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 年,是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一一瑞金,实行战略转移的90周年。</p><p class="ql-block">从12月11日,我到达湖南通道县溪镇,12日,湖南省在县溪镇组织“通道转兵”90周年纪念活动;14日,在中央红军入黔第一镇的洪州镇阳朝村,黎平县组织了庆祝“黎平会议召开90周年、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18日,黎平县也召开了庆祝“黎平会议”90周年座谈研讨会。我深信:在中央红军长征所经过的路上相关县(市)乡(镇)村都会召开规模大小不一的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不会忘记过去……。</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县城翘街“胡记商铺”一间狭小的斗室却发生一件改变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央红军前途命运的一件天大的事。</p><p class="ql-block">今天,是黎平会议的 90 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有幸来到这里,站在“黎平会议”室的门口,望着室内的摆设,怀着无比崇敬与追思,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第一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长征以来的疲劳困顿,湘江血战带来的失望悲观,从湘南争论到老山界争论酝酿而形成的“通道会议”实现“转兵转兵”,6天后,在战斗和转移时间紧迫的间隙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见,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行军打仗,缺衣少衣少粮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中央集体决策的大事。</p><p class="ql-block">我想问的是:中央政治局为什么要在黎平会议?黎平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黎平会议有何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12月12日,通道会议后,毛泽东坚决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道西入贵州,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人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在李德因疟疾中途离开会场后,博古也同意西入是贵州。军委发出了“万万火急”并注明发报时间的电报(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军委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及进占黎平的部署</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二日)</p><p class="ql-block">(万万火急)</p><p class="ql-block">各军团、纵队首长(五、八军团互相抄送):</p><p class="ql-block"> A 、湘敌与陶广一路军主力向通道进逼,其他各路仍续向洪江、靖县前进,企图阻我北进,并准备入黔。桂敌有拟由林溪进至团头消息,但未证实。</p><p class="ql-block"> B 、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如下:</p><p class="ql-block">1、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前进至新厂、崖鹰坡、溶洞地域,向靖县派出警戒,向马路口及黎平方向继续派出侦察部队。其第一师如今日已抵洪洲司,则应相机进占黎平,如尚在牙屯堡则应进至洪洲司,向黎平侦查警戒,并须于十二时前全部(离)开牙屯堡。其十五师应进至通道,向绥宁、靖县两方向派出游击部队加强侦查警戒,在十五师先头部队未到达接替任务前,九军团警戒部队不得先撤。</p><p class="ql-block">2、三军团以迅速脱离桂敌之目的,明日应以主力进至牙屯堡、团头、头所地域,向林溪、古宜方向游击警戒,其先头团或师应进至播阳所、黄垢地域,侦查部队则前出至贵州境界之江口屯。三军团在长安堡、黄土塘地域应留下后卫部队,向陇城、林溪警戒,以保证主力通过。</p><p class="ql-block">3、军委一、二纵队拟进至播阳所以北地域。</p><p class="ql-block">4、五、八军团应赶进至土溪、元线地域,并应由双江口不经牙屯堡另找路线西进。</p><p class="ql-block"> C 、各军团依实际情况得变更其前进位置,但须严格的遵守前进的主要路线及其分界线,以免障碍运动,并将部署电告。</p><p class="ql-block"> 军委</p><p class="ql-block"> 十二日十九时半</p><p class="ql-block">电报发出后,中央红军总部及军团各部立即改变行军路线,于十三日分三路西入贵州。</p><p class="ql-block">李德在《中国纪事》中是这样记述的:“当我看到所发布命令时,我才知道了最后决定的全部内容。我请周恩来给我讲一讲详细情况,他显得有些激动,虽然他经常总是很镇定自若的。他说,中央红军需要休整,很可能在贵州进行,因为那里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会上博古虽然同意西进贵州,但李德、博古仍坚持西进贵州后,再折入黔东,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13日,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迅速脱离桂敌,西人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的电报。再次要改变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再一次陷入蒋介石重新布下的罗网</p><p class="ql-block">博古、李德之所以能够轻易改变通道会议的决定,是因为通道会议既不是中革军委会议,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只是跟随中央纵队行军的中央一些主要领导人,会议决定事项未能形成决议,所以,没具有权威性。</p><p class="ql-block">为了改变博古、李德拟定的战略方针,以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多数同志,要求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12月17日,中央红军纵队进入黎平后,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在黎平召开长征以来召开的笫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及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span style="font-size:18px;">邓发、凯丰等同志</span>。会议由周恩来主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通道会议悬而未决的红军行动方向和根据地建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主持会议并作了几次发言。毛泽东根据当时敌人已在湘西布重兵,并正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进一步阐述了他在通道发表的意见,正式建议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向黔北的遵义地区挺进,并在该地区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议经过反复讨论,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同时,会议讨论了红军反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战争以来的失败问题,对李德等人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批评,否定了他们的错误主张,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会议,进一步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会议最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p><p class="ql-block">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的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们向指定地区前进”。“责成军委依据本决定按各阶段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而书记处应会同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p><p class="ql-block">为了顺利执行中央新的决策,会议号召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加强胜利信心,同时还批评了有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情绪。决定指出:“坚决反对对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危险,这在目前成为主要危险倾向”。</p><p class="ql-block">会后,中革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在黎平期间,中革军委为充实作战部队,撤销了红八军团建制,除营以上干部外,其余人员编入红五军团。同时决定军委第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辖第一、第二、第三梯队,除三个梯队外,另以干部团、保卫团为独立的作战部队,归军委纵队司令部直辖。</p><p class="ql-block">12月19日,中革军委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做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议的决定》。这个决定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同时中革军委还指示红二、六军团在常德地区活动以钳制湘敌,指示红四方面军应发动新的进攻,以便在中央红军向黔川活动时绀制川敌。中央红军在新的战略方针引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转兵黔北。</p><p class="ql-block">随后,总政治部也发出关于执行政治局决议的训令,要求各级政工人员要对各部队做大量的解释工作,说明政治局决议的重要性,以得到广大指战员的拥护,提高信心。</p><p class="ql-block">这是黎平会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p> <p class="ql-block">黎平会议的重要意义,历史早就作出了结论。这不需要我赘述。这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解决了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一直争论未决的行动方向问题,实现了从通道开始的战略转兵。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不顾敌情变化机械执行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正确地制定了向黔北发展的新战略。</p><p class="ql-block">更主要的是:黎平会议上确立了新的目的地,是中央红军在大转移途中面对重重困难,漫无目的行进中,确立的第二个目的地。</p><p class="ql-block">由此,中央红军绝地重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90 年过去了,黎平会议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span>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的历程。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