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一千零一夜》故事发源地的菲斯古城——摩洛哥游记之十

刘南昌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十日,我们旅行团来到菲斯古城,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菲斯古城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占地300多公顷。成片的土黄色房屋层层叠叠,既有一种历史沧桑,更充满活力。它千年的坚守,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光的穿梭。菲斯是十二世纪建成的古城,也是四大皇城之一。这里曾经是摩洛哥最富庶的地区,因为这里周围都是黑土地,雨水相对比较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也一直是摩洛哥的文化都城。(编辑摄影:刘南昌)</p> <p class="ql-block">  菲斯是摩洛哥最老的皇城,久经历史的考验,其浓厚的阿拉伯色彩和风情依然留存至今。菲斯分为老城、新城 和新市区,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在阿拉伯国家可与马拉喀什(摩洛哥南部城市)、开罗(埃及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和萨那(也门首都)等城市相媲美。依旧保存着浓郁的中世纪风采。作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 的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菲斯古城虽几经盛衰,菲斯古城仍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许多美丽的宫殿和780多个大小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菲斯的建城缘于一次卧薪尝胆的复兴。公元793年,开国皇帝伊德里斯被仇家派人毒死,十年动荡后,遗腹子伊德里斯二世年仅11岁继承王位。他在柏柏尔部落酋长辅助下,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对各教派宗教活动不加干预,倡导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在城市建筑上也放任老百姓按照自己要求,一栋接一栋加盖,没有专门马路,两屋之间只要能同时通过两头驴就行。甚至许多小巷只有一人之宽。如此无规则的无序建房,把菲斯打造成一个拥有12万多间房屋,3500多个作坊、9千多条巷道的迷宫。</p> <p class="ql-block">  菲斯古城现有17公里保存完好的城墙,有14座保存完好的城门,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我们来到被称为菲斯正门的“布日卢蓝门”。蓝门是法国人于1913年按照摩尔人的风格建造的,墙上镶着蓝色的马赛克瓷砖,墙的另外一面镶着绿色瓷砖,叫其为蓝门是从外面看,里面是绿色 。城门向外一侧镶嵌满了蓝色的马赛克瓷砖,据说菲斯以前以盛产这种蓝色为主调的马赛克而闻名。在麦地那老城里,几乎随时可以看见镶嵌这种蓝色马赛克、充满伊斯兰几何图案的古老建筑。一直疑惑:菲斯明明是满城土黄色,为何称为“蓝色皇城”,原来缘于这个独特的“菲斯蓝”。而布日卢城门的向内一侧,镶嵌的马赛克花纹图案与外侧一样,但整个色调是一种淡淡的绿色﹣-“伊斯兰绿”。布日卢城门以“菲斯蓝”和“伊斯兰绿”,造就了这座古城最具有特色的写真,穿过城门,就真正进入了菲斯麦地那老城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是在菲斯皇宫拍照,它现在仍然作为摩洛哥皇室的行宫,国王每年都会在此居住几周,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远远地欣赏一下青铜大门,回想一下国王与王后爱情故事。转身可以看到蓝门,它地处山顶,是老城的主要入口。</p> <p class="ql-block">  走进菲斯老城来会被五颜六色的彩虹小巷吸引,两侧墙上画着摩洛哥风情的画作。菲斯古城,犹如一座迷宫:街道狭窄,纵横交错,曲曲折折;转过一个口又是一个口,绕过一条街是另一条街。如果没有菲斯指定的当地向导带引,很容易迷路。老城内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车辆通行,搬运货物靠手推小车和毛驴。漫步老城,房屋层连叠嶂,人们保持着中世纪的生活状态,有跌落到旧时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到达阿塔里纳神学院,它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四壁和地面都镶着摩洛哥式的马赛克,色彩比较单一,但看起来朴实庄重。据说它专门接收少年,相当于是一所小学,也算是文化古城的标志之一。然后我去看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第一所大学(9世纪建)﹣卡拉维因大学,得会背诵古兰经的穆斯林才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  穿越古老的菲斯,沐浴在阿拉真主的阳光下。来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卡鲁因大学。它建于859年,比牛津大学早300多年,是由贵族菲赫利之女法蒂玛倡导并投资建造的,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可为最古老的学位颁授大学。走进富有伊斯兰建筑特色的神学院,还有菲斯古城奠基者伊德里斯二世的陵墓。因为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我们都只能在那些古老的门前默默走过,不敢去扣响那神秘的铜环,想象着或许里面有许许多多阿拉伯神灯、阿里巴巴飞毯之类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  菲斯有两处必须要去的地方,一是铜器作坊,另一是蜂窝巢皮革染坊,看“臭名昭著”的大染缸。铜器作坊的制品很好看,是铜匠用小锤子一点点在模板上敲出来的,力度大深一些,力度小浅一些,凹凸不平,形成图案。一只铜盘大约150美元。菲斯老城有许许多多的作坊。我们走进了一个纯手工铜器制作工坊,那戴着眼镜认真制作的老铜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和舍夫沙万一样,菲斯老城到处可见那精灵般的野猫,它们与老城的人们一起见证古城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菲斯老城的岁月静好有点简单:在这里,时间仿佛被凝固,人们依旧活在神话般的生活中;老石板路上只有毛驴和手推车;曲折的小巷内烤面包的香味、淡淡的薄荷茶香和鞣皮的臭味混杂在一起;手工艺坊的金属敲击声、低声的讨价还价声、还有擦身而过的毛驴的脚步声……依旧是千年前的模样,仿佛是一个真实的天方夜谭。</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菲斯越发显现出它沉淀的美感:各式各样的小店紧密地挤在一条条交错复杂的古巷两旁,当地人在小餐馆前的露天场地随性地坐着喝酒闲聊;饰品店的老板正在同客人展示陈列着的耳饰和挂坠;一双双颜色各样的具有摩洛哥特色的尖头鞋悬挂在摊位前,仿佛都急着要从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冒出来一般;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男子推着只有些残留的菜叶和瓜果的小车子快速从人群中穿过,来不及反应的我被身旁的人拉了一把;房东步履不停,好似急着赶场子一般,自顾自地走向既定目的地,偶尔回头望一眼被落在后面的我们(其实房东人很好也挺热心的,走路快好像是习惯)……初入城中的我们看似与这儿格格不入,但一时之间,似乎又成了这幅因时流动的画中的一部分。一切都表现出一种不息的朝气以及令我始料未及的快节奏感,菲斯的繁华原来也可以不需要用金钱或者现代感去雕铸,人烟和灯火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p> <p class="ql-block">  皮革染坊就藏在老城的某一处,晃过数条小巷,接过当地人送的一枝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薄荷,登上数阶楼梯,还未到达那个被称为是“最适合观赏皮革染坊”的地方前,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气味,仿佛要给我们引路一般。倒算得上是不负虚名,站在那阁楼上往下望去,露天式的皮革染坊尽收眼底,盛着不同颜色染料的大染缸高低不平却也排列有序,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确实能给人一定的视觉冲击。我们所见的不光是被人们当作景点的地方,更多的是对用色大胆又有着独特风情的手工艺品的解释,试图展现出些许嵌入生命里的存在之意义。那是生活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染坊至今仍然沿用古法染色工艺,(在一个广场上摆放着许多大缸和池子,从上方向下看,如同蜂窝。它的工艺是先用牛尿和鸽子粪把皮子本来的颜色去掉。牛皮、羊皮、骆驼皮都一样有黑色、褐色的斑纹或癜痕,颜色不一致,用这样的臭不可闻的天然物质将其腐蚀掉。这里皮子本不值钱,但经过这个工艺后变得很值钱。没有这个工艺之前,牛、羊、骆驼皮子直接扔掉了,满大街都可以捡到。腐蚀的时间要长达七七四十九天,中间要翻腾多次,让每一个面都能与尿水结合,拿出来时,底色被熬成了灰色。之后要去修剪,去除外皮的腐肉,再放到不同颜色的染缸里浸泡,大概要浸泡六十天,中间也要不断地翻动,让颜色均匀,然后再晒干,最后是去除臭。有人说,如果不去摩洛哥古城的皮革染坊,如同来中国没有去长城一样。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许多人购买了名牌皮包,却不知道其前世今生,所用的皮革竟然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产出来变成精美奢侈品的。名品牌使用传统工艺,以手工为主,手揉皮革、人工翻搅、自然风干,这些古法才让商品稀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菲斯老城的路上,看见这里窄小街道中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力车在运饼,马车或驴车在运其他的货物,老人在街头坐着,年轻人不断地用中国话与我们打招呼“你好”、“吃了吗?”招徕顾客,也有孩子们帮助大人送货。游览菲斯古城,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古城菲斯探索的是我从小就读过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发源地摩洛哥的千年古城菲斯。有时说起千年古城,我们会看到的是断壁残桓的遗迹。如今走在菲斯的老城区。会不敢相信这世上还有保存这么完好的古城。烟火气浓浓的。千年前的古城菲斯如今依然在世界上有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不可复制。我为摩洛哥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做的这么好,深深的钦佩和赞叹。我们国家也曾经有太多古城,早已被所谓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取代了,非常可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