开拓创业的历程,且反映当代各地知青的风貌;成立知青联谊会,为知青搭建平台展示才艺;记载了第一届至第二十九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主题;考察知青纪念馆,抢救知青文化 ,使历史文化不断层;建立知青之家,重走知青路,重拾青春记忆,当年知青背井离乡,过着群体生活,那段挥之不去的火红年代,令人刻骨铭心,如今知青之家使知青有一个温馨的家;知青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知青康养基地,使知青有一个归宿感。 </p><p class="ql-block">三、精神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在《上海知青》杂志社已走过了三分之二的历程,以2004年创刊史料为参照数,及我2011年走进杂志社后参加系列活动为见证,无论团拜会,还是杂志发行会,或是线上线下三色土知青春晚,乃至境内境外采风,以及重走知青路和红色之旅等,我都将亲身经历撰文且摄影,留下了宝贵的图文资料,令我百感交集。在这个团队里,有不少志愿者在创建中不乏支持、参与、奉献。尤其迎来创刊20周年,离不开创刊人王建国的坚持。20年来在无固定办公地点,没有资金保障,却己出版了42期《上海知青》杂志,实属不易。是什么力量排除万难?是什么引力大江南北知青一家亲?有什么磁场连接知青情愫?近14年来我尽所能,为该知青团队所参与的各项活动撰文摄影。尤其2019年起至2024年,5年多来我协助王总,义务地参与了11期《上海知青》杂志编辑工作,从第32期至第42期的编辑工作中,学会了不少编辑知识。常言道: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p><p class="ql-block">四、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4日,我在东信港大酒店参加了上海知青杂志社团拜会筹委会,讨论了2025年上海知青杂志社迎春团拜会、第五届三色土知青线上春晚有关事宜,为庆祝《上海知青》杂志创刊20周年大家紧锣密鼓。正如王总编所说:“精神之高扬,文化之繁荣,康养之大成!”需要大家不懈地努力。知青老了,苍天给予我们的时间有限,让我们珍惜有限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夕阳无限美好。在此,预祝《上海知青》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活动及第五届三色土知青线上春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8日写于远洋航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