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石: 良宵

桥石

<p class="ql-block">  仲冬,日子短了许多,来不及顾盼落日,夜幕己经降临。梧桐山下,罗湖翠竹街市,灯火辉煌,让人心旌摇曳。在这里定居十多年了,眼下看惯的景象,我却百看不厌。我视深圳为第二故乡,是晚年栖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十四没有月,十五不见月,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就耐心等待。毕竟冬天,不比中秋朗月清风。漆黑的夜空,我一直盯着东方,希望奇迹出现。忽然,梧桐山上出现亮光,那是月亮出来了。目睹月亮冉冉升起的壮丽景象,我激动万分,竟然手舞足蹈,如同小孩一般快乐。</p> <p class="ql-block">  深圳是座快节奏的城市。此时车水马龙,年轻人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明月当空,天涯共此时。十六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p> <p class="ql-block">  收到来自家乡的一篇文章,是国华先生写的《瓮溪,流淌在心中的歌》。不愧是当过老师做过记者的人,文章写的如此精彩。我深深被打动,陷入往事的回忆。穿越半个世纪,山乡岁月在梦中……</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春天,我下放到湘西辰溪的翁鸡坪大队。一溪清流从大山发源,流到这里冲刷如同缸瓮,艾姓大村遂取名为“瓮溪坪”,口口相传就成了“翁鸡坪”。翁鸡坪是国华先生的故乡,他当年还是小孩子,圆圆的脸蛋,明亮的眼睛透着机灵。“连喜哥”是国华先生的父亲,保持当兵人的豪爽。每次碰上,都要打招呼,说上几句逗趣的话。连喜哥买了一台柴油机,这是方圆几个村子第一台机器,于是成了大忙人。每月初,生产队出口粮,连喜哥就为乡亲们打米。更多的日子,他为村人抽水灌田。一次柴油机出毛病了,他连夜赶到王安坪镇上买零件,不耽误农活。半个世纪过去了,往事历历如同昨天。连喜哥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让我十分怀念。</p> <p class="ql-block">  我修过长田湾水库和湘黔铁路,后来在大队学校教书。钟老师是国华先生的母亲。她留齐耳发,干净利索,大姐般的亲切。钟老师是翁鸡坪学校的元老,山村几代人在她门下读过书。我初进学校,安排教毕业班数学,还有二年级语文课。汉语拼音,自己用用还可以,但是教学生却不敢误人子弟。经常请教钟老师,还去听课。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放学了,她留学生补课,末了,还把学生送回家。很远的山路,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钟老师能干,到她家里,里里外外干干净净。她管理学校财务,有条有理,我们感到学校有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忘怀。七十年代,农村“扫除文盲”运动热火朝天,我们翁鸡坪学校走在前列。不眠的夜晚,我们下村调查摸底,分片组班。小木楼的办公室,灯火通宵达旦,老师们编印课本,干劲十足。钟老师不辞辛苦,安排夜宵,真是一个好管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怀化地区农村扫除文盲现场会”在翁鸡坪学校召开,创造了辉煌。</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担任每年一度的“王安坪学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的秘书长,发挥了特长。我筹办了“翁鸡坪学校运动会”,得到钟老师的热情支持。需要什么器材和用品,钟老师跑到镇上去采购。往返走十多公里路,够辛苦的。运动会很成功,是翁鸡坪学校的一件盛事。</p><p class="ql-block"> 国华先生是个孝子,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两口子悉心照顾老母亲,让老人家晚年很幸福。上次我到拜访,钟老师八十多了,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身板硬朗,我甚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p><p class="ql-block">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 class="ql-block"> 当年几岁读小学时就熟读能背,如今老了读来感受益深。身居繁华的深圳,想念故乡。翁鸡坪,我二十岁到三十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当年提着马灯,翻山越岭家访,遥远的情景恍若隔世。回忆往事,是苦是乐感触都很深,因为那时候年轻。</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8日 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