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南京钟山风景区灵谷寺<p>2024-12-6</p></h5> <h5> 灵谷寺古名开善寺、开善道场、宝公院、太平兴国寺、蒋山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中山陵东约一千米处的灵谷景区内。灵谷寺前身开善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迁址重建并定名为灵谷寺,初始占地面积达500亩.(百度文字)</h5> 大雄宝殿<br><h5> 灵谷寺正殿即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中心。殿中供奉的主尊为释迦牟尼,其左右有近侍迦叶、阿难两大弟子。大雄宝殿的东西两壁塑有金身十八罗汉像及二十诸天像。分为两层,上层罗汉,下层诸天。大雄宝殿的北壁,东坐观世音,西坐地藏王。大雄宝殿两旁有东西配殿,西为祖师殿,东为伽蓝殿。灵谷寺祖师殿称为“祖堂”。祖师殿属于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祖师而建。灵谷寺祖师殿供奉的是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灵位(自六朝梁代建开善寺以来,历经1500年,历代祖师计49位)。伽蓝殿供奉的是一尊关公金身塑像。</h5> <h5> 灵谷寺现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建筑,寺内供奉珍藏有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灵谷景区的核心景点。1983年4月9日,南京灵谷寺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h5> <h5> 灵谷寺建筑布局比较规范,寺院建筑群呈对称状,自前往后,有照壁、山门、前殿、正殿(大雄宝殿)、观音阁。</h5> <h5> 灵谷寺门外正面有巨型照壁一堵,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十个字,说明该寺原是一座祀奉宝志的佛寺。其下六个红字“南无阿弥陀佛”。进入寺门可以看到灵谷寺的前殿,前殿后为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北面为灵谷寺内最大的建筑观音阁,东面则为藏经阁。观音阁东面则为供奉玄奘法师顶骨的玄奘院。</h5> 藏经阁<br><h5> 灵谷寺藏经阁藏有清《龙藏》一部,共七千余卷,并藏有珍贵的影印《碛砂藏》一部。</h5> 玄奘院<br><h5> 玄奘院原为1973年设立的玄奘法师纪念堂,2006年扩建为玄奘院。玄奘院大远觉堂内供奉有玄奘法师像一尊,更有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h5> <h5> 明代古灵谷寺仅存无梁殿一座建筑,无梁殿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18年),该殿坐北朝南,前设月台,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高22米,宽53.8米,纵深37.8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无梁殿。殿顶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色琉璃瓦,屋顶正脊中部有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正中最大的琉璃塔的塔座是空心八角形,与殿内藻井顶部相通,可向殿内漏光,这种设计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非常罕见。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正中拱券跨度最大,宽11.4米,高14米,两侧的拱券稍小,跨5米,高7.4米。该殿前后檐墙各设三道门,前檐墙拱门两边各有一窗,两侧墙各设四窗,门窗也采用拱券形式。前后檐墙厚约4米,结构坚固,建筑外部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栱。据记载,无梁殿在明正统年间曾祀立三大佛,两边立有二十四诸天像,并被用于藏经。该殿在清嘉庆和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清咸丰年间,灵谷寺寺内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仅这座砖结构的无梁殿幸存。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国民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人民政府对无梁殿又一次进行了整修。灵谷寺无梁殿内正北面砌有三个拱形法圈,分别内嵌一块黑框石碑。正中的石碑上原刻张静江题写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西侧石碑上原刻蒋介石书写的北伐誓师词,东侧石碑上原刻陈果夫书写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祭文。1949年之后,这三块石碑上的碑文题刻都被磨平,1981年整修时分别被改刻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中华民国国歌》和《国父遗嘱》。殿内四壁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上刻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共33224人。其中,第1至第61碑,刻1926年至1930年间阵亡的北伐将士名录;第62至第67碑,刻1932年1月至4月间在淞沪战场抗日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录;第68至第110碑,刻1931年9月至1933年5月间在华北抗日阵亡的将士名录。2001年6月25日,包含古灵谷寺无梁殿在内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合并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