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的眼里,《这里永远是春天》无疑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声乐作品。说它优秀,基于词曲唱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各自的优势均有充分发挥和施展。尤其是作曲家抓住新疆民歌风最出彩的旋律巧妙地进行改编和创作,曲调活泼灵动,欢快喜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抓耳朵的奇效,确实够得上配合上佳、相得益彰这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此作有三点需要我做进一步说明:一是此歌系全民K歌平台给我推荐的曲目,他们的依据可能是从我已发表的作品多系美声唱法作品而推定。二是此歌的首唱是我十分景仰的家门歌唱家吴雁泽,我一直对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有好的欣赏和评价。三是这么多年我这个人对新疆歌曲完全失去了免疫力,一直对其着迷不已。这首歌我一听就喜欢得不得了,没听几遍便很快上了瘾。其中第三条最重要。</p><p class="ql-block">恼人的是,此歌在网上只能看到音频或MV视频,却没有留下歌谱的任何蛛丝马迹,让我一团雾水。为了解瘾,我钻山打洞、想尽了所有途径去网上寻找歌谱,结果却是遍寻无着。万般无奈之下,逼得我只好不惜动用我的“核武器”:自己听歌记谱。</p><p class="ql-block">利用某个下午在车站路一家歌厅唱歌之际,我事先预谋准备利用唱歌轮换候场的间隙时间来记录歌谱,这样既打发了漫长的候歌时间,又满足了我的歌谱需求,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我先是想找歌厅老板娘借抄谱用的纸,她说店里没有,只是给了几张不及巴掌大的歌单纸。岂知这一点小小的困难怎么难得了神通广大的我呢?我随即从二楼下到一楼,找到楼下一家电动车销售店铺,问一位正在忙着装车的小伙要了一个他不要了的废包装纸盒。我以手代刀,将纸盒撕成我需要的大小。这样,纸的问题便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剩下的就是尖心听歌记录曲谱。歌厅里的人进进出出,声音不是一般的嘈杂。我想,一个年轻学生如果能够在这样的嘈杂混乱的环境下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做成自己的事,那他想考一个自己心仪的大学,应该是分分钟的事。</p><p class="ql-block">我屏心静气,耐住性子,注意力高度集中,戴着耳机,排除外界干扰和内心杂念,一遍又一遍地听写。先是就着昏暗的光线在碎小的点歌单上逐句记录下来,经认真反复修改校正,然后再移抄到那块稍大一点的瓦楞纸上。这样的有如小孩子玩过家家的一番操作,我终于在歌场散场之前完成了这首歌曲的记谱,同时也没有耽误我唱歌。有了手抄本,这样我便掌握了学唱这首歌的主动权。</p><p class="ql-block">歌场散场从歌厅出来,我旋即抓紧时间赶往圣典钢琴俱乐部去练琴。公交车真的是善解人意,我往车站路一站,915线公交车便应声到站靠边,我健步登车,坐了四个站,十几分钟后我的身影便出现在杨家山铭诚国际15楼圣典钢琴俱乐部八分部的琴房。</p><p class="ql-block">我利用自己在这里学到的乐理知识,学以致用,用钢琴在键盘上找到此歌的调号,将调号明确下来:1=C。稍后,我将我的手抄歌谱拿给王翦老师看,让他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错误。他稍一浏览,二话没说,随即找来剪刀将瓦楞纸的毛边修剪齐整,然后健步登上大厅里的演奏台,将那块我抄记有歌曲简谱的瓦楞纸往三角钢琴谱架上一靠,便对着谱子弹奏起来。无需多言,我也对着歌谱和着钢琴伴奏轻轻啍唱起来。两人都是初次尝试,却也相得益彰合作得差不多接近于半成品。王老师连声称赞歌谱抄记得很好,基本上记录得准确无误。</p><p class="ql-block">站在一旁的另一位钢琴老师周媛老师说,这样的活计用他们专业人士的话来说,叫做“扒谱”,而这样的活路就连音乐学院学专业的学生有些都做不来,而像我这样的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却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她说话的表情似乎也有一丝惊讶。</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将歌谱在本子上誊正重抄一遍,接下来便是一门心思对着我自己的手抄本一句句学唱。其实我知道这首歌学唱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音域比较宽,几处高音不是那么容易上得去,主要是曲谱中的八分音符比较多,音速极快,而节奏又十分鲜明,来不得任何懈怠和敷衍,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它的演唱技巧。但学习的困难抵不上一个我喜欢。再则我这个人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性格让我欲罢不能。大概两个多小时过后,歌曲《这里永远是春天》吴胜华版(初级版)正式出炉,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但细听之下仍有一些瑕疵,有待今后继续熟唱打磨,力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演绎表达。</p><p class="ql-block">略有些遗憾的是,因为网上有关这首歌的线索十分有限,至今我无法得知此歌的词曲作者的任何真实情况,我只能在我的手抄歌谱上记写上“佚名词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