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中岳庙

幽谷幽兰

<p class="ql-block">幽谷幽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64803</p><p class="ql-block">摄于河南嵩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11月17日成功登顶嵩山峻极峰后,为了休整恢复体力,于18日漫游道教圣地中岳庙。中岳庙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群,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历,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坐北向南,由高到低,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39座近400间,共有7进11层。石刻碑碣百余座,中轴线全长650米,还有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沿中轴线依次有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是道士分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完整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使其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为中岳庙的前门,原名“名山第一坊”,为木建牌楼,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原庑殿式牌坊,更名为“中华门”。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字,简要地说明了中岳庙所处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遥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亭,位于中华门北,是古代过往行旅拜谒岳神的地方。檐坊和雀替上面透雕戏曲故事,形象优美。</p> <p class="ql-block">天中阁,在明清之际是中岳庙的正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改为今名,重檐绿瓦,雕梁画柱,飞檐凌空。台高7米有余,上面有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覆以绿色琉璃瓦,四周筑有女儿墙。</p> <p class="ql-block">化三门,取名于道教的“一气化三清”,是中岳庙的过往门庭。化三门后西侧,有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线刻花边,没有文字,故称"无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大得难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橡,故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祟祯年间毁于大火,清乾隆时重修。门内两侧塑有两武士泥像,高达4.5米,执斧秉钺,气势威武。</p> <p class="ql-block">峻极门与四周回廊、殿宇组成一个四合院布局,峻极门附近有许多珍贵文物,还有魏碑、唐褐、宋幢、金狮、庙固等。峻极门前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一通石碑,碑高为2.82米,由整石雕成。</p> <p class="ql-block">峻极门前甬道两旁为四岳殿,按顺时针方向从峻极门开始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恰是五岳。中岳庙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有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四岳大殿和峻极门形成了一个整体,其格局非常独特。</p> <p class="ql-block">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北侧,坊屹立于峻极门内,又名“迎神门”,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峻极坊,坊起三架,上下两层,额书“嵩高峻极”。正楼和次楼分别施九彩和七彩斗拱,为清代木结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峻极殿,为中岳庙的正殿,又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此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为920平方米。重檐庆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椽飞斗拱,梁枋天花,皆用清代最尊贵的和空彩画。清初殿外还悬挂有宋人颜体“峻极殿”三字匾。</p> <p class="ql-block">峻极殿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文物。大殿正中央是一座雕琢华丽的大型神龛,神橱上悬有清康熙御书“高高峻极”四字横匾。</p> <p class="ql-block">中岳寝殿,是一座单独的院落,主要是一座歇山式建筑,黄瓦覆顶,斗拱飞翘,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传说为中岳大帝与帝后起居之所。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是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面阔11间,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时期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赏游随拍分享,谢谢雅赏美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