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罗 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记于1995年7月)</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六•一九”,指的是农历六月十九,相传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一个民间自发集会为之烧香祝寿的日子,人称“烧香会”,可能近乎于西方的“圣诞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 太极洞厅 罗逸 摄</span></p> <p class="ql-block">不知黔北而外,别的地方是否也在这一天向观音娘娘焚香膜拜。笔者孤陋寡闻,也懒得去劳神打探,就目力而及的凤冈境内,大略记得是发端(应是恢复,曾有十年时间中断)于八十年代初期。先是少数人试探着丢一两把香,燃几叠纸,未见人干涉,队伍便逐年扩展。十多年过去,而今已“盛况空前”。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恐怕当属本地民间活动之最了。尤其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太极洞“烧香”。是日,人如潮涌,车如蚁行。时值酷暑,人们却不畏烈日烘烤,红男绿女,黄髫皓首,上万人密布山巅河畔。洞内烟雾弥漫,热浪盘旋;洞外摩肩接踵,恐后争先。草坪上,大道边,各类小吃、糖果、烟酒、饮料的摊点比比皆是。焚香燃纸的香客们,有农民、工人、教师、学生、干部、企业老板、个体商户……各色人等,其中不乏曾向马克思庄严宣誓过的“无神论者”,有的还磕头作揖,颇有仪式感。当然,除了大多数人临时可充作“宗教信徒”外,另有不少人是来观光游览,或凑闹热长见识,或做生意找点钱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 洞厅石刻 罗逸 摄</span></p> <p class="ql-block">走笔至此,似乎对这类“杂烩”式的“烧香会”有几分微辞,这是因为觉得参与烧香者大多有无意识“作伪”的成分。毋庸置疑,作为民俗风情方面的活动,是有其存在价值,可产生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然而,此处焚香敬神之举,笔者似乎觉得有些别扭——太极洞乃道家之地(太极八卦即道家的徽志),为何观音菩萨要去那里大设香案呢?印象中,观音娘娘该属佛家门派呀!(此印象或许有误,行家可指正)。</p><p class="ql-block">也许这是本地约定俗成,并没有谁去组织,真真正正是群众自发性的“民间赶大集”。千百年来,汉文化已将儒道释三家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民间已不太在意它们的门派。设若去计较佛派借道派之宝地过生日,这不免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是冒上万人之大不韪的。免了吧,不再纠缠这一大家都无所谓的习俗。倒是记得三年前,妻子携幼女舍远求近,去到城郊仙人洞烧香。点燃香、纸,妻子教女儿学舌:观音娘娘,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日子平安……念念有词后,母女俩穿洞而至洞后出口,下石梯时一脚踩空,妻子左小腿磕在石棱上,裂开了一道娃娃嘴大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浸透了包扎伤口的手绢。结局是去医院缝了七针,卧床十天。为夫者心疼又受连累,心里结了一个疙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怎么转身就拿“血淋淋的现实”整治将雏弱妇!但妻子疤痕依旧在,痴心仍不改。每年“烧香会”照常膜拜神灵,只是换成去其它“圣地”而已,其虔诚也真够可以的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 太极古景 罗逸 摄</span></p> <p class="ql-block">血的代价有几分“黑色幽默”,很长一段时间笔者都耿耿于怀。当然,后来也就释然了。这得益于一些研究宗教课题的书籍的指点:由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合一”不同于西方的“政教分离”,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信教更倾心于现世的切身利益。对于中国民间的大多数信徒(尤其是汉民族)而言,宗教与其是一种神圣的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功利性的精神寄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现世的“回报”,故此极易滑入似信非信的泥潭。这样一种大众化的功利性信仰,已摊开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保佑平安”等实用功能的层面,甚至降格为为一种利益交换或商贸往来:今天我来给菩萨烧香、上供、捐资,为的是保佑我免除天灾人祸,在平安健康的同时,进而是未婚者喜得佳偶,已婚者传宗接代,垂老者延年益寿,为吏从商者升官发财……要真有灵验,到时一定来上供还愿,甚至重塑金身。要是不灵呢,哼,今后我就不怎么信你这菩萨了——真心信仰,从一而终的可能仅凤毛麟角——这无异于一种有奖彩票。如此看来,这一种准宗教形态,就远不及西方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之类)虔诚和狂热了。中国的老百姓们,大多数是从属大流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其所谓的宗教信仰(姑且列入其范畴),是会逐渐淡化乃至消隐的。那时候,人们如果还会对“六•一九”感兴趣,认为它还够得上“传统节日”的名分,其情态定然是借一处风景名胜,大家聚在一起游玩一天。即便有人焚香燃纸,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聚会仪式,相当于购买一张门票或入场劵而已,不会往心里去的。</p><p class="ql-block">当然,祈愿这日子不太久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 石窍天开 罗逸 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