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探秘跋山遗址</p><p class="ql-block">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考古发掘报告搜索整理</p> <p class="ql-block">书接上回,时光来到 2021 年 9 月 27 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城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山东沂水跋山遗址这一惊人的考古发现成果。次年 10 月 28 日,这跋山遗址更是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录,可谓是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这跋山遗址,乃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到 2021 年 9 月已揭露出 8 各文化层。发掘出的石制品那是类型丰富,具有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体系的鲜明特点。</p> <p class="ql-block">且听我为您细细道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介绍:“跋山遗址地层堆积厚度近 8 米,目前已揭露 8 个文化层,发掘出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及动物化石 5000 余件,揭露出 1 处人类活动面、3 处用火遗迹。石制品类型丰富,主要以石英为原料,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这些石制品具有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体系的鲜明特点。”</p> <p class="ql-block">那骨牙角制品,包括用动物肢骨、象牙和鹿角磨制的锥形器、铲形器,这可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其中一件用象门齿制成的大型铲形器,规整又罕见。动物化石种类繁多,象、原始牛、赤鹿等皆在其中,还出现大象等动物化石集中埋藏的奇景。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 7 万-5 万年,下部堆积年代应该更早,尚待进一步确认。</p><p class="ql-block">要知道,山东地区已发现的旧石器遗存多无原生地层,这跋山水库遗址却保存有巨厚文化层,且包含丰富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该遗址的顺利发掘和研究,将为揭示沂沭河流域乃至山东地区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面貌提供重要材料。</p> <p class="ql-block">再说这遗址环境,跋山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北部沂山南麓。周边地貌形势在水库建成前后略有变化。水库建成前,遗址西北两面环山,泄洪水道自遗址东北向西南流过。20 世纪 60 年代初修建水库溢洪闸,2000 年闸门西扩,泄洪水道随即调整,将遗址北两山之间打通而成新的河道,自此沂河改为从遗址西侧流过。2020 年调洪期间,水位升高冲蚀东岸地层,致使大量化石出露,遗址因此被发现。实际上,此前沂河上游也发现多处化石地点和旧石器遗存。</p> <p class="ql-block">且看这遗址挖掘,第一阶段发掘工作自 2021 年 4 月开始,发掘面积 55 平方米。依据堆积残存情况将遗址分为南北两个发掘区。北区包括第 1—8 层,南区包括第 5—14 层。两区顶部高差 3.5 米,连接起来后,整个地层堆积近 8 米,14 各层位均有石器出土,清理出土及筛选、采集文化遗物 5000 余件。石制品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可见石球、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发掘工作采用探方和探沟相结合方式,下部文化层根据 4 条探沟基本判明叠压关系及形成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探沟 2 清理至底 13 层时,除发现一段象臼齿外,还出土一件用古菱齿象门齿修制的铲形器,铲头边缘光滑,铲面有划刻痕迹。此外,在探沟 3 第 13 曾清理出土象下颌骨 3 个及股骨 1 段,以及大量石英制品及原始牛、赤鹿等化石。初步测年数据指示遗址底 1—13 层堆积年代跨度为距今 10.4 万—6.1 万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工作从 2022 年 4 约持续到 12 月,由 2021 年的抢救性发掘转变为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 50 平方米,清理至底 14 层顶部,出土中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及石制品共计 5000 余件。这次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种属更加丰富,除 2021 年发现的古菱齿象、披毛犀、原始牛、麋鹿、赤鹿、羊外,还出土了普世野马、野猪、小型鹿科及小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石制品种类变化不大,依然是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和工具,刮削器及砍砸器比例增加,还出土了多件石锤。</p> <p class="ql-block">这遗址还有四套堆积,第 1 层至第 6 层为上部堆积,时代距今 7 万—6 万年,表现为亚黏土和含有风化壳页岩角砾的粉砂质黏土层,仅有石制品而无动物化石出土。第 7、8 层为具有原地埋藏性质而受较强水流改造后的灰色粉砂质层,第 8 层可以分为两个亚层,其下部有棕红色黏土出露,仅在东剖面可见。此二层表现为以包含粒径不一的石灰岩砾石为主的灰色粉砂层,出土大量文化遗物。第 9 层至第 11 层堆积具有河漫滩性质,每层可细化为多个亚层,表现为颜色及粒度略有差别的粉砂层水平沉积相,同样出土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第 12 层至第 14 层为下文化层,其中第 13、14 层年代最早,或在古今 10 万年前。出土以古菱齿象和披毛犀为主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极为丰富,发现 7 具古菱齿象下颌及 2 具披毛犀头骨。石制品出土数量丰富。第 14 层应系阶地底砾层(厚度未知),物源为磨圆度高的石灰岩和页岩。出土物分布状态显示其具有人类活动面特征,即古人类在河滩出露的砾石面上进行打制石器、肢解动物等日常活动。清理出土石锤、石砧等原地埋藏性质的器物类型,与已揭露的上文化堆积比较,碎屑类所占比例增大。结合石制品磨蚀程度较重来看,遗址后期受到过河流冲刷,仅个别石制品碎屑保存于砾石间缝隙之内。</p> <p class="ql-block">这跋山遗址自发掘以来,出土文化遗物 10000 余件,其中石制品 7000 余件,动物骨角化石 3000 余件,数量巨大,涵盖类型丰富。石制品主要以石英为原料,石英砂岩及燧石所占比例甚小,类型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类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动物骨骼化石种类丰富,可鉴定的属种包括古菱齿象、披毛犀、原始牛、野牛、羊、普氏野马、野驴、野猪、麋鹿、赤鹿及小型鹿科等。出土的动物化石种属与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基本吻合。</p> <p class="ql-block">这跋山遗址意义非凡,其科学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不但能改变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滞后局面,也成为山东建立旧石器时代中期高密度文化序列的典型遗址。跋山遗址包含多个连续的文化层位,出土丰富的古人类遗物遗迹,对于建立中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跋山遗址成为山东地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遗址。此前在日照东港区、青岛黄岛区发现的黄泥梁遗址及大珠山遗址,均为山东少有的具有原地埋藏性质的旧石器中期晚段遗址,但沂水跋山遗址的意义更为重大。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地层堆积更厚,古人类活动持续时间更长;石制品及动物化石数量更为丰富多样,且含有动物骨、角、牙等制作的工具;存在古人类活动面,揭露出疑似用火遗迹和肢解动物的人类行为。</p> <p class="ql-block">在华北地区,这跋山遗址也是屈指可数的重要遗存。相较于近年来华北发现的同时段遗存,跋山遗址出土物更为集中丰富、组合更为完整,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以古菱齿象骨骼为主的动物化石与大量石器同处于多个层位,在华北乃至全国地区均极为罕见,为复原、研究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对遗址的利用情况及生计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材料。该遗址石制品以石英为大宗,来源系附近跋山所产丰富的石英岩脉。古人类居址位置既临近河流,又靠近石料产地,显示出良好的择优能力。</p> <p class="ql-block">对研究国际热点问题,这跋山遗址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初步测年数据指示该遗址堆积年代跨度为距今 10 万—6 万年,下文化层时代会更早。因此,跋山遗址所处文化时段较为关键,地质埋藏堆积过程复杂而丰富,为认识中国及东亚现代人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新证据,对回答晚更新世中晚期山东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末次冰期(距今 7 万—1.15 万年)东亚现代人起源、迁徙等国际热点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山东地区所处地理区位独特,生物多样性明显,在解决东亚人扩散问题方面具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地位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遗址的沉积环境为典型的河流相堆积,可见韵律清晰的二元结构,具体来说属于沂河Ⅱ级基座阶地。以粉砂为基质的文化层保留了丰富的古人类活动信息。该遗址最下部底砾层及上覆河沼相静水沉积环境是古人类首次利用的活动面,古人类在此区域完成对大型哺乳动物的狩猎、屠宰、肢解等活动。数量丰富的人工制品被发现,反映了古人类在生存策略和行为活动方面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以象牙质铲形器为代表的骨器制作和使用为探讨现代人行为模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2022 年 1 月 14 日,这跋山遗址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 2 月,又入选“2021 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到了 2024 年 3 月 22 日,更是入选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这沂水跋山遗址的发现,真乃是考古史上的一段传奇,让我们对远古的人类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