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上的旧水塔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水塔相比起名声在外的镇海楼、明城墙和五羊石像,更像一位见证沧海桑田而后小隐于山野的“雅士”。在过去近七十载的岁月里,广州大部分老城区的饮用水都必须途经于此。如今,退役十余年的水塔,早已慢慢淡出民众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时任广州特别市市长的林云陔提请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同意,接管了“商办广州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广州特别市政府自来水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其时,越秀山仍沿用着明朝永乐年间名号,称为“观音山”。因此,越秀山水塔当时也被称作“观音山水塔",在观音山昔日象冈炮台遗址上建造水塔一座。</p> <p class="ql-block">  走到越秀山明代古城墙脚下,透过繁茂枝叶交错的缝隙之间,可以看见一个绿色的球形物体静静地屹立在山顶之上。</p> <p class="ql-block">  水塔于1931年3月1日奠基,同年7月23日建成,1932年4月1日启用。由当时著名的结构工程师赵福臣设计,水塔为钢制球形,塔顶距山脚地面约50米,塔身高14.6米,内径12米,可容水1000多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1929 年以前,广州市供水工程未臻完善,市民用水,时受短缺之苦。为了保证用水,曾先后建造四个调节水量的水塔。</p><p class="ql-block"> 最早出现的是西关水塔,建造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 位于西关长寿大街(今长寿路)。塔的结构是用钢板焊接而成,容水量 782 吨,工程造价白银 9.4 万余两,1976 年拆除。</p><p class="ql-block">  沙面水塔位于沙面肇和路,建于民国初年,容水量 454 吨。当时沙面系属英法租界,由租界内各户集资成立沙面水厂,建水塔储水,供应租界内用户,70 年代初期拆除。</p><p class="ql-block"> 东山水塔,位于梅花村,建成于 1929 年 7 月,容水量 363 吨,专供东山区居民用水,新中国成立后拆除。</p> <p class="ql-block">  作为广州历史上建造最大的水塔,同时也是广州解放前建造的四座著名水塔中仅存的一座,如今的它戴着“市文物”的头衔静静矗立在山岗上,闲看春华秋实、花开花谢。</p> <p class="ql-block">佳能M1,18~150mm镜头拍摄</p><p class="ql-block">2024.12.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