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村乌龙泉

淄博黑哥

诗情画意看家乡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本是西周村一眼废弃的煤井。然而,我却想赋予它新的生命,改名为乌龙泉。在此之前,它只是被简单地称作西周村煤井。自2017年夏季起,井口仿佛开闸放水,喷涌而出。水势最猛时,竟能没至成人腰际,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1日夜,位于淄川区寨里镇西周村南的乌龙泉首次展现其磅礴气势,喷涌而出,震撼了每一个见证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或许你会疑惑,这不过是一处废弃的煤井,为何与泉水扯上了关系?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蒲家庄,村东有一眼井,因井水常满常溢而得名“满井”。蒲松龄常在此与路人交谈,搜集创作素材,最终成就了《聊斋志异》这部不朽之作。井旁柳树成荫,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先生亲笔题写“柳泉”二字。既然满井可题名为“柳泉”,那么西周村这眼井,同样满溢不息,且曾产出煤炭,称之为“乌龙泉”亦是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乌龙泉静卧于西周村村民院内,仿佛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着唤醒它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过去,家乡的庄稼人在忙碌的农活之余,便开始盘算开井挖煤。男人们在井下辛勤劳作,挖煤者被称为“撅头”,负责将煤炭运出洞外的则称为“框头”。女劳力则在井口拉绳提升煤炭,俗称“拉滑子”。还有几人在井口负责卸下煤炭,岗位名为“当上”。最后,由“抬杠”人员将沉重的煤炭抬放到煤堆上。这些工作,不仅辛苦劳累,而且充满危险。</p> <p class="ql-block">2017年夏天,村民门前地表突然涌现众多泉眼,仿佛大地母亲在诉说着久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1日夜晚,淄博的天空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温比亚”台风肆虐,这场暴雨持续了一整夜。次日清晨,村民翟慎栋家院子里的西周村废弃煤井开始喷涌,随水而出的还有衣物和绳索。煤井涌出的水柱如同磨盘般大小,形状宛如盛开的菊花。他家大门外也涌出了无数泉眼,数百平方米的空地上积水不断上涨,形成一个个漩涡,冒着串串水泡。这片居民区瞬间变成了孤岛。</p> <p class="ql-block">从乌龙泉第一次喷涌至今,每年都是夏天复涌,次年冬春季节停止,如此反复,八年来从未间断。为了应对乌龙泉的喷涌,西周村人沿河两岸进行了清淤和加固,部分河段新砌了河岸,确保河道畅通无阻。整个河道焕然一新,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如今,泉水从井口涌出,在院墙外形成了一片清澈的水湾。野生水草在潺潺流水中像婀娜多姿的少女轻轻摇曳,别有一番风情。泉水从水湾流出,汇入新修的河岸,百米后汇入南河,再绕村半圈,蜿蜒曲折三千米后注入孝妇河。乌龙泉的出现,不仅为沿河两岸带来了更多的绿色,更使这片土地充满了勃勃生机,郁郁葱葱。乌龙泉,你理应拥有一个文雅而美丽的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