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忘记昨日旧梦

老曾日记

<p class="ql-block">怎能忘记旧日梦想</p> <p class="ql-block">在翻寻尘封的老日记本时,意外地翻出了一封数十年前老同学的信。信中简要回顾了我们离校后的通信内容,勾起了我对少年时代追求与梦想的回忆。信中写道:“你不愿听从我的劝告,沉迷于气功,希望能借此为人解除病痛。你修公路,攒钱北上拜师,学成归来不久便失望地告诉我,那不过是伪气功,你最终选择了放弃。”</p> <p class="ql-block">为了追逐我的气功梦想,我荒废了学业,两次北上拜师,渴望学得一身神功绝技,悬壶济世,为人消疾除病,造福人民。然而,从北京学功归来,我却感到更加迷茫和困惑,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尽管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学求医,我内心却始终无法说服自己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去传授。村里一位大娘患有高血压,恳请我为她治疗。我硬着头皮施展所学,心中并无十足把握。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大娘提着一袋鸡蛋和一套手巾,满脸笑容地来到我家,感激地说:“永鸭,你的功夫真有用,我昨晚睡得特别香,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好的睡眠。”</p> <p class="ql-block">虽然功夫见效,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有这般效果。回想在学校时,我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参加了八宝硬气功函授班,勤加练习,却并未见如此神奇的效果。后来,我在市新华书店购得一本《催眠探奇》,读后发现北京所学的气功与催眠术异曲同工。又在《法制月刊》上看到中医药管理局气功研究室张洪林撰写的《伪气功种种》,其中竟提到我所学的气功。这验证了我的直觉,因此我果断放弃了传播此功,尽管当时持有合法的教练员资格证。</p> <p class="ql-block">随着1995年全国气功热潮的兴起,连我的村庄也有人前来传功,我却始终保持旁观者的态度,未曾涉足其中。看着《湘乡报》上的招生广告,我愈发感到不安。从报章杂志上不断传来练气功走火入魔的报道,令我深感忧虑。现实生活中亦不乏此类案例。我的堂哥曾找到我,请求我前往隆回帮助他妻子的弟弟纠偏,此人因练功引发精神病。尽管我学过一套“纠偏功夫”,但心中并无把握,不敢贸然尝试。今年再遇堂哥,得知他舅子依然疯疯癫癫。2000年在镇上送客时,我还见过一位因练功诱发精神失常的妇女,手持练功教材,在街上又唱又跳,试图寻找教她功夫的师父,而那位师父也被她搞得焦头烂额,常常出钱租摩托车送她回家。</p> <p class="ql-block">其实,那时的我也处于精神失常的边缘。放弃学业追求的事业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内心的苦闷无人倾诉,每日浑浑噩噩,靠读书写作打发时间。每当心情烦躁,便跑到屋后的李树林中猛击沙袋。尽管未传功,我仍继续练习自认为有益的功夫,其中既有真实成分,也不乏虚伪之处。躺在床上练静功时,我曾多次经历险境。一旦进入深度入静状态,脑中突然“嗡”地一声,陷入混沌,全身无法动弹,挣扎着想要苏醒,却睁不开双眼。我内心感到恐惧,害怕再也无法醒来。我努力保持镇定,排除杂念,调整呼吸,最终渐渐恢复意识,悠悠醒来。我崇尚无欲无求,从未想过从练功中求取功名利禄。发现气功并不完美后,我逐渐减少了投入。几次失控的经历后,我几乎不再追求那种极度宁静的状态,否则可能彻底失控,导致精神失常。这或许是我的幸运,幸与不幸,往往只在一念之间。</p> <p class="ql-block">气功梦并未立即改善我的处境,但它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与人为善、修身养性等观念深深植根于心,引领我踏上探索心灵奥秘、自我完善的道路。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无数酸甜苦辣、风风雨雨,我始终坚守一心向善、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尽量减少与外界的冲突,力求内心和谐,与人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2003年在广州沙面打工时,环卫站的一位河南大哥时常送我一些旧书报。在《星光灿烂——广东科技人物》一书中,我读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申荷永教授的故事——《心中自有天地》。我写信与申教授取得联系,倾诉了自己的内心经历和生活状况。他安排了他的研究生、山东大学访问学者冯建国老师与我面谈。冯老师也练气功,且是一名佛教徒,他对我想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持保留态度,认为我学历不足,但鼓励我自学心理学知识,不仅可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自身问题,还能对身边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荣格说:“你想分析别人,首先要分析自己。”我结合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研读心理分析书籍,许多长期困扰我的心理情绪问题终于找到了症结,得到了解答,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慰。最显著的变化是,困扰我十余年的考试梦消失了。我时常梦见考试,却总答不出题,陷入焦虑之中。实际上,这种梦反映了我对放弃学业的懊悔。通过自我和解,我不再做这种令人沮丧的梦,心灵上生出了一种满足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愉悦。</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经历了许多,感悟了许多,改变了许多,了解了许多,理解了许多,接受了许多,放下了许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完善,内心更加充实,身心更加健康。</p> <p class="ql-block">“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我一直喜欢并鞭策自己的名言,多年前便写在本子上激励自己。尽管数十年过去,我仍在摸索中前行,但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无论梦想是否成真,只要心中有梦,生活便充满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