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叔本华论个性差异(外二篇)</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指出,一个人只要和另一个人一交谈,哪怕是极随意的话题,也能立刻感觉到他们之间在智力、气质上的差异或相似。当两个本性迥然相异的人在谈话时,毫无疑问,其中每个人所说的几乎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惹恼另一个人,即使谈话的内容是那样的无关紧要,在多数情况下仍会导致不愉快的气氛。另一方面,本性相近的人则立刻会感到彼此间的一种默契。倘使他们的脾气完全相同,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将是极为和谐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叔本华还发现,冲突与不和,作为情绪差异,往往是偶然的、暂时的,其结果会轻而易举地渗入所有的社会交往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记忆总是理想化,回首往事往往都是好的,有时甚至是神明化的。由于我们无法保留所有转瞬即逝的印象,这些印象曾在某些偶然的场合和时间里搅扰过我们。从而,使我们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曾经有过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就此而言,记忆如同一只模糊的照相机镜头。它将一切均收入镜头中,所以惯性思维使记忆产生了比实际景致更美好的画面。就人而言,被摄入记忆的镜头则常常没有一点效果。因为,虽然记忆的理想化倾向需要时间的协助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它又立即开始作用。因为,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间隔,再去见你的朋友或熟人才是明智的;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你将注意到记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叔本华论爱与尊敬</b></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认为,一个人既想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又想从这同一个人那里体验到挚爱那是十分困难的。倘若如此,我们将不得不进行选择,或者是从我们的同伴那里得到尊重,或者是爱。他们的爱总是自私自利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过去为赢得这种爱而常用的手段并不总是使我们引为自豪。</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还认为,一个人被另一些人所爱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即言谈适中、举止稳重而博得好感和聪明的印象。他必须坦白直率而无矫揉造作,不仅仅是由于忍耐。</p> <p class="ql-block"> 至于说到尊敬,情况恰好相反。很难勉强让别人尊敬你,这其中的理由极难揭示。因此,与爱相比较,尊敬能给人以更为真实的满足,因为它总是相关于个人的价值。而爱则并不直接相关于个人的价值,爱在本质上来说是直观的,而尊敬则是客观的。毫无疑问,被人爱要比受人尊敬更为有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叔本华论知人断事</b></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发现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伟大天赋的人,在世俗智慧和人事关系方面的知识显得奇缺和匮乏。在他们年轻时更是如此。因而,很容易被人欺骗或被引入歧途;相反,普通大众在立身处世日常应酬方面,则更容易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认为,当一个人很少或几乎没有经验时,他必须借自己先在的知识去进行判断,并且,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先在的知识与经验相比决不在同一水平上。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先在知识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自私自利观点。这与那些品质和精神都高于普通平民的人的情况不同。严格说来,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而言,他们与另外一类人大相径庭,当他们以自己的高水平去衡量、评判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p> <p class="ql-block">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给予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过高的赞誉和期望,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大失所望,因此而深感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主要看他的本性,一个人的品性和良知往往能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看出来,因为在处理小事时他是毫无防备心理的。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心以及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欲求缺陷是通过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那么,你将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尽管他会极力掩饰这些弱点或缺陷,伪装事实。人生一世,说话要诚信,做事要认真,相交要真心,为人要诚恳,处世要谨慎;信你的人不要骗,懂你的人不能丢,疼你的人不能伤,帮你的人不能忘,爱你的人要珍惜——这才是知人断事的正确之道。</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