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新魏体)有感(一)——《毛泽东词 沁园春•雪》

晒晒练字手稿 自勉再出新作

<p class="ql-block">  新魏书和新魏体是同一个概念‌。新魏体,也被称为新魏书,是在魏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的楷书字体。</p> <p class="ql-block">  笔者最近拜读到一篇“新魏体源于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的文章,这个提法让笔者大开眼界,终于知道酷爱多年“新魏书”的来龙去脉。该文早在2019年的《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作者史怡婷)就发表了,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才知晓。笔者最早认识“新魏体”是在我大哥存用的《美术字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里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新魏体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起源于清末民初,深受魏碑书体的影响。所谓新魏体,顾名思义是相对老魏体而言,其脱胎于魏碑,又明显不同于魏碑。</p> <p class="ql-block">  老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新魏书(体)字形疏朗,工整凝重,既不同于隶书的放纵,又不失楷书的严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强调笔画的棱角,通过夸张笔意,将老魏体的波折和软糯转变为了刚劲有力,从而增加了字形的硬度和力度。</p> <p class="ql-block">  新魏体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上海则是新魏体的发源地。源头来自上海铁路局,新魏体在被称为“新魏体”之前,还有两个特别的名字,那就是“火车体”和“铁路体”。在铁路局工作的陈禄渊,以其处女作“上海北站”四个魏体大字闻名上海,乃至全国。</p> <p class="ql-block">  陈禄渊所写《书法结构九十二法》</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出版了多种新魏体字帖,其中版本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要数1968年5月由上海东方红书画社出版的《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那时笔者还读小学,平时虽然也喜欢练字,但很少有机会接触、认识新魏体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魏书(体)迅速流行时期,笔者已读中学,经常负责抄写班里的板报。老师说最好用不同的字体书写(尤其标题)更能吸引读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吸引眼球”。所以平时除了模仿楷、隶、行、宋体抄写板报外,对“新魏书”更是情有独钟,尤其注意报纸上文章的“新魏书”标题,从而养成了读报、剪报的习惯,至今还保存有部分标题。</p> <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保存剪报下来的新魏书“标题”,后来特地找来这个信封书写了“新魏书”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  因为《美术字新编》里新魏体的字例毕竟有限,那个年代也不像现在重视传统文化(书法)的教育和学习(如今书店里各种字帖琳琅满目,可以买来“临帖”),只能用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读贴”(这里强调的是“心”读),即是平时注意用“心”摹仿报纸文章标题。只要有书写任务(包括参加工作后)都会借机练写新魏书,譬如出板报、写会标横幅等,既完成了任务,又可练练手笔。</p> <p class="ql-block">  笔者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978年入学)在广西柳州读书时,喜欢星期天逛书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喜出望外看到有</span>《新魏书字帖》(鲁迅诗歌选),毫不犹豫买了下来,闲暇之时临摹几笔。</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笔者在天津商学院(现今天津商业大学)求学时期,1988年的(硬笔)练字手稿,书写内容为《毛泽东词 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传世佳作,以其宏大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现代诗词的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诗词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毛泽东诗词以其载物之重、用情之深、视野之广、胸襟之阔、格局之大、气象之宏,成为诗坛一处风格独具、光彩照人的风景,也为人类艺术和思想宝库增添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p> <p class="ql-block">  有评论家评论:《沁园春·雪》作为经典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毋庸置疑,甚至在词坛上堪称第一都不为过。《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我国文学史和革命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文中关于新魏体溯源部分,引用了作者史怡婷于2019年发表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的“新魏体源于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文章中的部分图文,在此特向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笔者有幸遇见佳作拜读后有感而发,分享练字体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