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116) 培养“未尝有一”的自律与定力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徐春辉</span></p> <p class="ql-block">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p><p class="ql-block">宋濂自曰:“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p><p class="ql-block">朱元璋评曰:“宋景濂事奉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p><p class="ql-block">伟人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p><p class="ql-block">同样,一个人读读书并不难,难的是“未尝一日去书卷”;一个人说一句真话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说真话而不说假话;一个人不谄媚有权有势的人并不难,难的是尊重每个人而不讥讽任何人。这就是宋濂的可贵、可敬之处,但也是可学、可修之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体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则是不能冲动行事、做不计后果的事。其实,随着兵法智慧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深谙这个道理,并且遇事都在小心翼翼地去应对,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怒而兴师”“愠而致战”“不合于利而动”的情况呢?问题就出在缺乏“未尝有一”的自律与定力上。许多人做事,一开始都能慎之又慎,而当事态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形势一片大好”或在自己羽翼丰满时,头脑容易发热,产生“一览众山小”的错觉,进而贸然行动;在态势不利或受到伤害时,情绪容易出现急躁,进而做出过激反应。</p><p class="ql-block">水不断流,才成就江河;心不停跳,才成就生命;“未尝有一”,才成就卓越。一个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最重要的是“坚持”二字,而“坚持”的最高境界是“未尝有一”。一个人一旦养成“未尝有一”的好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不仅会有上佳的收获乃至精彩的人生,而且也能避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遗憾、“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