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官场讽刺微小说3)吴国新

东北一家人

<p class="ql-block">  老何他从小生活在农村,二十岁开始拜师学木匠手艺。出师后,到上海、北京打工干木匠九年,在这其间,他在大城市学习了各种时髦的家具款式、掌握了先进的机械制作工艺、积累了一些作坊工场的管理经验,当然,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老何三十二岁那年,就在老家市郊石子岭顶办了一个家具厂。历经十多年的打拼,企业逐渐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其实,当年经招商引资来东北再创业的老何,四十多岁年纪,是一个实打实的、技术型的小老板。他不太懂官场套路,也不太会请客送礼这一套,他只知道,手艺人嘛,就凭自己的双手赚钱、吃饭、养家,即使当个小老板了,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老何他记不得当年县委、县政府无比重视的那两次丧事分别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只记得当时先是县委办给他打电话说:“何总您好!县委某书记的父亲因病去世,邀请您参加葬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老何心里感觉有点突然,他想,按我们老家风俗习惯,除了亲朋好友,对一般关系的朋友,大多是“报喜不报丧”的啊!于是,他去征求当地一个好朋友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好朋友是某科局的一把手领导,他听完老何的话后,眨巴着近视眼镜片后面的一对小眼睛,一脸正色道:“我们各科局也都接到通知了!你还能不去吗?要知道,像这种事情,领导不一定能记得住谁来参加了?谁随了多少礼?但谁没来参加,他心里一定清楚得很!何总啊,礼尚往来,入乡随俗吧!我们科局随两个(万),你至少也得拿一个(万)去吧。”</p><p class="ql-block"> 老何听得云里雾里的,他头一次听说当地人把一万元钱数论“个”的。不过,老何想想好朋友说得还是有道理的,礼尚往来嘛!应该!应该!于是怀揣一个装钱的、写着企业名称的大信封,开车随浩浩荡荡的奔丧随礼车队去邻县市县委书记老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老何又接到了县政府办的通知:“何总您好!县政府某县长的岳父因病去世了,邀请您参加葬礼。”</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老何,对这样的事早已驾轻就熟了,不用再咨询谁,也不用再征求谁的意见、建议,直接把一个装钱的、写着企业名称的大信封,揣在怀里,驱车直奔市殡仪馆。</p><p class="ql-block"> 市殡仪馆里哀乐阵阵、庄严肃穆。宽敞的大厅里,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县科局干部们的人头在攒动。</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县长夫人披麻戴孝,表情哀伤,双手撑着一个灰色的、打开拉链的大旅行包,缓缓地走进人群。</p><p class="ql-block"> 各科局干部们见状,纷纷从随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写着单位名称的、鼓鼓的牛皮信封,“劈里啪啦”地扔进那个张着大口的灰色旅行包。</p><p class="ql-block"> 老何丝毫不敢怠慢,忙从怀里掏出那个信封,也扔了进去。不一会,他的那个不怎么鼓的信封,被其他的大信封埋住了,如一块小石头扔进水池,扬起了一朵小水花、激起了一波小涟漪后,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老何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可转念一想,县长收了这么多的“吊礼”,以后怎么“还礼”啊?这真是听评弹掉眼泪,枉替古人担忧!</p><p class="ql-block"> 那天,县长怕影响不好,没敢安排大家吃“长命饭”。老何饿着肚子,从市殡仪馆到回县城半道的一个狗肉馆,吃了一碗狗肉汤饭后才回厂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老何的父亲病危,他急匆匆赶回去,还没等到家,父亲已撒手人寰,做儿子的没能给父亲送上终。</p><p class="ql-block"> 老何悲痛之余,看到家乡亲朋好友都自发地赶来帮忙并参加父亲的葬礼,心中不免有了莫大的宽慰和由衷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这时,老何似乎想起了什么事,他拿起手机,拨了县委某书记和县政府某县长的手机号码,可手机都语音提示说是空号。</p><p class="ql-block"> 他心有不甘,拨通了那个东北好朋友的电话:“局长兄弟啊!您知道某书记和某县长的新号码吗?昨天我父亲去世了,礼尚往来,我是不是也得通知一下他们呢? ”</p><p class="ql-block"> 电话那头的好朋友沉默了一会,然后语气有些沉重地对他说:“何总啊!对伯父大人的去世,兄弟我深表哀痛!请兄节哀顺变。至于某书记与某县长,调离本县高升您也不是不知道,可我们谁都不知道他们的新手机号码。不过俗话说得好:‘人在人情在,人走谁是谁’呢?千万别指望这些当官的人与你讲什么真情实义及礼尚往来,他们的电话,以后再也不可能联系得上了!人走茶凉,拉鸡八倒吧!”</p><p class="ql-block"> 老何无言以对,撂下电话,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