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柬埔寨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看吴哥窟。过去了解吴哥窟都是在图片上,在介绍柬埔寨的影视屏幕上。而当你真正站在了通向吴哥窟参道前,远处那几个标志性的尖塔耸立在棕榈丛中,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壮观。导游说,你沿着参道往前走吧,越靠近它你的感受越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400多米长的参道石条铺就,宽阔而平坦,两侧不时有高高昂起的五头、七头甚至九头的蛇头蟒身石雕(当地人称作那嗄naga),号称神龙见首不见尾。跨过波光粼粼的护城河,迈过石牌坊一般厚重的寺门,前方左右各有一座藏书阁,据说当年藏的是印度教贝叶经,如今阁楼早已颓圮,斑驳的残垣断壁似乎在诉说着久远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走完这近一华里的参道,不管你来自哪里,信仰什么宗教,你都会变得虔诚而充满景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啊,一千年前就能建造出如此辉煌的建筑!这座始建于公元1113年的吴哥寺,是吴哥王朝最伟大的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为供奉毗湿奴而建,历时三十多年才完成。整个建筑群由回廊和祭坛组成。底层一周是800米长,隧道一般的回廊,廊壁和石柱上各种精美的浮雕和线刻,描绘了印度教史诗、将士远征和王宫生活的场景,特别那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女神浮雕,历时千年依然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时间有限,要把所有的浮雕都看一遍,估计最少得十天半个月,没办法只能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回廊中许多镶嵌的宝石不见了,大部分石头佛雕也不见了踪影,少数留下的也没有了脑袋,据说是外族入侵和被殖民时被洗劫掠夺,大部分现在都收藏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幸亏石壁上的浮雕带不走,否则也会像中国寺窟里的壁画一样,被掠夺者连墙皮一块铲了去。我就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到了多幅中国的寺窟壁画,展出方一点也不掩饰这些艺术品来自中国。扯远了,还是回到吴哥窟。</p> <p class="ql-block"> 中心的祭坛是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被称为须弥山,号称是世界的中心,高高的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数吨。吴哥方园数十里没有山,这些硕大的石块是哪里来的?一千年前是怎么运到这里的?又是怎样垒砌的如此严丝合缝?似乎都成了千年之迷。祭坛的第二层有四个硕大的水池,朝拜者按皇亲国戚、贵族官吏或臣民百姓在不同的池子里沐浴净身,尽管池子如今早已没有了水,但可以想象当年参拜者沐浴更衣, 虔诚朝拜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 祭坛的最高一层被称作“天堂”,游客排着长长的队准备一览“天堂”圣境。老伴也顾不得膝盖痛疼,攀着近六七十度陡峭的楼梯,手脚并用,艰难的爬上了顶层。来到“天堂”的人们不由得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了这里的各路神仙。“天堂”的一隅,几个穿白衣的祈祷者,脸向佛龛,席地盘腿,双手合十……不要打搅他们吧,他们正在与神灵对话。沿着边廊从窗口望出去,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吴哥窟尽收眼底,它那严谨的布局、错落的建筑、别致的园林,放在今天也是大手笔。可以想象当年的吴哥寺是多么的气势恢宏和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苏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后,这里又成了他骨灰的埋葬地。吴哥窟可以说是整个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看看柬埔寨的国旗就会明白,吴哥窟是高棉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游览了吴哥王朝另一处辉煌的所在——巴戎寺(当地人称大吴哥),它由吴哥王朝最鼎盛时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十二世纪末所建造。巴戎寺比吴哥寺规模更大,是一组由49座宝塔围绕中央尖塔构成的建筑群,是吴哥从信奉印度教转向信奉大乘佛教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这些被称做浮屠的宝塔依然是莲花蓓蕾造形,每个塔的四个面都雕塑了据说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的面孔,分别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种境界,旨在摒弃印度教永无休止的争斗与较量,宏扬佛教的淡泊、宁静、包容与恒远。它表情安详,垂目半闭,嘴角微微上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感觉他在对你微笑,同时又透出几分神秘、宁静和优雅,冥冥之中传递着一种神奇的力量,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这种微笑历经千年,依然能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治愈的感觉,让人感觉到慈悲和包容的美,感受宗教的智慧,体会时光交错的震撼……这就是吴哥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196个微笑的佛面如今大部分已经坍塌破败,还有一些被列强掠夺盗走,大部分建筑历经风雨、战争和岁月的侵蚀,也已颓圮成了废墟。但废墟也有废墟的美,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和传奇,高棉的微笑变成了永恒,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来这里凭吊和景仰,感受宗教信仰的力量和人类文明的辉煌。高棉的微笑是否潜移默化着柬埔寨人不得而知,但高棉民族隐忍包容、平和友善的性格不正是“高棉的微笑”所要表达的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根据吴哥窟浮雕改编的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夕阳中的废墟前,思绪难抑,感慨万千。吴哥城曾两次遭到洗劫和毁坏。第一次是1177年占婆人(今越南)侵入柬埔寨时,吴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罗(今泰国)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这也标志着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一一吴哥时代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400多年里,吴哥被世人所遗忘,莽莽的热带丛林逐渐覆盖了这座漫无人烟的吴哥城。尽管后来有些虔诚的佛教徒和苦行僧为了方便朝拜,在寺庙旁搭盖茅屋竹寮用以栖身,还有当地土著猎户在打猎时,也无意中看到过隐匿在茫茫森林中的佛塔庙宇。但在几个世纪漫长的岁月中,参天的大树掩盖了佛塔,盘虬的根蔓包裹了庙宇,吴哥的踪迹已鲜为世人所知。</p> <p class="ql-block"> 直到1861年法国殖民时期,一位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生物学家为寻找新的热带动物标本,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吴哥遗迹。宏伟壮观的佛塔庙宇让他震惊不已,他向总督报告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古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从此,吴哥古迹重新为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是1296年一1297年,中国旅行家周达观随元朝使团访问吴哥,并在吴哥逗留大约一年时间。归国后所著《真腊风土记》(柬埔寨古称真腊),详细记载了吴哥王朝的风土人情、地理植被、宗教信仰、庙宇建筑等多方面情况和信息,有点像柬埔寨版的《徐霞客游记》,但元代的《真腊风土记》要比明朝的《徐霞客游记》早了300多年。法国人亨利·穆奥正是揣着周达观的这本《真腊风土记》,才重新找到了埋没400多年的吴哥遗迹。</p><p class="ql-block"> 重回人间的吴哥城刹那间犹如从世外文明堕入蛮荒,在世界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考古学界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一时间专家毕至,游客云集,沉寂了400多年的吴哥窟遗迹大放异彩,令世人刮目相看。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吴哥古迹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旨在保护这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从9世纪到15世纪,600多年的时间里,吴哥王朝共历经了34位国王。每一位国王登基伊始,便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国寺庙宇,也是本人逝世后供人景仰的葬身之地。所以在吴哥有大大小小的庙宇遗迹600多处,分布在方圆45平方公里的森林之中。我们匆匆游览的只是遗迹中的凤毛麟角,但能够目睹如此璀璨的人类杰作,我们是幸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