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朋友之约,决定再上跑马梁。正好最近天气晴朗,顺便上去溜溜腿。</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奇怪,闹钟订在凌晨5点半,可不到4点半就再也睡不着了,不知不觉中,我用事实诠释了户外人的真实写照--早晨九点的班起不来,凌晨三点的山说爬就爬。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果断起床洗漱、吃早餐并收拾东西……接着就是呼朋唤友与披星戴月地各种赶路。当我们匆匆赶到牛圈沟集合的时候已经是上午8点半,比预期晚了半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谁知短短三个月不见,牛圈沟早已面目全非。原本狭长的林场路完全变了模样--变成更加宽阔的马路,哪怕只是路基,普通车辆亦可畅通无阻,河道上也架起了桥梁,我们一路高歌猛进,直达路之尽头--“鹿、跑”(鹿角梁与跑马梁)分叉路口,只留下漫天黄土在冬日的寒风中独自凌乱……粗略估算了一下,相比先前的徒步路线至少缩短了3公里不止,回来就是约摸6公里。换句话说,原本环伺在牛圈沟周围徒步20公里以上的“五星”山--“光鹿跑兵冰”(即:光头山、鹿角梁、跑马梁、兵马营和冰晶顶)同时被降低为“四星”或者“三星”山。甚至有资深驴友开玩笑说“鹿角梁”已被下调为“三星”山,以后会像爬“嘉午台”般容易,一言不合就登顶。说句心里话,作为一名户外爱好者,真心不希望这句无心之言一语成谶,毕竟那可是坊间传说中“秦岭最后一片净土”,还有大家心心念念的“鹿角女神”!</p> <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大家有说有笑的顺路前行却完美地错过了“鹿、跑”三叉路口,还好有人及时发现(两步路)导航偏离并及时纠正了我们的行进路线。原来三叉路口就在我们停车的地方一动不动,我们从三孔桥边的河道抄近道终于踏上了去往跑马梁的征途。我也是醉了!说好的轻车熟路(已然去过一次),结果自己却跑偏了。</p> <p class="ql-block"> 一段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家积极向上的心情。于是,一路攀爬,一路拔高。这时候,灌了铅似的双腿又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大船烂了还有三百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星”山果不欺人啊!</span>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懂得都懂。</p> <p class="ql-block"> 四个小时后我们到达跑马梁垭口已是十二点多的午餐时间。谁知刺骨的山风像长了无数双长指甲女人的手,歇斯底里的在我们脸上、身上疯狂肆虐。刚刚一路攀爬上来的我们瞬间如坠冰窖,身上冒着的那点儿热气也被瞬间冻僵……或许,传说中的“失温”便是由此而来!顾不上考虑更多,大家纷纷添加御寒衣物,人人都将装备武装到了牙齿。</p> <p class="ql-block"> 短暂驻留后,我们即刻上行,以期找到上回停留过的那个“避风港”(背风的石窝)。“年轻真好!”望着几个正在烈烈寒风中不断变换姿势、打卡拍照的年轻驴友,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句感叹。</p> <p class="ql-block"> 到达石窝后,才发现“兔儿早就不在那个窝窝里了”(方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与愿违的意思</span>),整个石窝八面透风,甚至直接称其为“风道”也不为过,吹得人骨头缝里都是生疼,无论哪个犄角旮旯都待不住人。于是,我们匆匆垫巴几口,准备继续向上,往梁上攀爬,希冀找到一个真正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后面的队伍也跟了上来,我们要走,他们想留,留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慰劳“五脏庙”。没办法,我们只好兵分两路……</p> <p class="ql-block"> 去往大梁(跑马梁)的路上山风很急,也更加肆无忌惮,忘记带手套的我被冻得十指毫无知觉,仿佛这双手不是自己的一样。同行小伙伴让我帮他在山口拍照,嘴上是答应了,可手上却不来活,只好说声抱歉,赶紧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终于找到一个仅容两个人大小的背风处,将手伸进衣服里暖和了很久才慢慢有了知觉……然后,我们吃了点东西,稍作休息便继续上路。不久就发现,原来“时光机”(商团)的人竟在这里做饭(羊肉泡馍)。试问:此时此刻,能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当然,这里自然是风和日丽,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 大梁上白雪皑皑非常美丽,像极了挂在花季少女肩上的雪白“披肩”,尽显美好与安宁。远远望去,远山近景甚为合谐,与周围群山和对面的鹿角梁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唯有我们亲力亲为、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大梁上一马平川,自然也是山风浩荡。毫不夸张地说,若不是背有沉重的背包,幸许那些体重不足百斤的队友早就被呼啸而来山风刮去“爪哇国”了……挂在身后背包上那面红旗早已被风拉得笔直,在我耳畔烈烈作响。可是,来都来了,我们逆风而行也只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 梁顶的风更加惨烈,连吹带冻,令人根本无法逗留。只是随意一瞥,美轮美奂的美景便扑面而来,瞬间,那种一眼万年的惊艳让我们的眼睛几乎都要怀孕了……同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的豪迈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 激情过后,我们自是抓紧下撤,生怕被留在梁顶变成了孤独的“牧马人”。然而,途经大梁的时候,我们又看见那群年轻人在雪地里撒欢、打雪仗,他们仿佛无忧无虑,那一张张开心笑脸与一声声的快乐呼喊都洋溢着满满的青春与自由的味道,貌似那刺骨的山风都被感化,有了几分温度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 两点整,我们准时下山。一路上,山风依旧,寒冷依旧,风景依旧。下到半山腰时,我们遇见了“时光机”的领队“小刚”,他性格开朗,热情好客。甚至赠送我们两碗羊肉汤,于是,我们一口肉汤一口酒,片刻就感觉没那么冷了,只是我们唯一的下酒菜--石榴,让我们品尝到了真正的人间美好。直到所有人都顺利下山,山里仿佛又恢复了平静。</p> <p class="ql-block"> 离开牛圈沟的时候,手表的时针指向了下午六点;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p> <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时隔仨月又见跑马梁,消失13个小时,失联10个小时,感觉比上回《佯装跑马梁,直取兵马营》轻松了不少。也许是山的原因,抑或是路的缘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