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骞墓》</b></div><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07.09</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狼烟山峰途,大漠脚下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荒原飞鸮孤,风啸冷刺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笑谈满天路,气概震峡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叹息不成怒,英名传千古。</div></div> <h5> 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街道饶家营村。 <br>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br> 1956年,张骞墓被列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2月16日,张骞墓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联大碑</b>(《增修汉博望侯张公骞墓道碑》1939.06/青石/三级文物)</h5><h5>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进行增修式考古发掘,“墓侧原有缺口,稍加清除”。<br> 但此举引来张氏后人,认为这是在挖张家的祖坟。千余人手持锄头、头缠红布,赶到墓地。教授们最终停止了挖掘,改为增修墓道,除了发现陶片、五铢钱,尤其珍贵的是发掘出一块有汉隶字体“博望”的封泥,由此确定此墓为真。<br> 张骞墓冢前树立着一块不多见的刻有民国国旗的石碑,由联大教授黎锦熙书丹,记述了此次增修、发现的过程,碑文中多次出现“西北联合大学”字样,这是城固如今为数不多的与联大有关的碑刻。<br> 联大教授对张骞墓的增修,是对城固最重要的贡献,不仅验证了张骞墓是真,还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h5> <h5><b>石虎</b><br> 张骞墓东西两侧有两尊汉代石刻,整体呈“S”形,细腰、昂首、卧姿,两尊石雕形制相似,用料为石灰石,采用圆雕手法,雕刻粗犷,风格抽象,是古代雕刻工匠卓越的艺术创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br> 两尊汉代石雕,名叫石虎、雄奇。当地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犯错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br> 然而,这两尊神兽因头部及四肢均不存在,仅剩下躯干,这也让文史专家学者对神兽的称呼起了争议,到底是老虎、狮子还是天马,年代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没有定论。<br> 据专家分析,从神兽造型相对写实的情况来看,与西汉较为抽象的霍去病墓前石刻相差较远,故专家多认为是东汉时代的石虎。<br> 专家介绍,首先当地人称其为石虎,是因为其原来置身之地被称为“石虎田”,在《汉中府志》、《城固县志》中,均称呼为“石虎”。</h5><h5> 其次,在古代陵寝文化中,老虎是辟邪除祟、保护死者的灵魂和尸体不受鬼魅侵害的神兽,尤其是带有翅膀的神虎,从而侧面印证了神兽为虎的实质。另外,也有专家认为,墓前神兽的雕刻尺寸接近真实的老虎,在雕刻细节上,体现出写实,能从中体会到石虎紧收的腰腹部位,肋骨隐约可见,让观者感受到石虎雄健外张的力量感。<br></h5> <h5> 石虎现在出于保护的目的,用玻璃罩罩起来了。拍照不清楚,网上下载原来未罩起来的样子。可以清晰地看到石虎流畅的身体线条和丰满健壮的肌肉。</h5> <h5><b>封泥</b><br> 博望侯封泥长2.2厘米、厚0.4厘米,方形,出土于张骞墓。张骞墓历史上被多次盗掘毁损,地面残留文物都是清代人所建,到底这座馒头状的土堆是不是张骞墓,没有确切的考古依据。<br>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进行发掘,在甬道内清理出了这块刻有“博望□造(或铭)”的封泥。张骞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正是这块封泥,确认了张骞墓的所在。<br> 2014年11月06日,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丝绸之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展览。博望侯封泥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土之后,首次公开展览。<br></h5><h5> 在张骞展览室和城固博物馆都没有看到这块封泥。以上照片是百度下载照片。据说,目前保存在陕西博物馆中。</h5> <h5> 其实我们参观先从城固县博物馆参观,再参观张骞墓园区。博物馆介绍城固县的现在和历史变迁。虽然一些珍贵文物不在博物馆中,城固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一些谜一样考古问题,值得来参观的地方。</h5><h5> 城固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腹部,北依秦岭南麓,南屏巴山北坡,中纳汉江平川,介于东经107°03′—107°30′、北纬32°45′—33°40′之间,总面积226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城固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另设有1个国有公司。截至2022年末,城固县常住人口43.73万人。<br> 城固自秦设县制已有2300多年,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和享有“北斗喉舌”之称的东汉三朝太尉李固的生葬地。境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达437处,有馆藏文物4000余件(组),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76件(组)。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县、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县,享有“柑桔之乡”、“大鲵之乡”、“天然药库”之誉;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9类19种,尤以硅石储量大、品位高。<br></h5> <h5><b>城固变迁</b></h5><h5>夏商(前22—前12世纪)地为梁州之域。<br>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合梁州于雍州,地在雍州域内。<br>东周(前770—前221年,即春秋战国时期)<br>春秋时(前770—前476年),地为蜀地。<br></h5><h5>战国时(前475—前221年),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城南郑”,地属秦地。<br>秦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反秦归蜀,地属蜀。<br>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县地属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即帝位,县属汉中郡。<br></h5><h5>南北朝,宋、齐沿用晋制,置梁州汉中郡,县属汉中郡。<br>西魏文帝大统元年(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北魏开始分裂为东魏、西魏、县地属西魏。当年梁北梁州刺史兰钦攻汉中,西魏梁州刺史元罗降,县地复属梁。<br>北周改汉中郡为汉川郡,县属梁州汉川郡。<br>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郡留州,县属梁州。<br>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州改郡,县属汉川郡。<br>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郡复州、县属梁州。<br>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孟知祥后蜀明德元年,934年),后蜀夺兴元,县地归后蜀。<br>北宋乾德二年(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伐后蜀,翌年(965年)灭后蜀,县地归宋。</h5>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汗国攻占兴元,县属蒙古汗国。<br>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将徐达取汉中,改兴元路为汉中府,县属陕西行中书省汉中府。<br>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入汉中,县地归清。县初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后撤布政使司,设巡抚,县属陕西汉中府。<br>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县属陕西省汉中道。<br>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7日城固县解放,县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及汉中地委机关设城固县。<br>1978年9月,改为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俱辖城固县。<br>1996年7月,属于汉中市。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铜人面具</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1976年原公镇苏村出土)</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铜兽面具</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商-1976年原公镇苏村出土)</span></div></h5> <h5> 这些青铜面具以及铜摇钱树的出土带来比较大争议,有四种学说“氐羌说”、“蜀文化说”、“巴人说”、“中原说”。从地理位来说。城固处在这些地区的交界处。</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铜摇钱树</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汉-1962年城固一中出土)</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镰型器(大)</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1980年龙头镇龙头村出土)</div></h5> <h5> 镰型器也是未考证的器物,谜一样的存在,有待后人考证。</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北周天和六年石造像</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北朝-1981年在原公镇征集)</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石瑞兽</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汉-2022年博望办事处陈邸村出土)</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绿釉虎形器座</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馆藏)</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规矩纹四神铜镜</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城固县博物馆旧藏)</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宜子孙铭文铜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1998年柳林镇花店村出土)</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持釽(pi)武士砖雕</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1986年博望办事处西寨村出土)</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鎏金彩绘普贤菩萨</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1974年董家营征集)</div></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公房碑(模型)</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汉-原物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div> <h5>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在城固成立,与昆明、重庆并列为“抗战时期三大文化中心”,保留中国的文化种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h5> <h5> 城固县博物馆布置在张骞墓园区旁,与之融合。不但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管理,更利于游客参观,一举三得。这种设计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现在许多景点功利太强,景区以外就拦截游客,用摆渡车拉着游客转来转去,从长远考虑更好。</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