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18日(星期三),晴,18/3℃,西南风二级。从瑞丽市乘坐班车到腾冲市,瞻仰“国殇墓园”。</p><p class="ql-block">在瑞丽游玩后打算去腾冲,经查阅骑行路线,一条是183公里的“芒那公路”,一条是212公里的320国道+219国道,但需返回芒市后再去腾冲。我不想走回头路,又听说“芒那公路”不好走,因此乘坐班车到腾冲。</p> <p class="ql-block">到腾冲,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到国殇墓园祭奠抗战牺牲的先烈。这里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战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找到宾馆,卸下行装,就赶到了“国殇墓园”,在路边将自行车锁好。</p><p class="ql-block">来到了“国殇墓园”门口,其他人都在扫码预约,工作人员看我年龄大,就让登记后,从另外的通道进入。</p><p class="ql-block">步入墓园后,还看到了许多导游带领游客陆陆续续的进来。看来凡来腾冲的游客,都会被带到这里祭奠长眠于此的抗日英烈们。</p> <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p><p class="ql-block">腾冲光复后的1944年,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一进墓园,便看到广场左侧不远处竖立着一座巨型吊钟,上方赫然书写着“警钟”两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在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12月13日等日子,都会敲响钟声,警示人们不要忘记过去。</p><p class="ql-block">在钟的左侧,有一块硕大的碑文--《警钟碑记》。其句式工整,文词悲壮,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血脉喷张。</p><p class="ql-block">“百年国耻,倭寇侵凌。神州板荡,半壁沉沦。滇西大地,血雨腥风。边关民众,有戍边之热血;揭竿抗敌,尽守土之赤诚。抗日县长张问德,受命危难,铁骨铮铮。驰书讨贼,申民族之正气;腾北游击,誓袍泽之坚心。民国元老李根源,情系桑梓,白首请缨。前敌运筹,布怒江之防线;振臂疾呼,励战区之军民。</p><p class="ql-block">滔滔怒水,巍巍高黎。上将挥师,奋旅远征。投鞭横渡,拉反攻之序幕;激战云天,斩东洋之纛旌。全民抗战,惟埋轮以絷马;灭此朝食,震万钧之雷霆。悉歼顽寇,创辉煌之战例;焦土浴血,克极边之名城。挥戈落日,收八关之沦土;剑吼西风,靖九隘之妖氛。捩转战局,复交通之命脉;扬我国威,开胜利之先声。</p><p class="ql-block">于是首建陵园,纪功勒铭。高塔凌云,挺倚天之长剑;祠堂肃穆,悼英烈之忠魂。群碑列阵,屹南疆之门户;碧血滋花,垂世代之典型。如今宏开史馆,收藏战争。金戈铁马,存硝烟之档案;往事历历,见悲壮之史乘。物证凿凿,示日寇之罪孽;功烈赫赫,彰民族之精神。</p><p class="ql-block">烽烟远逝,边庭尘清。物换星移,回首堪惊。时值腾冲光复于茲七十周年之际,选精铜,铸巨镛,垂之永久,以惕以警。是钟庄严其型,洪远其声。吼兽干云,振风雷于遐迩;蒲牢昂首,示警响于晨昏。闻其声也,折戟沉沙,我当磨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惊弦破梦,当痛定而思痛;太平盛世,岂泰然而高枕?惨剧重演,无覆巢之完卵;死灰复燃,有狼子之野心。闻其声也,群山激荡,江河沸腾。抚今追昔,心潮难平。两度甲午,惩前车之殷鉴;一衣带水,游军国之幽灵。鬼蜮蠢动,树欲静而风不止;螭魅兴波,逆流涌而海不宁。闻其声也,当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与竞争,适者生存。鲸吞蚕食,无弱国之邦交;积弱积贫,岂公理之可伸?千秋发聩,铭旷古之国难;万里疆域,荡警世之回声。</p><p class="ql-block">警钟长鸣,龙骧虎啸。纵览天下,风起云腾。以史为鉴,毋做健忘之子孙;厉兵秣马,争当卫国之干城。日月昭昭,有天地之正气;乾坤朗朗,壮华夏之声灵。看神州赤县,铜墙铁壁。江山永固,社稷长春。励精图治,任凭风云变幻;放眼未来,维护世界和平。自强不息,建设繁荣富强之祖国;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p> <p class="ql-block">而后来到了“滇西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这是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抗战专题纪念馆,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3年8月15日落成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纪念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p> <p class="ql-block">进入室内,书写着“铭记历史”四个大字的榴弹炮挡板型的屏风,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屏风后的地面上,记载着抗日的重要日期。</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周围挂着的1003顶钢盔,代表着1942年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中国远征军士兵。</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抗战后方</p><p class="ql-block">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经过长期阴谋策划,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受到全国人民热烈响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军队阻敌于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抗日游击战场。日寇气焰炽盛,先后占领华北、华中,上海失据,南京陷落,中国人民惨遭屠杀。西南﹣﹣云南成为全民抗战背景下的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滇军60军出征前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p> <p class="ql-block">倡导修筑滇缅公路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和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昆明→楚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span>→保山→龙陵→芒市→畹町。</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第5军军长杜聿明</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雕塑。</p> <p class="ql-block">后语</p><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美英盟军在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和中缅印国际通道的开通,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实施东西夹击和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图霸世界的阴谋。预示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在亚洲战场彻底覆灭的开始。在这场具有重大国际意义和深刻历史影响的反侵略战争中,数十万中国将士、盟军参战人员、广大爱国华侨华人和云南﹣滇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英勇牺牲,为彻底击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昭示未来。近70年前的战争烽烟虽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浇铸的民族之魂、正义之志、爱国之心和英雄伟业却永远不死,成为我们今天致力振兴中华,促进人类和平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深深怀念他们,世世代代,永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在“滇西抗战纪念馆”的西侧,建有长达129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115231</span>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名字。</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p><p class="ql-block">忠烈祠为重檐歇山顶仿清建筑,是墓园的中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高悬着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牌匾。门额上的"河岳英灵"木匾是蒋中正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祠内正面镶嵌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及总理遗嘱,祠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步入“忠烈祠”后面的“小团坡”。</p><p class="ql-block">小团坡高30多米,面积为5024平方米,是一座沉寂的小火山,是安葬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阵亡将士忠骸的墓群的所在。坡麓设半圆形月台,月台迎面嵌于右任"天地正气"四个草书集字石匾。</p> <p class="ql-block">导游在这里,向人们讲解着。告慰先烈,后人没有忘记您们!</p> <p class="ql-block">并带领大家,向先烈们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然后,大家将鲜花敬上。</p><p class="ql-block">我也随之鞠躬献花。</p> <p class="ql-block">左侧是“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小团坡的右侧有一“英烈碑”。</p><p class="ql-block">英烈碑于1994年12月建成,是为了纪念腾冲籍的两名谍报员:"十一集团军总部中校特务员王树荣"和"七十一军少尉谍报员李生芬"。王树荣,腾冲县河西人。李生芬,腾冲和顺乡水碓村人,出生于华侨世家,书香门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堂弟,毕业于黄埔军校昆明分校。两人都是旅缅华侨,精通缅语、英语,熟悉中缅边界的情况,为远征军收集和提供情报,做出卓越的贡献。后在执行任务时被日军抓获,严刑逼供,不屈而死。王树荣是被滚烫的盐水灌肚活活致死,年仅21岁。李生芬被残杀于黄学靖边楼旁,沉尸砚塘,时年25岁。李根源先生曾赞扬李生芬:"蕉溪李少子,胡为虏所囚;骂贼贼不耐,血溅靖边楼。";另有诗赞扬王树荣:"侨子爱乡国,仗剑来从军。盟军空战史,应记王良勋。"</p> <p class="ql-block">旁边还有一“中将碑”。</p><p class="ql-block">寸性奇将军墓。寸性奇字念洁,腾冲人,生于1895年,牺牲前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结10余万精锐主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对我军中条山阵地发动突然袭击,寸性奇指挥的陆军第十二师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后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渐处劣势,被日军重兵合围,他厉声对其部下说:"诚如军长(唐淮源)言,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带伤率队作战。在交战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断,血如泉涌。此时,寸性奇却要求团长黄仙谷等突围快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言毕,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即至,但无一离开,坚持战斗,全部壮烈牺牲。国民政府1454号褒扬令追赠陆军中将。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寸性奇将军为革命烈士。1989年,寸将军遗骨自山西垣曲迁到腾冲国殇墓园安葬,修建墓表,以表彰烈士毕生革命、捐躯报国之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领这队游客,在小团坡前讲解着。</p> <p class="ql-block">小团坡自下而上排列着3346块小石碑,代表着在腾冲城最后攻坚战牺牲的3000多名将士。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按当时作战序列呈纵队排列,越往上走军衔越高,一直排列到尉官。</p> <p class="ql-block">每一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军衔和姓名,依职衔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p><p class="ql-block">腾冲抗战结束以后,腾冲军、政、民联合将反攻腾冲城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遗骨火化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水陆法会,择吉安葬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坡顶呈—圆形平台,正中耸立着巍峨雄伟的纪念塔,塔顶呈方锥体,东、西、北三面镌刻“远征军20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土纪念塔”字样,塔身呈矩形,正面刻有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字。</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高大的纪念碑,低头俯视一个个墓碑,不免想到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忠烈祠”的左侧,立着“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夏,滇西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助战,在收复腾冲战役中,美军少校表姆瑞等19名官兵壮烈牺牲,兹特立石以慰英灵。</p> <p class="ql-block">盟军碑</p><p class="ql-block">从1943年的8月17日至1944年9月14日,美国盟军共出动300多架次飞机,先后在高黎贡山、来凤山及腾冲城内对日军进行攻击,有力地配合了攻坚战的进行,减少了远征军地面部队的伤亡;同时,美军作战参谋团也积极参与支持各部队进行地面攻击。在反攻滇西战斗中,共牺牲了19名美国盟军官兵。2001年,在国内诸多学者、社会人士及史迪威将军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先生的多方搜寻下,终于找到了19名盟军阵亡官兵的档案。2004年,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国殇墓园于此为他们重新修建了墓碑和纪念碑,象征着中美盟军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一起赢得和平的伟大进程。</p> <p class="ql-block">为此,原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于2004年给保山市市长写了一封感谢信,代表美国人民,感谢腾冲人民修建此盟军纪念碑,佐证两个伟大国度友谊的善举。2010年4月,国殇墓园管理所将此信件以刻石的形式展示在盟军纪念碑对面。</p> <p class="ql-block">在小团坡的右下方,另有一处“”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的远征军雕塑。</p> <p class="ql-block">石刻,“中国远征军简介”</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滇西战场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缅北战场战斗序列和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缅甸)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中國達征軍七十年祭</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墓。</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12日迁入于此墓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将士墓地圹兆土,系取自于1945年3月缅甸腊戌战役结束后安葬在缅甸腊戌近郊原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墓地遗址。</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12日,迁葬于此墓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将士遣骸,系1944年12月缅甸八莫战役结束后,安葬在缅甸史迪威公路第373英里处,原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墓地遗址中的210位阵亡的部分将士遗骸。</p> <p class="ql-block">良盈机场简介</p><p class="ql-block">1944年7月1中国远征军开始围攻日军来凤山阵地,为使攻击部队减少伤亡,美军顾问团在来凤山南面5公里处的一块坡地修筑了长300米,宽80米左右的临时机场。驻有中美地勤人员20人。来凤山攻克后,该机场废弃。</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墓地前的草坪上,有一些人物雕塑。</p><p class="ql-block">李根源(1879-1965),腾冲人氏,滇军名将,民国元老。民国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抗战时任云贵监察使。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李根源抱病赴前线襄助军务,力主将日寇阻于怒江西岸。发表《告滇西父老书》,极大的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怒斥日寇</p><p class="ql-block">张问德(1880-1957),腾冲城关五街人,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被委任为腾冲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召降。9月12日,张问德识破其阴谋,复函。义正词严的痛斥日军罪行,这便是有名的《答田岛书》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陈纳德将军</p><p class="ql-block">陈纳德(1893-1958),祖籍法国,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1942年,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1943年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印缅战区的对日空战。</p> <p class="ql-block">滇女情深</p><p class="ql-block">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深山里碰到一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因当地找不到饮水,她便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使其得以脱险。</p> <p class="ql-block">小战士</p><p class="ql-block">在滇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不得不令后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雷打树下</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饿死不吃军粮</p><p class="ql-block">滇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衣少食,饿死在途中,而袋中的军粮却颗粒未少。</p> <p class="ql-block">砸石子</p><p class="ql-block">滇西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甚至连正在哺育的妇女和刚刚懂事的孩子,也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日寇。</p> <p class="ql-block">痛打日寇</p><p class="ql-block">腾冲农民赵云禄、赵云寿兄弟,对肆意烧杀、无恶不作的日寇、义愤填膺。滇西反攻时,日寇溃败,他们联络部分乡民用棍棒拦截,打死日军四人,受到远征军嘉奖。</p> <p class="ql-block">在陵园北端有一座坟冢叫"倭冢"。</p><p class="ql-block">倭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自元、明以来,把活动在我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后来"倭寇"一词便逐渐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这埋有日军尸体的坟墓,李根源先生题之为"倭塚"。里面埋葬的是侵腾日军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敌尸。南面小团坡纪念塔的高大光明与矮小黑暗的倭冢对比,概括抗日战争的敌我双方形象,昭示着侵略者的惨败,警示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另外也体现了我中华民族及腾冲人民宽阔的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就让这些侵略者的亡魂"入土为安",不得再逞凶祸世。</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的墓前,跪有四位侵华日军的将领雕像面对小团坡,长年行跪拜请罪。(我没看到,这是网上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据说,1997年世界有名的大型日本财团——三菱集团来到腾冲,要为其修建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并且后续还将投入电机制造等一系列产业,追加投资累计总共达到十亿元。这对于当时一个城区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过10万的腾冲县,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听说投资的条件是“拆掉跪拜的日军雕像,允许移走‘倭冢’内的军人尸骨”。腾冲代表听闻这一要求后,竟直接站起身来结束了洽谈,还直言:“出资10亿也没用,休想带走腾冲一粒土!”。</p><p class="ql-block">日方对此提出多番交涉,希望我国能够撤掉这些不利于日方形象的因素,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我国直接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行为”,“第二,必须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第三,向腾冲的烈士,以及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从而击退了日本人的妄想。</p><p class="ql-block">腾冲人永远不会忘记历史,直至如今腾冲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不向日本人提供食宿。</p> <p class="ql-block">11月6日,当一位女士领着日本人到腾冲的这家“鑫际州温泉酒店”入住时,前台的服务员予以拒绝,当被继续纠缠时,果断的并按响警报器。彰显了腾冲人的骨气!</p><p class="ql-block">这家酒店一度成为了网红店,腾冲被誉为有骨气的血性之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