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山

进jfmwsyy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丘山海拔34.3余米,</span>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康熙乾隆下江南均游历过虎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清康熙皇帝游览后改名为虎阜禅寺。</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虎丘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岛,称为“海涌山”。史载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因名虎丘:又因“丘如蹲虎”而名。</p> <p class="ql-block">建于1956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涌桥上有12只石狮,各个雕刻得栩栩如生,像个可爱顽皮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长约3米,因形似枕,故称“枕石”。晋代著名高僧生公就坐在这块石头上看经书,疲倦了就睡在这块石头上。导游讲,如果扔石子上去,石子能够粘住不下落,就可以生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石幢是五代后周显德年间高阳许氏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透过这笔直的石幢看虎丘塔,就会看出它的斜势了。</p> <p class="ql-block">磨崖石刻上四个绿字是“生公讲台”,是唐代李阳冰所书。生公是我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李阳冰擅长小篆,被誉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以至于当时颜真卿所书的碑刻,都会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三个蓝色的字“千人坐”是明代胡缵宗所书。</p> <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四字楷书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很多年后“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明代万历年间,苏州户部主事马之骏请吴中名手章仲玉补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丘</span>”二字,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 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 “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p> <p class="ql-block">据文志记载、春秋時期吴王阖闾葬池下:以扁诸、魚肠等数千宝剑殉葬,故名剑池。剑池两壁壁立,中涵石泉,终年不干涸。</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还有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剑池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崖壁石刻鹅头篆书“剑池”,为元朝周伯琦所书,“风壑雲泉”四字传为北宋米芾之笔,形容“寒风出幽壑,白云映清泉”之情景。</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它在剑池西南上方的崖壁下,又称“陆羽井”、“观音泉”。相传被封为“茶圣”的陆羽在贞元年间来到虎丘,挖了一口井,以这口井中的泉水作标准,对比各地水质,写了我国第一部《茶经》。由于这口井水清冽、味甜,被陆羽命为“第三泉”,这池四周石壁赭色,纹理天然,秀如铁花,所以取苏东坡“铁华锈崖壁”诗句又称它为“铁华崖”。</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斜塔——“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