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一下子让滕王阁闪耀了千年!</p><p class="ql-block">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一定跟滕王有关,那滕王是谁呢?他就是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 李元婴(630-684),唐贞观十三年(639)九岁时被封为"滕王",且于滕州建一楼,名为“滕王阁”。永微四年(653年) 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第二个“滕王阁”, 后来到四川阆中任职期间修第三个“滕王阁”。</p><p class="ql-block">阁不是随便命名的。只有皇室贵族建造,帝王建筑才能称“阁”,地方建筑称“楼”。</p><p class="ql-block">被称为“江西第一楼”的滕王阁有名于其他的滕王阁,建了毁,毁了建共经过29次的重修,历尽千帆。是因为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滕阁秋风”牌楼是通向滕王阁景区的第一道门, 也是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一道景观。正面朝东“滕阁秋风”横匾为宋苏东坡墨迹,背面为文徽明手书的“胜友如云”。跟远处高耸入云的主阁遥相呼应。起到了很好的框景作用。</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更是书法艺术的殿堂。其主阁飞檐下,悬挂着16块巨大的牌扁,其中9块为九龙牌匾,共含有九九八十一条龙,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p><p class="ql-block">第一层的九龙匾黑底金字,九龙环绕,气势非凡,<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真认不全是什么字,一查才知道是“瑰伟绝特”,意思是瑰丽伟岸奇绝独特。原来</span>是唐代书法大师怀素的狂草杰作,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四字出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p><p class="ql-block">其他牌匾如“襟江”出自画家吴作人之手,“带湖”则是书画家启功的墨宝。 </p> <p class="ql-block">最高层东、西两面的“滕王阁”三字, 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字,为什么只说是苏东坡的字呢?因为是在苏东坡抄写的“滕王阁序”的里面找出来滕王阁这三个字恢复出来的。想问一下当年苏东坡三次到滕王阁为什么没有留下诗句呢?</p> <p class="ql-block">一层王勃《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 </p><p class="ql-block">根据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p><p class="ql-block">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山西动身,千里迢迢去看望父亲。因为他父亲被贬至交趾(今越南)为官。先陆路,后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地马当山,此时突遇风浪,不得已船就停在这里。王勃便下船上岸,来到附近的一座庙里观瞻了一番,然后又赏玩江景。正兴尽想回船时,见一位老者端坐在-巨型石块之上,老人须眉皓白,仙风道骨,一看就知道不是凡人。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老人问道:“来的可是王勃吗?" </p><p class="ql-block">王勃十分惊讶,回答说:“正是,敢问长者何以得知在下?”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宴会,如能前往参加,写作诗文,可以名垂千古。”王勃笑着说:“此地离洪都六七百里的路程,一晚岂能赶到?”老人说: “你如决定去,我可帮助你。”王勃于是拱手致谢。老人忽然不见了。依照老人的指引,王勃立即登船起帆, 一路上顺风吹送,第二天便到达洪州(今南昌),并按时赴会。 这就是“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话说“马当神风”送王勃到洪州(南昌)时,正时九月九日,阎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文人为滕王阁写诗文助兴,他便参加了宴会。 阎都督为捧红自己女婿吴子章,提前让女婿写好腹稿,现场好炫。宾客们猜出都督心意,都在观望,并不动笔。突然王勃径直走向书案前,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文不加点,满座皆惊。闫都督不高兴了借口去了隔壁小屋,小吏跑步报所写诗文给闫都督,当报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声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吏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吏又报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大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随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陆续呈现,阎都督再也忍不住惊叹着走出来。文章落成后,王勃便起身告辞而去。 阎都督看完文章后,才发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这句丢了一个字,觉得很奇怪。 </p><p class="ql-block">于是,文人们纷纷论“水”“独”等,都督并不太满意。早就被王勃文采所折服的阎都督怎能任由如此完美的文章少一个字呢?即刻派官吏快马加鞭去追王勃。 </p><p class="ql-block">王勃也挺幽默,对追他的官吏说:“我给你变个魔法,来,手伸出来,这个字我写在你手心, 可得抓紧了,千万不要松开,一定要当着阎都督的面打开.....这小吏真的攥紧手一直到阎都督面前,等把手一打开,咦?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莫不是被耍了? 见惯大场面的阎都督却拍手大称妙。 为何? </p><p class="ql-block">“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p><p class="ql-block">原来,王勃故意留白的那个字就是“空”字。 一个“空”字,把时光飞逝、人事变迁全部收入诗中。 </p><p class="ql-block">这场比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阎都督输得心服口服。也心生爱才之心。 </p><p class="ql-block">怎奈天妒英才,到了交趾见到自己父亲的王勃在归途中度过南海时,一个大浪打过来,船翻了,王勃不幸落水溺亡,27岁生命戛然而止, 实在是令人扼腕长叹。 </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边惋惜老天对他不公,一边也羡慕他, 因为他留给后世的永远是他最美的样子,王勃一生,可以总结为: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惊鸿一瞥, 刹那永恒。</p><p class="ql-block">据《新唐书》记载,王勃死后,阎都督“叹息久之,日: ‘才难,不其然乎!”"他对王勃的早逝感到惋惜和遗憾。阎都督也没有想到会因为王勃,他也被后人们记住了。</p><p class="ql-block">阎都督的胸怀成就了王勃, 王勃用他的才华也带着阎都督名垂千古。</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整篇文章773个字,王勃用了40个成语,涉及到37个典故。</p><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中的40个成语及典故</p><p class="ql-block">1、襟江带湖</p><p class="ql-block">释义: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p><p class="ql-block">2、三江五湖</p><p class="ql-block">释义: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p><p class="ql-block">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p><p class="ql-block">3、物华天宝</p><p class="ql-block">释义: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p><p class="ql-block">4、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释义: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p><p class="ql-block">5、胜友如云</p><p class="ql-block">释义: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p><p class="ql-block">6、高朋满座</p><p class="ql-block">释义: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p><p class="ql-block">7、腾蛟起凤</p><p class="ql-block">释义: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又作“起凤腾蛟”。</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p><p class="ql-block">8、躬逢其盛</p><p class="ql-block">释义:亲身经历那种盛况。</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p><p class="ql-block">9、飞阁流丹</p><p class="ql-block">释义: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p><p class="ql-block">10、桂殿兰宫</p><p class="ql-block">释义: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风峦之体势。”</p><p class="ql-block">11、钟鸣鼎食</p><p class="ql-block">释义: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又作“鼎食钟鸣”。</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p><p class="ql-block">12、虹销雨霁</p><p class="ql-block">释义:彩虹消失,雨后天睛。</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 class="ql-block">13、水天一色</p><p class="ql-block">释义: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 class="ql-block">14、渔舟唱晚</p><p class="ql-block">释义:渔船上的渔夫在傍晚时歌唱。形容江湖傍晚渔舟归航,渔歌四起的美丽风光。</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p><p class="ql-block">15、衡阳雁断</p><p class="ql-block">释义: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p><p class="ql-block">出处: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p><p class="ql-block">16、逸兴遄飞</p><p class="ql-block">释义: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p><p class="ql-block">17、响遏行云</p><p class="ql-block">释义: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p><p class="ql-block">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p><p class="ql-block">18、天高地迥</p><p class="ql-block">释义:形容极其高远。</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p><p class="ql-block">19、萍水相逢</p><p class="ql-block">释义: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p><p class="ql-block">20、时运不齐</p><p class="ql-block">释义:遭遇逆境,命运不好。亦作“时运不济”。</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p><p class="ql-block">21、命途多舛</p><p class="ql-block">释义: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p><p class="ql-block">22、冯唐易老</p><p class="ql-block">释义: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p><p class="ql-block">23、李广难封</p><p class="ql-block">释义: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p><p class="ql-block">24、达人知命</p><p class="ql-block">释义: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p><p class="ql-block">25、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p><p class="ql-block">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26、白首之心</p><p class="ql-block">释义:老年时的壮志。</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27、穷且益坚</p><p class="ql-block">释义: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p><p class="ql-block">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28、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释义:指远大的志向。</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29、涸辙之鲋</p><p class="ql-block">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p><p class="ql-block">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p><p class="ql-block">30、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p class="ql-block">释义: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p class="ql-block">3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p><p class="ql-block">释义: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在另一方面还能挽回或有新的收获。</p><p class="ql-block">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p><p class="ql-block">32、穷途之哭</p><p class="ql-block">释义: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p><p class="ql-block">33、一介书生</p><p class="ql-block">释义: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p><p class="ql-block">34、谢家宝树</p><p class="ql-block">释义: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p><p class="ql-block">出处: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若得谢家宝树向此间栽,却不是累世簪缨百福来。”</p><p class="ql-block">35、好景不常</p><p class="ql-block">释义: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处: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p><p class="ql-block">36、盛筵难再</p><p class="ql-block">释义:比喻良机不易重逢。</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p><p class="ql-block">37、临别赠言</p><p class="ql-block">释义: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p><p class="ql-block">38、登高能赋</p><p class="ql-block">释义: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p><p class="ql-block">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p><p class="ql-block">39、潘江陆海</p><p class="ql-block">释义: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形容人在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p><p class="ql-block">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p><p class="ql-block">40、物换星移</p><p class="ql-block">释义: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p> <p class="ql-block">三代为文,必有人杰。著名学者余世存在《家世》中写道,世家大族之所以累世不衰,历千年不败,偶有挫折,终必复振,皆因历代都重视教育,“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富贵荣华不易,贫穷流离不改。 他们明白,金银珠玉都是身外之物, 流通性强,变数极大,说没就没了。 唯独知识和文化,夺不走,抢不去, 丢不了,可以累世传承。只要有了知识,定能咸鱼翻身。因此古人云:馈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与其留给后人万贯家财任其挥霍,不如让他自己奋斗,考取功名富贵。 </p><p class="ql-block">因此王勃的绝世才学,是三代积累的结晶。一般斗升小民,父辈无学少文,他们有限的见识和资源对子孙的发展毫无裨益,用余世存的话说,处于“有家无教”的沉默状态。父辈深受无学之苦,遂拼出一口气供子孙读书识字。</p><p class="ql-block">就像杜甫教育子孙们说:“诗是吾家事。”要子孙后代记住读书作诗是份内事。</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雾”,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滕王阁,是在民国军阀的炮火将其毁坏之后,又重建而起的滕王阁,能够重建的最大功臣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梁思成是重建工作的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 毛主席手书笔。毛泽东特别喜爱《滕王阁序》。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和子女们的一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很爱读《滕王阁序》,非常高兴,他一边背诵佳句,一边评论。谈兴正浓时,毛泽东坐到桌前,挥笔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此木雕为“百福”屏,由缅甸花梨木雕刻而成。屏上面刻有一百个不同字体的福”字。见者有福,希望大家有福同享,福寿双全。</p> <p class="ql-block">西厅东壁悬挂大型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李元婴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p><p class="ql-block">真迹已经失传了,这个是八十年代以后重建的,用了三合板,金箔铜丝以及贝壳做的,下面的花是南昌的市花“金边瑞香”。是用蛋壳做的,还挺环保的,去参观时一定不要忘了仔细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用铜丝勾勒出的蝴蝶。</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南昌市花“金边瑞香。”</p> <p class="ql-block">屏风是光绪皇帝御笔,由状元曹鸿勋恭立,末代帝师朱益藩题匾木雕,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好像天下第一寿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龙头龟。是龙生九子之一, 古代称赑屃。龙代表权力,龟代表长寿,龙头龟将两者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跪象,“贵相。”</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黄铜板制作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共16 块,近10平方米,乃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手工镌刻而成。 这个是王勃铜像。</p><p class="ql-block">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自幼聪颖,人称神童,六岁即善辞章。 其父王福畤为交趾(今越南)县令。所以王勃死后葬于交趾。</p><p class="ql-block">王勃为唐初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p> <p class="ql-block">主阁第五层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披襟抒怀、 以文会友的最佳处。这是滕王阁的极顶,也是内装修的精华所在。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 </p><p class="ql-block">第五层飞檐下的匾额,东、西两面分别写着“东引欧越”和“西控蛮荆”,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寓意着江西的地理位置。而南北两面的“南溟迥深”和“北辰高远”,则暗含着王勃遭贬离朝廷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其中东侧檐下的“东引瓯越”匾额是唐代褚遂良的手迹。</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建筑文化展”非常值得一看,这里有古代历代画卷中涉及到的滕王阁画面,包括: 唐、宋、元、明、清各代,还有一幅1915年《东方杂志》第十二卷4号刊登的滕王阁门楼照,飞檐重叠,像要飞起来似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关于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作品介绍,以及其为重建滕王阁所绘的计划草图。</p> <p class="ql-block">在一次酒宴上,王勃被众人逼着现场写诗。规则是写诗前需从准备好的字中抽取一个字作为韵脚。王勃抽到了“遥”字,随即即兴创作了《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这首诗描写了上巳节划船浮江的盛况,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展现了王勃卓越的即兴创作能力。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p><p class="ql-block">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p><p class="ql-block">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p><p class="ql-block">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p><p class="ql-block">作品译文</p><p class="ql-block">上巳划船浮江的这一天,我觉得时光过得很快,这对江上的宴会确实情致很长。山上的树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岸上连一片花瓣也没有了,当然那迷人的红色也消失了。后边的山涧里泉水声响,前边的大桥像彩虹那样的照影。放眼远望春景,我突然生悲。这是因为看到茫茫的江路上满都是波涛与潮汐。</p><p class="ql-block">王勃还写过《上巳浮江宴序》,是一篇骈文。上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本意指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而不必取巳日。在这一日,人们到郊外踏青,欣赏春日之景,而常聚饮于溪流之畔,曲水流觞,以除不祥。王羲之《兰亭集序》,即作于西晋永和九年的那个上巳,王勃在其三百余年后的又一个上巳节,为这一次的浮江之宴(宴会发生在船上)作此篇序文。</p> <p class="ql-block">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第六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 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月、 二十四节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不多见,能给人动感, 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p><p class="ql-block">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p> <p class="ql-block">藻井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p><p class="ql-block">藻井一般做成向上凹进的穹窿状结构, 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应用于宫殿、寺庙、佛堂等重要的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唐代送别诗很多,这首一定不是最好的,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情感流露真挚,所以经久流传。 </p><p class="ql-block">后人回想起来,王勃这一诗一文,几乎就成了他27年人生的全部写照。 </p><p class="ql-block">虽短,却极为灿烂,像流星一样从历史的天空划过。 </p><p class="ql-block">王勃故去后,某一日高宗李治读到他的《滕王阁序诗》,连说了两句,好诗! 好诗! </p><p class="ql-block">遂追问勃今在何处,当臣子告诉他已经溺亡后,李治连说了三个“可惜”, 并承认当初贬他出朝是自己错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去参观滕王阁一般是直奔楼上想看看王勃的滕王阁序,去登高远望,一览滕王阁美景。大部分都忽略了底座负一层的圣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了明、清两代的圣旨22道,还有日本国和越南国圣旨各一道,尚有与科举考试相关的纸质文物以及其他杂件文物若干件。</p><p class="ql-block">看过古代宫廷戏的人,一定对这两句话十分熟悉:“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日”,一般都是这两句话。</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奉旨出朝,地动山摇。”皇帝颁发圣旨可是一件大事。这道自上而下的程序,不是一发一接那么简单,古代政治生活讲究仪礼性、 权威性。太复杂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 在清朝,皇帝是满人,但是很多的大臣们是汉人,所以在写圣旨的时候,会写两种文字,一种是汉字,一种是满文,汉字从右边往左边写,满文从左边往右边写,写完之后在两种文字中间的地方写上皇帝年号,年月日,受封者的姓名官职,加盖玉玺,这样这张圣旨就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圣旨均为卷轴形式,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据介绍, 圣旨的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米,短的也有约两米。 </p><p class="ql-block">圣旨的材料看上去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十分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圣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官衔越高。根据明清的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五品以下是单一的纯白绫。</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圣旨为什么没有人敢伪造吗?因为它也有防伪标识的。这个中间写“奏天诰命”,两边有上下翻腾的两条银色巨龙的就是。</p><p class="ql-block">防伪技术可不是只有钞票才有,古代圣旨本身也是有着当时最先进的防伪技术的:除了正常的印章防伪之外, 古人在材质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于圣旨的布料不仅有“渐变色”的,在康熙年间还采用过很严细的作为材料的绢布,绢布均匀地印满了祥云图案, 类似如今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除此之外明清时期圣旨两端都有左右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一到五品的官员是“奉天诰命”,六到九品的官员是“奉天勅命”。而且清代的圣旨一般均采用满汉双语书写,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一定防伪作用。</p> <p class="ql-block">说到“画敕”,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李治还是小孩的时候,唐太宗逗李治玩。唐太宗想帮儿子辅导功课,就让李治练字。李治经常看父皇“画敕”,也依样画葫芦,在纸上写了一个“敕”字。 </p><p class="ql-block">唐太宗一看就吓坏了,他赶紧撕掉李治写的“敕”字,并且严令宫人不许将此事外传。李治只是亲王,他上面还有太子李承乾。李承乾都没资格“画敕”, 何况是李治呢?唐太宗怕这件事传出去对李治不利,所以才会反应如此激烈。</p><p class="ql-block">李治后来当了皇帝,他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满世界宣传幼年“画敕”的事迹。为了迎合唐高宗,就添油加醋宣传这件事。于是乎,李治“抓周画敕”的典故,就广为人知了。 </p><p class="ql-block">皇帝的圣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制,其次是敕、再其次是谕,最后才是诏。 影视剧里动不动就“皇帝诏日”,那不是真实的。你如果对圣旨的历史感兴趣, 不妨来到南昌,登上滕王阁,去华夏圣旨博物馆看看真实的圣旨。</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一品官的仙鹤图案的圣旨。</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圣旨是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的诰命或敕命。其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因此,圣旨不仅是一份荣耀的象征,更是官员身份与地位的体现。每当有官员因功绩卓著而得到帝王的封赏时,手持圣旨的那一刻,便是对其一生努力的最高肯定。</p><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圣旨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 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们依然被珍视并保存下来。通过这些圣旨,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的权威与官员的荣耀,感受那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二品官的祥云图案的圣旨。</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那天去的时候是阴天,没有晚霞,看不到王勃文章中描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