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参观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是多年的梦想。2024.11.25晨,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韶山,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b> 韶山毛泽东故居景区入口处人流不息,热闹非凡。</b></p> <p class="ql-block"><b> 韶山毛泽东故居景区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b></p> <p class="ql-block"><b> 在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下交通车,直奔毛泽东广场,参拜毛主席铜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毛泽东广场宽阔,毛泽东铜像巍然屹立在中央。毛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握文稿,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展现出领袖的风范和神韵 。</b></p> <p class="ql-block"><b> 游客怀着崇敬之情,纷纷在铜像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敬,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毛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b> 毛氏宗祠为韶山毛氏总祠建成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祭祀和纪念韶山毛姓始祖毛太华和历代祖先毛清一、毛清四等的家族圣地。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此创办农民夜校,杨开慧担任授课老师,从此开始了对旧有家族传统文化的改造。</b></p><p class="ql-block"><b> 韶山毛氏家族是一个古老的、英雄辈出的家族,也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家族,韶山毛氏家族出了毛泽东深厚的家族文化与湖湘文化、韶山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共同形成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深厚的文化土壤祠内的复原陈列和《毛泽东家世家风展》将向您展示这个传奇家族的迁徙历史,文化长卷以及牺牲、奋斗、奉献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南岸</b></p><p class="ql-block"><b> 南岸是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的地方。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坐西朝东,距毛泽东故居约100米,坪前是毛泽东少年时代游泳过的池塘。</b></p> <p class="ql-block"><b> 南岸房屋建于清代,前外墙青砖,其余泥砖,青瓦盖顶,白色粉墙。</b></p><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从9岁到17岁8年时间里,在韶山总共到7个塾师处读了6年半的书。1902年春,刚满8岁的毛泽东由所寄居的湘乡大坪唐家圫外婆家回到韶山,最先就在这里读私塾,启蒙老师是邹春培。</b></p><p class="ql-block"><b> 一次,邹春培先生有事临时外出,交待学生背书,毛泽东却带着几个孩子到门前塘边戏水。先生回来生了气,要学生们当场对对子,对不出要挨板子。老师出句:“濯足”,这是经书中的成句,直译为洗脚。没想到毛泽东应声而答:“修身”。这同样是经书中的成句,意境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而词性、结构、平仄无不契合,可谓妙对无双。邹老师暗暗称奇,从此对这个小学生也就另眼相看了。</b></p> <p class="ql-block"><b> 两年半后,毛泽东先后转入关公桥、桥头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处私塾读书。他在毛宇居手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天井》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在刚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改写出了《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些作品是毛泽东早期接受私塾教育所取得的知识与学识最直接的见证,同时也可见其小小年纪便有非凡的气质与禀赋,开始透出了王者之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故居</b></p><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湖南农舍,坐南朝北,土木结构,青瓦屋顶,背山面水。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门前的南岸塘,水面平静,宛如一面镜子 。整个建筑古朴而庄重,与周围的绿树和农田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每天从早到晚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b></p> <p class="ql-block"><b> 可惜故居内不能摄影。</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故居,仿佛穿越回百十年前的历史沧桑。堂屋、厨房、卧室等房间布局简单。堂屋里摆放着桌椅,墙上挂着照片。厨房中,灶台上的炊具似乎还留有当年的烟火气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床铺朴素,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毛泽东的卧室,空间不大,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b></p> <p class="ql-block"><b> 正屋是毛主席的出生地和成长的地方,共有五间,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正中间是堂屋,用来招待客人和家庭聚会。堂屋的两侧分别是卧室和厨房,布局紧凑而实用。房屋的墙壁是用土块和土坯堆砌而成,再用石灰浆粉刷,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仍显得坚固而整洁。</b></p><p class="ql-block"><b> 正屋两侧分别是杂屋和茅厕,这些附属建筑同样采用了传统的湘南民居建筑风格。杂屋里摆放着毛主席一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仿佛让我看到了毛主席少年时期勤劳质朴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b> 除了正屋外,还有一排偏房,这是毛主席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们的居住地。偏房的建筑风格与正屋相似,但更加简朴,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家庭的淳朴民风。</b></p> <p class="ql-block"><b> 从故居出来,漫步在韶山冲,来到池塘对岸,观赏毛主席故居全景。池塘里的残荷随风飘动,远处起伏的山峦依旧绿意盎然,一派深秋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