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记忆

十月枫叶【原创作者】

<p class="ql-block">  今年九月底回老家,听到了“撤校并校”的消息,让我一时间惊诧不已。爸爸也为此暗自神伤。我就提议用轮椅推着他去看看。出了村子,我们就远远地朝一里外的学校张望,果真是只有两幢教学楼静静耸立着。四月份回乡还热闹如集市的校门前,如今也已空空荡荡!这座有着六十年发展历史的校园啊!就这样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学资源的集中,难免受到了时代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唉!从我小时候上学的一间庙堂,到现在这个规模,真不容易呀!”爸爸的眼里闪着泪光说。</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爸爸,自己又何尝不是满脑子是不舍与怀念啊!这里,承载我们家着三代人儿时的梦想与深刻的记忆记忆。那些快乐的时光,这里的一物一景,也都让人终身难忘。我们姐弟仨很小时就常听爸爸​讲他的童年趣事,也知道那时上学的困难。那时候,整个村子也只有三五个上学的孩子。我的爷爷死活不让爸爸上学,但他却一心想学识字。当时唯一的老先生,心地也善良,就不收他的钱,让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算作业。爸爸特聪明,总比别人学会得快,但也常会为干活少挨打。老先生就登门说情,爷爷奶奶才同意了,并让爸爸每天得拾一捆柴火或割一捆草。</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那时候有钱人的孩子就上学早,而没钱人的娃儿就没法儿上。也有不少是和他一样在软磨硬泡下,十来岁才上的学。所以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参差不齐,小到六七岁大的十三四岁都有。大家都穿着破补丁衣服,有人还光着脚丫。爸爸每天替老师打上课铃,那铃是一棵树上铁丝捆上的一大块儿铁板,得用一个斧子去使劲儿敲响。开始是在我们村儿里一户地主家的空屋里,后来秋收了屋子里穴起了粮仓。又等了一段时间,才选择了这个离村子不远一片乱坟岗的庙堂。那一块儿被撞击得亮晶晶的铁板和斧子,当然也得带上,又被绑在庙堂不远的一棵苦楝树上。</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村民们又凑钱加盖了三间土墙房子,并多了俩老师。那时他们只学识字和珠算。夏天的时候孩子们渴的要命,就会跑到我们村子里的井边去打水喝。每个人都“咕咚,咕咚”灌个饱,往学校跑时肚子“呱哒,呱哒”的。因为每天都喝一肚子生水,就常常闹肚子拉稀的,因为害怕挨骂,总是忍着不说。然而就是因为爸爸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才有了当民兵和选派当兵等有许多优先权,还常帮人算账或写信。我们小的时候爸爸还经常给我们读报,讲书上看来的故事,我们常常一边听一边笑的前仰后合。也是从那时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种下了读书学习中有无限乐趣的种子。五岁时,我就高高兴兴地被妈妈送到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我上学那会儿,学校虽然没有院墙,但是已经打了口大深井。并盖了三长排像模像样的瓦接檐、砖包后墙的草房,一排九间房三个班。一个班有五六十人之多,小学和初中都有,全校有几百个学生,非常热闹。那时候生育率特别高,每家都要有两三个孩子。也记得打的铃换成了更大更厚的一块儿铁,也被老师们砸出了一个大凹坑。还常常会有很多学生看某个老师吃力的打铃,能看见火星四溅。当时那一间破旧底矮的小庙还在,青砖都已无棱无角光溜溜的,上面有着黢黑的小瓦。那小瓦上长满了狗尾草和青苔,也仿佛是说到这里从小学堂到大学校,从乱坟岗到歌声嘹亮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那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尽量衣服是破旧的,但我们每天都是无比幸福快乐的。教室里的地面是坑洼不平的,课桌是砖砌而成的,木窗户是小而破旧的,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却是高涨的。一到冬天大家都自发带化肥袋子里面的塑料薄膜,来糊教室窗户,还背着柴火,扛着小板凳,无论离多远的孩子都自己走路上学。有很多人到了学校,棉裤棉鞋都会被雨雪湿透,大家就围着火堆取暖学习。夏天的时候下暴雨,外面的雨水就会突然往教室里灌,我们听着讲,而脚就泡在水里。因为怕出意外,学校经常汛期停课,然后开课时老师快马加鞭的猛赶,课下我们不知疲倦地猛学。那时候虽然苦,虽然穷,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卖惨。到腊月二十二领通知书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每个人每门功课都会取得优异成绩,并会戴着大红花和奖状一口气跑到家,争先恐后地让爸妈看。</p> <p class="ql-block">  小伙伴们都不仅爱学习,也都爱学校。因为学校离家近,每天总是在校写完课后作业才回家。那时候周六也要上学,每周休一天,但周边村里也会有很多同学都跑到学校玩儿。放学时也常常一个个挖一篮子野菜,都不约而同地跑来了。学校365天里每天都有人来,教室前面一颗颗白杨树都被我们抱的明晃晃的。被称为操场的一大片空地,平常用于学生跑步和打球,节假日变成了很多人学骑车的最佳场所,终年不闲,所以白花花的土地一个草毛都不长。</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岁月也走进了阳光明媚的大好时代。我们的学校,也在1986年翻改成了砖瓦房。教室内整整齐齐摆放了桌椅,打了水泥地坪,也换了电铃声。十年后的1996年,村委又开会决定新建教学楼,爸爸开完会首先把这个好消息传遍了全村,并带头提议见效方案。对我们说:“这下好了,以后的小孩儿都不受罪了。”建新学校时,爸爸最积极,总是早出晚归,并且每天回家都要给我们报告进展情况。虽然我们都已长大,但还都喜欢远远地向学校张望,看那一排窗明几净教学楼一天天高起来、过几天封了檐,上了红瓦、粉了白墙。校园里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菱形的大花坛里沾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尤其是大操场跟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高大的校园盖好了。雪白的院墙,萧墙也立起来了,这让我们一直不住的激动也。更羡慕里边的校园生活。然后不久,就听见了学校里有了电上课铃声传来,以及宏亮的读书声和升国旗时唱起的国歌。每周一的清早,我们听见国歌的雄壮音乐响起,都会不由自主的和着节奏一起唱起来。上午十点的广播体操声,也是我们放下劳动工具,松驰一下、舒展四肢的好时光。我们向往着里面快乐,也总能勾起自己童年的快乐回忆。</p><p class="ql-block"> 当时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无论是男孩女孩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独苗苗。等小侄女三岁上幼儿园,她的正常生活和上学的接送任务,就成了一家人的重中之重。多数是由弟妹骑摩托车来完成,弟妹忙着时,爷爷奶奶就会抢着去接。弟弟一有空也会亲自接送,他说等侯在学校大门前时,总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叹。不仅赞叹学校内的设施,还感叹多于学生的家长,我们那代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一方面说明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祖国对花朵的呵护,也更说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但是只有短短五年,弟弟就学着别的人把小侄女转到了县城上学。开始在县城租了房子,学生都要进托管班,只有每周五才能回家。再后来上初中、读高中,眼看这里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农村娃儿进城读书已是发展趋势,我们也一个个在县城买了房。弟弟每天开车接送女儿,他说这是最幸福的事。看着小侄女每天都自由地进出县城重点学校,他说总还会在心底感叹时代的变迁,和祖国的飞速发展。并见证了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想正在逐步实现,喜欢看到我们的下一代人生活更幸福。</p><p class="ql-block"> 爸爸问我:“你说这学校空着多可惜,以后可以干吗?”我拍着爸爸的肩膀,笑着对他说:“爸爸,以后您的任务就是享福,村委那么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会安排的。“</p><p class="ql-block"> “对,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时代浪潮的冲击,我们无法阻挡。”爸爸仰望着蓝天白云下依然鲜艳的红旗。“这座学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但给予了我们知识,还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未来的人才需要更优秀、更全能、眼界更开阔。”</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所学习殿堂里的记忆很多很多,我们不仅在这里收获了知识,也学习了做人。让我们以更开阔的眼界,看待未来与革新。这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地方,它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永远会熠熠生辉。那一幕幕旧时光里的记忆也总会温暖着人们,带给人不断前行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