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第三次来南京,首游“明清皇家第一陵”明孝陵景区。明孝陵以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明孝陵为核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后世明清帝陵均按着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神道最有看头。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前段,长618米,沿途分布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6种12对石兽,每至秋季神道被秋叶装扮得五彩斑斓,称为“南京最美600米”。</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神道与其它帝王墓道明显的不同。明朝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似北斗七星。</p><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石刻中,最精致的应该就是石象的工艺技术水平最佳,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石兽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第二段,长250米,沿途依次布置一对白石望柱,两对武将,两对文臣。望柱高6.25米,柱与基座横断面俱作六棱形,顶端作圆柱形冠,柱身浮雕云气纹,柱头浮雕云龙纹。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仪卫者和忠实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人统称“翁仲”。相传秦代有位大将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体壮,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因防范匈奴有功,在其死后秦始皇为他在咸阳宫的司马门外铸了铜像。后来,人们便将铜像、石像之人统称为“翁仲”。孝陵神道上的翁仲,是明朝帝王驾前文武百官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的布置,展现了人工建设与自然形势的完美结合。石刻造型厚重简朴,凝神洗练,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展示600年前的工匠精神,代表了大明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 沐浴暖阳,踩在神道的落叶上,寻觅飘零的晚秋。没赶上神道盛期秋景,心中并无多少遗憾,探寻历史的传奇,感受智者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