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岛,当时他已经是62岁高龄,这对苏轼来说是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当时被视为蛮荒之地,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苏轼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p><p class="ql-block"> 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就是他在返回都城汴京途中,面对茫茫大海,心中感慨万千时所作。</p><p class="ql-block"> 全篇只有短短56字,不仅写尽了人生的风雨与坎坷,更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旷达自适的胸怀,最后一句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span></p><p class="ql-block"> 开篇两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便以天文现象来暗示人生的起伏。</p><p class="ql-block"> 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预示着夜晚的结束和新的一天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而“苦雨终风也解晴”则寓意着即使经历了艰难困苦,也会有晴天到来的时候。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接下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用云散月明、天容海色来比喻自己的心境。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他的内心变得更加澄澈、更加明亮。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他能够看淡世间的纷纷扰扰,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苏轼借用孔子和黄帝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想法,而黄帝则曾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苏轼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圣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内心却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追求真理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最后,“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也是千古流传的绝唱。苏轼用“九死南荒”来形容自己经历的艰难困苦,但他却毫不怨恨,反而将这次贬谪视为人生中最奇特、最绝妙的经历。这种旷达自适的胸怀,让人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 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诗词才华和人生哲学,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苏轼不仅能够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展现出超然物外、旷达自适的胸怀。这种精神品质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我们也可以用超然的态度去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用旷达的胸怀去拥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