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田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位于文明瑶族乡中部,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隔河相望,距离文明瑶族乡集镇约1公里,距离汝城县城50公里。村落紧邻省道324线及厦蓉高速文明互通口,对外交通便利。古村落户籍人口510人、常住人口120人,以张姓为主。<br>村子坐南朝北,基址于康熙三十六年,得哲人指点所置,豹犀陪后士,龙凤锁前川。古村原名“寒田”,因其在滁水河旁常年气温。较低,较为寒冷,故命名为寒田,解放后改名“韩田村”。<br> 韩田村自清代时大兴土木和宗祠建设,至今保存约五十余栋古民居,布局有序。民居结构大多采用砖墙和柱子共同承重的结构。外墙采用青砖来砌筑并承重,内部用柱子来承重。屋顶多为人字形、硬山顶,屋面青瓦覆盖,可做成平面和曲面两种形式。马头山墙造型丰富,装饰独特,一般由青砖砌筑而成,做法多样,其形式随屋面的坡度而变化,常见的有人字形、阶梯型、品质型和曲线型。屋脊装饰形式很多,一般用瓦搭成各种花纹,脊尾一般用砖或瓦叠成高高翘起的样式。此外,门窗也是其传统民居的一大特色,门窗的装饰多样且美观,门槛石上的石雕彩绘、门扇上的“铺首衔环”或“兽头铜环”、门簪上的木雕,花窗上的飞禽走兽镂空花饰,精美绝伦。 汝城张氏皆起源这里 清康熙丙辰年(1676)“一乡善士”匾。出自:《孟子》名言名句:《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韩田村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古河道、古桥、古井、古树、古水圳、古巷道等伴随着村落而生,是村落发展至今的见证者。韩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源远流长,除了传统的祭祀礼仪、节庆活动和婚嫁丧葬外,韩田村还有香火龙、双彩布龙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汝城香火龙2008年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汝城县是红军长征入湘第一站,很多民居蕴含红色历史,如红军会议旧址(张氏祠堂)红五军团指挥所等。总政治部入驻韩田村学校,毛泽东、朱德联署《出路在哪里》文稿在此首次印发,成为长征路上第一份公开的宣言书。<br><br> 红军总政治部入驻的韩田小学,紧临的文市、沙洲等村在红军长征途中都给与了帮助。 我在2023年7月走访韩田村时,与村里六七位长者交谈中,得到了与广为宣传的“半条被子”故事截然相反的版本,待时机成熟方可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