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库纪念章

蒋建阳

<p class="ql-block">  有一枚伴随我66年的纪念章,每当看到它,就让我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寒冬。</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那是尚未跨入一九五八年的隆冬,学校刚放寒假,天气异常寒冷,学校突然通知假期留校(没有回家过年)中,高年级的同学,参加一个工地的义务劳动。</p> <p class="ql-block">  当年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是一桩很平常的事,学校推行劳动卫国的体育制度,假期组织到城郊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义务劳动。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这种亦工亦农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体质健康,对于迅速融入社会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  学校组织的这次义务劳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修水库。</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一个异常寒冷的清晨,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扛着简单行李(被子和洗漱用品),步行到西直门火车站(当时北京城郊火车均在这里乘坐),前往40多公里外的昌平县。寒风凛冽,脸和拿着行李的手,开始是难以忍受的刺痛,不一会便失去了知觉。</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距南口不远的一个村小学校,正是寒假教室空着,我们便打地铺住下,次日凌晨我们便前往工地。来到工地,被人山人海的热烈场景所感动,从工地仓库领取工具后,便投入紧张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从驻地到工地,需步行一个多小时,出发时还披星戴月,到达工地正好天亮。劳动地点为一个宽阔干凅的河床;劳动的内容就是把满地卵石和沙子,运送到指定地点;劳动的方式,就是手铲肩挑,或两个人抬一个箩筐。人人都生龙活虎,你追我赶、不分男女同学。</p><p class="ql-block"> 十多天的义务劳动很快就结束了,这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度过最有意义的一个寒假。</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冬天,尽管早晚很冷,中午的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还得脱去外衣。午饭学校从驻地送来工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劳动场景(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在春回大地之时,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来到工地,参加建造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北京许多大专院校、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纷纷来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驻军部队更是承担建造水库大坝的主体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夏我们学校毕业,分配全国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水库在当年就建成蓄水,水库建成后,毛主席欣然为水库写下了“十三陵水库” 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永远镶嵌在水库大坝上。离校前,凡参加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的同学,都获得一枚精致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  又将迎来一个新年寒冬,睹物生情写下这篇短文与大家分享。现在作为旅游景区,全网对十三陵水库的介绍文字很多,但作为曾经参加水库建设的亲历者,已为数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附注 :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水库紧邻明十三陵地区,因而得名。水库建于1958年,距北京城区约40千米,是一座防洪、发电、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