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阳李宅”距离东阳市中心约10公里路,为东阳市区的东大门。李宅村原名蟾程,李氏源出唐完宗李纯之裔,先居皖西,后徒迁河南陈留,五代时迁浙江陵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迁东阳南门积庆坊里仁里。李宅历史悠久,历代人才輩出,文化积淀深厚,1995年被东阳市列为"历史文化名村"。李宅社区目前尚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花台门、李氏宗柯、狮子台门、文昌阁、月塘、尚书第等。2016年8月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忠孝名家”《花台门》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年),清同治三年(1864)。花台门梁柱雕琢精美而得名,匾额上"忠孝名家"是南宋朝廷赐给先人李诚之一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革</span>期间为保住花台门,乡亲们把牛腿、花纹等都用石灰涂上,将"忠孝名家"换成"东风门"并日夜守护。但"忠孝名家"牌匾不知落入何处。1990年村里对花台门进行修缮恢复了原名,并请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重新提了"忠孝名家"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宅“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初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砖木结构,歇山重檐三开间。门额行书"文昌阁"三字,为李茂润所书。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文昌阁首当其冲成了造反派的革命对象,所幸李宅村民应变及时。1999年暗淡数十年的文昌阁又得以修缮,恢复了往日的靓丽。</p> <p class="ql-block">“月塘”也叫蟾塘,蟾塘水面不大,但水清澈见底。数百年来未干涸过,听祖上说池塘里潜藏着一条吉祥灵气的神龙。据说是石龙,能听到龙的吟叫。1957年因农业社取塘底深厚肥泥,经过一夜的不停车水,蟾塘渐渐地显露出神秘面纱,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石龙。石龙高约45厘米,直径约25厘米呈腰鼓状的青石墩,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李宅村民在蟾塘边修建了一座"石龙庙"。相传先人每逢元宵节就有在月塘放水灯的习俗,水灯也叫荷花灯始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尚书坊”始建于明嘉靖37年,(1558)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砖仿木牌楼结构。额提"世尚书"。</p> <p class="ql-block">“集庆堂”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竣工于明正德年间,前后三开间三出,梁柱上绘白花图案,地面呈直线登地。民间曾有"百花厅、直梵地、赛过皇帝金阶地"之说。1950年改为国家粮仓,20世纪80年代拆除改建电影院,2013年重新修。</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与尚书坊,集庆堂为同一轴线,有鹤立鸡群,唯我独尊之气势。门楼为七间单檐楼屋,左右分立形旗杆基座、堂门左右立抱鼓,额悬"南渡名宗",板对:"陇西右族冠南国;蟾程千里隆桂坡"。李宅宗室最让人惊奇的是其石柱数量之多,整个祠堂有62根石柱。这石柱前厅圆形后堂方形就是"外圆内方"之意。后大有一脉为博士派,大同一脉为尚书派,大璞一脉为学士派。</p> <p class="ql-block">正厅仿制匾额"怡怡堂"为宋宁宗赐给李大有李大同李大璞三兄弟。李大有南宋庆元二年进士,在任通州通判时,他开渠引水,开发通州利源。李大有政声很好,后为国子监博士。李大同嘉定十六年进士,由于学识渊博,常在皇帝旁边侍讲,对于时局又有较深的洞察力,进封为工部尚书。宁宗于是亲书"怡怡堂"一额赐赠。</p> <p class="ql-block">宗室内挂"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牌匾足以见证李氏先人世代为官的显赫。李宅宗祠主要用于祭祀、议事,是村里最威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高踏步”位于李宅宗祠的右边街路上,台阶三十六级,是李宅标志性地表,常有人来这里攀登瞻观。看着磨蹭的镜光滴滑的石条台阶,摩挲着被人脚踩出的凹痕,高踏步仿佛一个历史老人在诉说他的苍老岁月。高踏步原是一条古代驿道,约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与李宅的600多年历史同步。</p> <p class="ql-block">“十台 ”</p><p class="ql-block">明正德已卯(1519),惠房之祖李璘降生,这对当时李宅家族是一个重大喜讯,枢和斡兄弟两人决定为他们的十个儿子大兴土木,在东西两边各建造五幢形制相同,整齐划一的房子,合称"十台"。但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火灾所殃只剩下集庆堂东面的三幢。保存最完整的是第三幢名居。房子正中有3间屋子,左右各5间厢房,每个小方格窗的外面都装有一个木框,框中有许多小臂粗的横栏,这就是古时候的防盗窗,装上小框,就不用整天紧闭着木窗,敞开采光透气仍可保安全。木框和横栏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草图案,与木框十分协调。</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风,文风</p> <p class="ql-block">书画课堂</p> <p class="ql-block">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李宅村东门“狮子台门”</p> <p class="ql-block">李宅村民风淳朴,现在居住在此的都是留守老人,孩子在外赚大钱,老人在家享清福,幸福感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老俩口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们的家,房子,院子干净舒适。</p> <p class="ql-block">免费赠予我们分享村民自家种的菜,酒店居然愿意代劳,中餐加了一道“活杀青菜”,好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