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充分的常识”。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总要表现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总要涉及多种多样的知识。”举个例子,《红楼梦》中凤姐接见刘姥姥前后的态度(或谓动作、神态等)变化,确如王教授所分析这样。这些是需要常识的。关于常识的修养,我觉得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调动一生的积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一个合格的文本细读者,需要具备这样几种能力:一对语言超乎寻常的敏感、二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四充分的常识。如此,文本细读真的不是任何一个人想读就可以读的,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文论第三部分,就第一句看来,是对文本细读主体与客体的综合吧?“一个具有细读能力的人,与一个经得起细读的文本相遇,真正文学意义上文本细读才会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教授指出一种现象,有些非经典作品(即并非文本细读的材料),可经某些专家,用异样的“细读”能力,一番解读后,竟读出了不一样的“光耀”。虽然我似乎没有接触到这类“作品”,可是我理解王教授所说这种现象。当然,这里也有一种现象,即当时被历史的灰烬埋藏的珠砾,被真正有细读能力的专家挖掘出来,进行细读后,确实让它绽放出了足以温暖那段灰暗岁月的光芒。比如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在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此前的著作里是读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硬要细读,如果为细读而细读,那任何一个文本,都可能成为细读的对象。从一篇社论里,人们也可以细读出文本没有说出的意思,甚至能够读出与文本表面意义截然相反的意思。”就教授的语气来寻索,首先,“细读”无处不在、无处不可运用;第二,他对某些“细读”似乎是持否定态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处,王教授以退为进,先用幽默、一贯(开篇就运用了)的笔调,拟“文本细读”为警察勘探、美女打扮与先生看相,皆为“文本细读”(就像开篇的品酒与赏景),以为比较“宽容”。可末了一转,如果一部本来拙劣的文学作品,因为能够从中细读出些与表面意义似乎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那么它就能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那是荒谬的。以此论证了本段开头提出的观点,即“这些作品,本来因为不具有起码的文学性而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现在经过这些人的一番'细读',俨然成了具有了不起的文学性的经典。”——这种当下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某些人对某些特定时代的作品的“热衷”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理甚明,王教授对那些所谓“专家”进行了善意而又辛辣、颇具说服力的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授接着又厘清了一种错误观点,即“文本细读”似乎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通过“文本细读”把本来平庸甚至拙劣的作品变成意味深长的好作品。这种观念当然亦很荒谬。教授之剖析确实让我具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这些是反面列举,以此为靶,是要竖起自己正面的观点,“一个人,一个具有文本细读能力的人,之所以对一部作品开始细读,首先是因为被作品强烈的文学性所吸引。一读之下,感觉到作品字里行间有着丰富的文学意味,感觉到作品的遣词造句中有着无尽的艺术蕴含,才开始对作品进行细读。”,而如果他是一个优秀的细读者,那他通过细读对作品内涵的提示、阐发,便能让作品的价值更加明确。——原来,是有些人糟践了“文本细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本细读,这种文学批评方式(教授说了,如果它能成为一种批评方式)是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由此,自然引出了“文本吸引细读者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疑问——“吸引着细读者对其进行细读的'文学性'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何为文本细读》(王彬彬)(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个合格的文本细读者,还应该具有充分的常识。文学作品,总要表现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总要涉及多种多样的知识。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往往体现出的,是人情物理,是人情世故,是人情冷暖。对于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常识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在经得起细读的作品里,往往一个细节里便包含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便关乎人情物理、人情世故、人情冷暖。而要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内涵,便必须具有充分的常识。举个例子吧。《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终于蒙凤姐召见。在等着刘姥姥来拜见的时候,“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进来了,凤姐的表现是:“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这几个细节,把凤姐的精明、势利、虚伪、忮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充分的常识,便难以充分地理解其中的蕴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细读能力的人,与一个经得起细读的文本相遇,真正文学意义上文本细读才会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多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人热衷于对某些特定时代的作品进行所谓“细读”,并读出些此前人们都没有想到的意义。这些作品,本来因为不具有起码的文学性而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现在经过这些人的一番“细读”,俨然成了具有了不起的文学性的经典。如果硬要细读,如果为细读而细读,那任何一个文本,都可能成为细读的对象。从一篇社论里,人们也可以细读出文本没有说出的意思,甚至能够读出与文本表面意义截然相反的意思。所谓“文本细读”,并非文学欣赏和研究中的独有现象。“文本细读”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惯常行为。刑事警察对犯罪现场的勘察,是一种“文本细读”。爱美的女子出门前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是对自己脸蛋、穿着的“文本细读”;以看手相为业的人,每一次抓着别人的手,都在对别人的手掌进行“文本细读”。我们知道,善于读报的人,常常能够从重要媒体的重要新闻报道中,读出更多的意义,读出别样的意义,甚至读出相反的意义,这当然也是通过对那新闻报道“细读”的结果。一篇报纸社论,不能因为能够从字里行间细读出些别样的甚至相反的意义而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篇新闻报道,不能因为能够从遣词造句中细读出些别样的甚至相反的意义而成为文学经典。同样,一部本来拙劣的文学作品,不能因为能够从中细读出些与表面意义似乎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就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文学意义上的“文本细读”与优秀作品之间的关系,人们有着某些误解。有些文学研究者有意无意地认为,能够通过“文本细读”把本来平庸甚至拙劣的作品变成意味深长的好作品。“文本细读”似乎具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这种观念当然很荒谬。我以为,一个人,一个具有文本细读能力的人,之所以对一部作品开始细读,首先是因为被作品强烈的文学性所吸引。一读之下,感觉到作品字里行间有着丰富的文学意味,感觉到作品的遣词造句中有着无尽的艺术蕴含,才开始对作品进行细读。而如果他是一个优秀的细读者,那他通过细读对作品内涵的提示、阐发,便能让作品的价值更加明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吸引着细读者对其进行细读的“文学性”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uphxgq" target="_blank">读王彬彬《何为文本细读》(1)</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88aeg6" target="_blank">读王彬彬《何为文本细读》(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95okg2" target="_blank">读王彬彬《何为文本细读》(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adjl2q" target="_blank">读王彬彬《何为文本细读》(4)</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