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赵世和同学听说我今年暑假回伊春,时间一确定,就提前约了陶老师和班里与我比较熟悉的同学们聚餐。时间就定在了到伊春第二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回东北之前,我在北京的中国照相馆给陶老师和夫人的合影制作一张仿油画的照片,套了好几层保护袋放在后备箱,千里迢迢带回了伊春。这张合影是2015年中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拍的,自认为拍的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整个中学时代,基本上是在伊春第四中学度过的。那时候教育体制不停的改革,小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期间,秋季改春季,我们和上学年的哥哥姐姐们合并了,号称九年一贯制,小学5年,中学4年。上初中两年还比较稳定。上了高中,两年时间就经历了三个班级,又是春季改秋季。大概是1973年的上学期,我来到陶世琦老师的班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老师任班主任的班级整体班风好,成绩好,我慕名而来。而且我对陶老师也不陌生,他刚到四中工作还没当班主任时,临时带过我们初中班去农场劳动,可能是因为他年轻,知识面丰富,性格又特别好,很容易跟学生沟通,很有亲和力。我们知道他在黑龙江大学学的俄语,又增加了几分敬佩,因为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外语离我们很遥远、还有点儿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班级,陶老师最先介绍给我认识的当然是学生干部们,张学聪,杨建国,魏晶,王云华,马艳荣。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最先和我熟悉起来的同学,是赵世和,一个有着男生名字的女同学。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家住的方向相同,而且离学校都比较远一点儿。赵世和个子不高,皮肤很白,大眼睛、双眼皮,不说话都是笑眯眯的,也很有亲和力。刚到班级我什么都搞不清,肯定放学时走在了一个方向,她主动找我问这问那,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一起。这一走,到我离开中学后,也经常有来往,转眼五十多年过去,我们成了一生的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陶老师的班里一年多时间,感到老师对学习抓得很紧,不单是班主任陶老师抓的紧,其他科目的老师抓的也很紧,对门一班的孙玉珠老师给我们上物理课,全学年开展物理竞赛,我才考第五。后来到我1978年高考的时候,出了物理考场第一个遇到的就是孙老师,他就站在考场门口等着我们,把我做的题从头到尾问了一遍,说我考得挺好,我高兴坏了,回家路上见人就说,孙老师说我考的挺好。我记得还举办过一次政治竞赛,80分是我们学过的功课,党内历次路线斗争,按部就班。最后一题,“九大”路线是什么?天哪!搜肠刮肚,一头雾水,没到下课时间又不甘心交卷,从监课老师的脸看到同学们的后脑勺,都找不到答案。向教室窗外看去,对面平房是教师办公室,墙上印着一排有点儿褪色的红色大字: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一字不落全抄,交卷。100分。虽然政治竞赛得了100分,还是年纪太小了,不懂政治,后来长大了才知道,1973年初学校开始抓紧学习,是邓小平复出协助周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大家寄希望于恢复高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老师多才多艺,组织过许多以前班级没有过的活动,也学到了许多功课以外的知识。可惜我文艺体育方面缺乏天赋,错过了很多活动的机会。但是陶老师对我喜欢看课外的文学作品大加赞赏,特别是离开中学去当知青之后,只要节假日回家,经常去陶老师家里汇报我的学习和劳动情况,聊得热火朝天,还经常对时事点评,口无遮拦。一般逢年过节,经常都是几个女同学结伴到陶老师家里去,还能知道其他男同学的情况。现在回想陶老师和他的夫人王雁阿姨不仅是我们的师长,还成了朋友。在我们的中学时代,能够遇到陶老师这样的一位班主任,对于我们的文化知识学习、思想成长成熟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陶老师这个班级过了一年多,1974年5月17日,我依依不舍告别中学时代,那一天还专门背着书包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纪念照。十天之后的5月27日开始了农场四年多的知青工作生活。之后,我高考离开了黑龙江,毕业离开了东北,越走越远。特别是最近这二十多年,我父母也跟随我离开了伊春。我回伊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和伊春的老师和同学们见面也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的联系没有中断过。只要回伊春都能找到陶老师,找到照片上的同学们。不管相隔多久,我们仍然一见如故,情深意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 🌹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毕业40年聚会,大家按原来照片的位置拍照。时隔40年,还能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聚在一起,真不容易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7月28日,我离开伊春的前一天晚上,魏晶请我们几个女同学吃烧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第一次到烧烤店里吃正式的晚餐,时至今日,看到这照片儿,还能想起那天烧烤店里弥漫的香味儿,有垂涎欲滴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了烧烤还不过瘾,居然又顶着小雨换个地方吃冰点,这六个奔七的老太太实在太疯狂。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还是我们伊春人活得恣意潇洒,还是青少年时代同学的情谊历久绵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