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羊八井遇险 大昭寺进香 </b></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海拔高,风大,寒冷。在山口石碑旁站了一会儿,有点儿打哆嗦。我们没有久留,照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就继续“一路向上”,向拉萨方向前进。沿着109国道,行进220公里,穿过那曲。再前行240公里,到达羊八井。此时,天已完全黑了。</p><p class="ql-block"> 羊八井到拉萨,还有90多公里,好像是胜利在望了。按照车行的方向,路的左边是一座座的高山,由于此地连日大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的山水,顺着山势,湍急而下,不停的冲刷着109国道的路基、路面,将道路多处冲断,路面形成了一道道的水沟。路的右边是堆龙曲河,本来就水量充沛的河,再汇入峡谷中流入的山水,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河浪撞击山体的轰鸣声,在黑夜沉沉中更加令人心惊。</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黑漆漆的夜里颠簸着前行,走着走着,只见前面有3辆车停在路边,几位司乘在车前比比划划的说着什么。我们也停下车,走向前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前面二、三十米长的路面被山洪冲出了多条水沟,水哗哗流着,看不清水沟沟有多深。</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是赶路心切,觉得我们的丰田霸道4500底盘高,马力大,穿过去不会有问题。我们的1号车沿着道路的左上沿谨慎前行,眼看着就要到完好的路面了,突然被沟底的大石块卡住,无论怎么倒腾,就是不能前进,也退不回来。左边高山峡谷的山水还在下泻,右边堆龙曲河的河水还在咆哮,水深将没车轮,车上的人赶紧下车淌水退回到安全的路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此图片只是示意</p> <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怎么办?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看见对面有一串灯光,一闪一闪的向我们走来。待他们走到近前,我们终于看清这是解放军的一个十几辆大解放卡车组成的车队,前面开路的是一台单斗挖掘机。</p><p class="ql-block"> 救星来了!解放军车队领队马上指挥施救。他们将一根大绳子拴在单斗挖掘机斗臂前端,让我们的人拿着绳子另一端,下水拴在车前的保险杠上。只见单斗挖掘机将绳子拉直,然后把车头抬起来转体90℃,从另一个方位将车拉了出来。紧接着,将我们的2号车和另外的三辆车也都拉了过来。我们无比感动,关键时刻,危急之中,还得是人民子弟兵。没有解放军的救援,我们的1号车随时都有被山洪掀翻、冲进堆龙曲河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车是脱险了,但1号车怎么也打不着火。我们决定2号车先去拉萨,找汽修厂请师傅回来修车。我们赶到拉萨城区,已是凌晨三点,这个时辰,到哪里去找修车师傅呀?正当我们苦无对策时,1号车的朋友打来电话,他们将车修好了,正在向拉萨进发。凌晨五点,我们在拉萨城区汇合了。我们敲开了一家挂着24小时营业的四川饭店的门,一人半碗酒,一人一碗牛肉面。</p><p class="ql-block"> 天就要亮了,全无睡意。到宾馆短暂休息后,我们就去大昭寺进香了。</p> <p class="ql-block"><b> 作为一般的旅游者,来到大昭寺,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认知:</b></p><p class="ql-block">1、大昭寺的由来</p><p class="ql-block">2、大昭寺的社会、宗教、政治地位</p><p class="ql-block">3、大昭寺的建筑格局与特点</p><p class="ql-block">4、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与功用</p><p class="ql-block">5、大昭寺的节日:传昭大法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1、大昭寺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传说是为了供奉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占地251000余平方米。最初名为“惹萨”(纪念白山羊驮土建经堂),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经堂。“大昭”的名字,源于1409年宗喀巴大师主持的“传昭大法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大昭寺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b>社会地位</b></p><p class="ql-block"> 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藏族人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宗教地位</b></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政治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唐蕃会盟碑立于寺庙广场</b></p><p class="ql-block">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p> <p class="ql-block">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p><p class="ql-block">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p> <p class="ql-block"><b>“噶厦”政府机构设在大昭寺内</b></p><p class="ql-block">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3、大昭寺建筑格局与特色</b></p><p class="ql-block"><b> </b>从大昭寺金顶可以看到右边远处山上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大昭寺融合了西藏、大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4、大昭寺主要建筑</b></p><p class="ql-block"><b>大昭寺殿</b></p><p class="ql-block">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绕大殿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是虔诚信徒必做的功课。</p> <p class="ql-block"><b>大昭寺金顶</b></p><p class="ql-block">从底层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在平台上远眺:布达拉宫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芒四射。俯视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人流潺动,可尽览充满藏族生活气息的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b>弥勒佛殿</b></p><p class="ql-block">佛殿的主尊是一尊小而精致的弥勒佛像,过去每年传昭大法会期间都要抬着这尊佛像沿八廓街转经游行。</p> <p class="ql-block"><b>观音菩萨殿</b></p><p class="ql-block">佛殿主尊是骑在一头狮子上的小的观音菩萨像(左边第一尊),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p> <p class="ql-block"><b>祖孙三法王殿</b></p><p class="ql-block">佛殿主尊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藏王赤松德赞,右边是藏王赤祖德赞。这三位藏王执政时期是吐蕃的鼎盛时期,在他们的大力扶持下,佛教才得以发展繁荣,传统上将他们称为“祖孙三法王”。 [</p> <p class="ql-block"><b>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b></p><p class="ql-block">佛殿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佛殿的主尊是宗喀巴,其余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分别位于宗喀巴像的左右两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5、大昭寺节日—传昭大法会</b></p><p class="ql-block"> 传昭大法会,又称为莫朗钦波节,是<b>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b>。传昭大法会最初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创立。从五世达赖圆寂祭典时起,定于藏历元月初三或初四至二十五日在拉萨举行,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西藏与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来次朝佛,放布施。此后,这些规程不断地沿革和丰富,使祈愿大法会成为一个固定的宗教节日。一直到今天,还十分盛行,其规模不亚于刚创立之时。<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昭寺示意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