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约申美

圖行者

<h5><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虹约申美</b></h5><h5><br></h5><h5>120年前,16岁的刘季芳在虹口“上海图画美术院”《办学宣言》上第一次签上了脱胎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古名句的新名字——刘海粟。从此,“刘海粟”这个名字便与“上海图画美术院”一起,及至改名后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载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光辉史册。</h5><p class="ql-block"><br></p><h5>112年后的同一个季节,12月16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虹约申美——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h5><p class="ql-block"><br></p><h5>展览以“两代上海美专发展与海派美术传承”为主题,分为“虹口弄潮”“艺海传承”“再起新航”三个板块,展出45位艺术家的53幅绘画作品,首次从虹口角度出发,打量和解读上海美专这个“新兴艺术策源地”。<span style="color:inherit;">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虹口的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繁荣又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平台,一大批文学青年从内地和海外聚集于此。鲁迅、成仿吾、冯雪峰、夏衍、丁玲、沈从文等文学大家都在虹口留下了足迹。同时,虹口也吸引了一众“艺术先锋”的目光,刘海粟、乌始光、汪亚尘等一群新艺术运动的“弄潮儿”,在苏州河畔的乍浦路8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现代美术教育的航船从“虹口港”启航。为传承“文化三地”基因,打响虹口文化品牌,本次“虹约申美”展览着重聚焦于虹口孕育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专的历史根基。上海美专发轫之初,在虹口几经迁址,爱而近路(今安庆路)东首6号洋房、四川路横浜桥南全福里8号、海宁路10号三层楼洋房,构成了上海美专的“虹口之根”。 </span></h5><p class="ql-block"> </p><h5>此次 “虹约申美”展览充分挖掘史料,钩沉了上海美专的“虹口之根”,还打捞式发掘了部分上海美专师生的“虹口之缘”。比如,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先驱人物潘思同,曾在虹口北四川路东横浜路45号创办了白鹅绘画研究所;曾求学并任教于上海美专的沈之瑜与同道者在虹口创办了线上画会,请来虹口江湾画室创办人、中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陈抱一担任教学。</h5><p class="ql-block"><br></p><h5>抗战时期,上海美专师生投入赈济工作中,创作作品举办多次书画义卖展览。他们走出校门家门,走向抗战前线,以艺术家特有的方式开展美术救国和抗日宣传活动。<span style="color:inherit;">至1952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这四十年间,它所留下的文化与精神遗产,成就了一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与新兴艺术的启示录。</span></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