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在万安桥(洛阳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亦名洛阳渡),故名。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体现宋元泉州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洛阳桥原称“万安桥”,始建于1053年,经数年努力,至1059年太守蔡襄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现存长约731米,宽4.5米,有桥墩45座,桥南、北保存有4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7座石塔以及历代修桥碑记。桥南有蔡襄祠,桥北有祭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p> <p class="ql-block">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洛阳桥始建;泉州太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后,积极着手续建洛阳桥;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它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设施发达、海洋贸易活动繁盛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在泉州交通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作为中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的兴建堪称宋元时期的世界级工程,建成后使得泉州港口得以更快捷地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联结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泉州港口的腹地空间。其官民协力的建造模式、无与伦比的建筑体量、开创时代的建造技艺、精彩绝伦的书法碑刻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元素,体现了官方及乡绅、民众、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发达的商贸经济对陆海交通系统的完善和文化繁荣的促进。</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洛阳桥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 8米,上置6或7条石板,桥的南北两端各正2尊圆雕将军石像;桥旁有石塔5座,桥中央两侧有亭子2座,桥的两侧有500根栏柱,桥的两测建置石塔9座,桥上筑石亭7座。</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 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如今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窥探它当年的模样。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漳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p> <p class="ql-block"> 中亭边的房屋内有洛阳桥详细的建桥史介绍……</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和民众等对海洋商贸的推动和贡献。洛阳桥落成后,宋代书法家蔡襄撰《万安桥记》记述建桥事宜,并勒石碑立于桥头。现存碑刻两方立于蔡襄祠内,上碑为北宋原刻,此碑文字洗练、书法道丽、镌刻精致,被誉为文、书、镌“三绝”,下碑为后世(1965年)摹拟原作重刻。</p> <p class="ql-block"> 狻猊栏柱。在中国古建筑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该栏柱为洛阳桥构件,后发掘于江中。</p> <p class="ql-block"> 养蛎固基被誉为生物学与建筑学结合的典范。建桥者利用浅海区域牡蛎附着于石块繁殖生长的习性,在桥墩砌石间培育牡蛎,把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整体以加固桥体。历代官方均明确禁止在洛阳桥范围内摘取海蛎。</p> <p class="ql-block"> “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p> <p class="ql-block"> 蔡襄(1012-1067)宇君講·興化仙游人·宋天聖八聿進士·歴知謙院·直史館·無修起居注·進知制諾·出守福州·開封·泉州·杭州,拜端明殿大學士·論忠惠·為官清正·愛國忠君·惠施親民·蔡襄至和、嘉社問两知泉州·興文教、邵農桑、倡貨殖·政績卓著·嘉褚四羊建洛陽橋·誤萬安搞記·勒於岬左·工詩文·有《祭忠惠公文集》《荔枝譜》《茶鋒》傳世·書溶為宋四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微次甲午孟春周煜民書</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9ngvgj" target="_blank">探访泉州崇武古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akhsi4" target="_blank">探访永宁古卫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bgc5h9" target="_blank">十大名寺之清净寺</a></p> <p class="ql-block"> 2024.12.14 拍摄于福建泉州</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