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关 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7 年 6 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哈希勒根冰垯坂上的气候良好。营里接到团部通知,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首长要来视察一号隧道工地,随即安排相关事宜。通信班陈班长就告诉我准备安全帽</p><p class="ql-block">(藤条)、口罩、白线手套,每样备30,并交待换上新军装,等通知。随后不久就与寇存斌技术员、宋述收书记、高谦民卫生员等一同步行到洞口工棚处等候。 </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首长的军用吉普车队就沿着洞口左侧便道开过来了,先到的几辆车上坐的是警卫人员和记者,随即我们就把安全帽等物品递给他们,有位记者拿着类似电影胶片盘的一个东西扛在肩上,只是盘上有手柄,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拍摄《新闻纪录片》的摄像机,记者先拍摄场景,机子“哒、哒、哒”响个不停。不一会,第二批车队到达,杨勇司令员坐在第二批车队中仅有的一辆救护车里。他下车后,就由身边的一位 50 开外,皮肤有点黑,个子不高的首长陪同,杨司令员面带微笑向工棚这边走来,我马上就把准备好的安全帽、手套和口罩递给了他,陪同首长给他戴安全帽,这时他就准备自己戴口罩,可能是因为紧张,没注意递给杨司令员的口罩绳子滑到里面去了,他就用手在掏,我见后迅速给他换了一个。这时那位首长帮他戴上口罩,便朝掘进隧道的官兵队列走去。与此同时,负责当天掘进任务的两个排已完成交接,下班的 11 连 1 排在洞口外站好了队等待首长接见。杨司令员上前就和每一名官兵握手问候。随后,杨司令带头进入隧道,其他首长鱼贯而入。隧道里接班的是 10 连 3 排,12 班新兵杨祖文是当班的安全员。他见走在前面的首长把戴着的安全帽取了下来。他就说:“不戴安全帽不准进。”杨司令有意考察部队执行规章制度情况,就一直往前走,杨祖文就用手把杨司令挡住,杨司令趁机把他的衣服撩开来看,发现棉衣烂了。随后就问杨祖文当兵几年了,杨祖文因紧张而没回答,当班排长赵德山立即回应:“报告首长,他是今年的新兵。”随后,杨司令戴上安全帽就往里走。首长很想去掌子面(工作面)看看,但因高寒缺氧,加之洞内空气质量太差,走了大约 20 米就感身体不适,陪同那位首长就请他出了洞口,并一同上了救护车。据说,杨司令上车后就吸氧了。</p><p class="ql-block"> 杨司令员视察一号隧道之后,大约上午12点前到达团部所在地大坪台,专门接见了抗美援朝“突破三八线尖刀连”5连全体官兵,当时五连在开挖一座小桥的基础,同时也在备石料。受阅时官兵都穿上了新军装,连队接到通知后,官兵们就在施工服的外面套上新军服。老将军目光敏锐,观察细致入微,他发现了异样,走到一名战士跟前,撩开战士衣服察看,棉衣成了棉花条挂在身上,老将军的眼眶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们团所承担施工任务的路段,基本都是花岗岩石,质地坚硬,砌筑用料自然形成,极不规则,大都有石刃。而路基上下档土墙、边沟和桥涵护坡都需要大量石块,散落于道路两侧或料场的石料离用料地都有一定距离,这就靠战士们一块一块徒手背上车或施工现场。战士们穿着工作服,一个星期就割破了。当时团部还专门组织了几台缝纫机轮流到各营补衣、裤,有的来不及补就烂了,接下来干活就只能穿棉衣,而棉衣几天下来,就成了“杨白劳”;有的扣子掉了,就用导火索系在腰间,又成了“叫花子”的装束。当时不仅棉衣、工作服不够穿,就是施工时必须戴的帆布手套有时还供不上。</p><p class="ql-block"> 据说:杨司令视察部队之际,就当即指示随行的新疆军区后勤部的首长,先拨发5000套棉服给12支队,以保一线施工部队劳保之需。随后不久,部队的副食供给如肉、油等提高了标准,施工连的战士也能吃上肉、菜等各类罐头,每人还增发了两套棉衣和工作服。随后,新疆军区后勤部汽车团也参与了哈希勒根隧道施工需要的大宗材料,如水泥、钢材、木材等的运输任务。运输队以连为单位,每次都有一名干部带队。当年接受运输物资后要签字确认,故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网上查到当年杨勇司令员视察哈希勒根隧道的原由:“1977年6月,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接到《通知》,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的通知是要让他立即动身去北京,没有下部队告别的时间。面对这个难题,杨司令做出一个决定,去一支特殊的部队——天山公路施工现场敬杯酒,表达他对这支部队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他觉得这些工程兵们非常辛苦,每天不仅身心疲惫,还存在着很大的生命安全问题,因为过于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工程兵士兵的伤亡率相对高很多。他认为这些工程兵在建设边疆的过程中,为新疆老百姓和军队做出了重大贡献,非常值得尊重他们的工作和牺牲。”(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文章》)。</p><p class="ql-block"> 杨勇司令员视察一号隧道工地后,对整个独库公路的参建部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几十年后,战友们聚会时,受到当年杨勇司令员接见的战友仍兴奋不已,对杨司令员敬佩有加。</p> <p class="ql-block">杨勇司令员在视察完连队伙房(食堂)后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