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南盘江(第十三章)

Ai16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高 中(1)</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艰苦的岁月,艰难的社会生存环境,像一把双刃剑,铸就了一平这一代人积极乐观、勤劳善良、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品质。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国家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样是“家庭成分高”的子女,一平已不再像哥哥姐姐那样,被拒之于学校教育大门之外,也有机会和“出生好”的同龄人一样,站在命运和机遇的同一个起跑线上。</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1982年6月,经过艰苦的努力,一平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宜良县第一中学,张民良、刘绍辉考上宜川县第二中学,纪莲进了父亲所在的西鞋社工作,而“小勺”老师——张老师的妹妹,因为连续两年补习都没能考取高中,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得了神经病。有两个小伙伴,毕业后第二年,还没达到婚姻法规定的年龄,就和同班同学结婚成了家。而包含三囡、四囡等等在内的其他几个小伙伴,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农村,承袭了父母亲做农民的祖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宜川一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全日制中学,是宜川人心中向往的教育教学的圣地。它的旧址坐落在宜川县匡远镇匡山街148号, 占地面积大约53亩,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这所学校始建于1916年,其前身为雪堂书院和高等小学(分别创建于1786年和1907年),经历了140年的历史,民国五年(1916年)一月,改县立高等小学为县立中学,宜川一中正式成立。后又有过几次更名,1930年改名为“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36年改名“云南省立宜川初级中学”,1942年更名为“宜川县初级中学”直到解放,1956年人民政府才最后命名为“云南省宜川县第一中学”,沿用至今。学校的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职工队伍中,有许多共产党员,他们是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建校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宜川一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具有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具有设备一流的各科实验室、阅览室、形体室等专用馆室,有较大规模和一定声誉的学校,成为了宜川教育的一面旗帜,享誉滇中,是宜川学子的求学宝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宜川一中发展到现在,可谓桃李满天下。劳模、将军、教授、政府要员……群星璀璨。北大、清华、复旦、科大……几乎每所重点大学都有一中大同门走出的莘莘学子。这个光荣的集体,1994年被省教委评定为宜川县最高等级:二级一等合格完中,曾多次被省市县政府(或教委)评为先进学校,先进集体,文明学校,花园式单位。</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2008年底,学校开始异地新建工程,在2009年9月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的宜川一中新校区实现招生。新校区占地286亩。三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两幢科技楼,以及报告厅和图书馆。2010年3月,学校成功晋升云南省一级三等高中。</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怀揣着信念和梦想,一平踏进了宜川一中这一片崭新的天地。那宏伟的、整肃地书写着校风校纪的大门牌坊,那高高的大同门,那奇幻迷离的荷花池畔,那幽静的拱形小路,那古老庄严的大殿,还有一平一次只能抱得动一本的大书,永远铭刻在她的心里。在这里,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新的知识和能量,丰富着头脑,拓展着视野。在这里,她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还为一生的婚姻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快来尝尝,这个周我带来了腐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快来吃腌菜!”</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快来吃糟辣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我妈知道你爱吃红薯榨,今天晚上给我带来一大罐,还用香油炒过哪。快来吃,快来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个一声声叫着一平的女孩,是一平结识的第一个好同学、好朋友张会。她个子并不是很高,胖胖的,头发黄黄的、软软的,很薄,她常常把它们束成一束,高高地立在后脑勺的上方;脸色黄黄的,圆圆的,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她从来不留刘海;眼睛不是很大,但很灵活,很有神气;嘴唇有点厚,微微向上翘着。热天,她常常爱穿一件白底板起点点细红花的衬衫;冷天,爱穿一件灰色的小西装上衣。她的父亲曾做过好多年的村长,因此,家境很好,殷实富足。她的母亲是一位擅长持家的好手,其他不说,单家里的咸辣,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家中除了像普通人家一样养了许多鸡、鸭、鹅、猪等等家畜,这几年又张罗着种一种经济植物——摸摸香,据说这种植物可以提取香精,做香料。良好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她温文尔雅,善良朴实的性格。一平深知自己家庭生活的困难,在一中的伙食很节俭,每个周只有星期四至星期六才敢打菜吃,其余三天差不多都是吃从家里带去的咸菜。这些咸菜有很多就是张会从家里带来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她都兴高采烈地和一平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咸菜,有时,甚至还把腌肉也炒了,用饭盒装了带到学校来和一平一起分享。有时,她俩还把盛饭用的大口缸拿出来,倒上半口缸开水,把各种各样的咸菜拿出来,每一样挑一点,放进水缸里,再加上盐、味精,就这样吃个津津有味,像过年一样。住在相邻床铺的同学有的发现了,也争相效仿,抬着自己的口缸来挑了吃。此时,张会并不小气,而是客客气气地把她们让过来,自己闪到一边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宜川一中85届高中生只有四个班——59班、60班、61班、62班。其中,60班是尖子班,这个班的学生最具有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城镇居民,部分则是部队干部子女,生活条件好,综合能力强;还有,他们的初中就在宜川一中上,学习底子厚。59班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但他们也是宜川一中的初中毕业生,学习成绩也很具优势。61班和62的学生,则是从乡下,按中考分数择优录取的。这部分学生大多数除了生活有困难外,因为他们在乡下学习的科目比较单一,内容也很简单,所以,学习基础相对很差,包含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在内,都与前面两个班相去甚远。一平和张会都是61班的同学。不过,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勤奋、刻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每天晚上,当宿舍的熄灯铃响过,灯熄灭后,许多同学就躲进被窝里,拿出手电筒,又开始第二课堂的学习,天天如此,日积月累,尽量保证把老师教给的课程学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起床啦!起床啦!张××、金××、李××,时间快到了,赶紧起床啦!出早操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每天清晨,起床的铃声还没有响,许艳玲的叫声先响起来。(因为条件关系,59班、61班的女生同住在一个大宿舍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许艳玲是59班的学生,剪着当时时髦的上海头,刘海倒向一侧,鹅蛋型的脸,眼睛清澈透明,鼻梁高高的,鼻子大大的,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喜欢与人结交,尤其是陌生人。她虽然出生农村,但成绩十分优秀,初中就进了宜川一中,所以被编到了59班,像她这样的学生在59班非常少。她和王正喜(60班)、刘娇娇(62班)也是一平一生最重要的朋友,她们四人后来成了死党,是这个年级著名的“四人帮”。</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听到许艳玲的叫声,有的同学快速地做出反应,一边答应,一边起床;有的同学则叫苦哀哉地小声埋怨:</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时间都没到,叫什么叫啊!”</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忽然有人大声惊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刘娇娇,你怎么又掉到地上啊!快快快,快起来!你这样要生病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已经起床的同学有两个连忙凑了过去,把刘娇娇叫醒。</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刘娇娇是60班的学生,诚如她的名字一样,人长得明丽娇美,也是剪着一个上海头,刘海整齐地排列在大大的眼睛上方,白皙干净的脸上,一笑两个小酒窝,牙齿很洁白。她在家娇生惯养,什么农活也没有干过,就连做饭也不会,说话娇滴滴,走路做事都是一派娇羞轻盈的样子。因为开学时她来得比较晚,所以,她睡的是上床,曾经两次从床上掉下来,不过,两次都因为被子裹得紧紧的,所以都没有摔伤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昨晚太困了,不知什么时候又掉下来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可是,你是睡上床的呀!看看,有没有摔到哪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人群中有人担心地问。</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你看她的被子包得严严实实,应该不会摔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说话间,大家都起了床,围拢了过来,把刘娇娇扶了起来。只见她的同班同学王正喜一下子冲到她跟前,拉拉她的左手,又拉拉她的右手,然后叫她甩甩左脚,又叫她甩甩右脚,生怕她摔伤,着急得快要哭起来的样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王正喜,丹凤眼,细眉毛,一个清丽脱俗、正直温柔的女孩,汤池的好山好水滋润了白净红润的面庞,嘴唇薄薄的,话不多,句句都有分量。她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外表,顾全大局、服务集体、助人为乐,没有谁比得过她。难怪同学们把她叫做“校花”,真是实至名归。</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经过这么一折腾,整个宿舍的女生都没有了睡意,大家都起了床,陆续去出早操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早操一般由体育科代表带队,班主任为了检查,时不时也参与。路线是由各个班自己决定的,通常有三条:第一条是从学校后大门出去,沿着振兴街向北,进入北去的老公路,一直跑到农机厂,再转回来;第二条是由后大门出去,沿着振兴街——清远街西段——环城西路——匡山西路,最后从前大门进入,这条路就是绕个圈又回到学校。第三条路是从正大门出去,经过匡山西路后,顺着南门山脚下一条不到三米的乡村小路,往南行,经过粮油加工厂、万家凹,再到乌龟塘,然后再返回来。三条路线的距离相差无几,大概三公里左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他们班今早跑乌龟塘这条路线。刚出门时,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跑,一边还喊着口令:</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科代表高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二!三!四!”</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全部同学整齐地回应,斗志十分高昂,估计一路上把睡觉的人都惊醒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同学开始慢下来,尤其是女生,声音也变得稀稀拉拉。好不容易到了回程,部分同学干脆掉了队,只好自己回校了。科代表也没办法,也就不做硬性要求。一平和张会,还有几个平时经常在一起的女生,相约着一起,沿着小路偷偷跑回去,大概少跑了半公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回来的路上,家庭条件好的几位同学,顺道就在街上买了早点吃,米线、面条、卷粉、包子、馒头、豆浆、油条等等,品种特别多,应有尽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垂涎欲滴。一平悄无声息地回到宿舍,梳洗完后,拿上口缸(为了放学时不耽误打饭的时间)就到食堂买了一个5分钱的面包,一边啃,一边向教室走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处在一个日渐恢复阶段,虽然条件有限,老百姓的生活还很困难,但国家却非常重视教育,为鼓励农村孩子积极求学,对农村学生的粮食规定有补助政策——女生每年向公社上缴116公斤,男生上缴120公斤,但到了学年结束时,还可以拿着证明到公社上退回80公斤回来。一平对自己能考上宜川一中虽然感到很自豪,但有时内心也会有所愧疚,觉得自己给家里增添了负担,所以,在生活上,她尽可能做到勤俭节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今早第一节是语文课,上的是荀子的《劝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铃声响过,班主任黄老师夹着课本走进了教室。这是一位年近40的老师,中等身材,显得微瘦,头发不算多,常常被捋在一边,显得非常顺溜,脸稍稍有点长,年纪不大,但脸上的肌肉很松弛,可能是经常熬夜造成的,眼睛很有神,说话时声音有些沙哑但很富有磁性。他爱穿中山装,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的中山装上衣,深蓝色的裤子,一双黑色的皮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请大家打开课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请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课堂上没有回答的声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黄老师又扫视了一遍课堂。</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昨天不是布置大家预习过了吗?”</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一篇议论文,老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王一平站起来回答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请坐!王一平同学答对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介绍完作者,他又给大家介绍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劝学》是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篇文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教室里开始响起窸窸窣窣的读书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几分钟过后,看大家基本读完了,黄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解分析起来。他首先讲解文章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再简单讲解繁难句子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根据课文的层次进行一一讲解,总结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最后提问:</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分析,谁告诉老师,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是什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课堂上又开始小声议论起来。</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很简单,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就是先找论点——再找论据——最后总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了,老师就布置大家自主阅读,提出问题,他则在教室里巡视,相机进行指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通过这堂课,一平不但掌握了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更加领悟到一些深刻的道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吃中餐的时间了,全校的同学一起挤在食堂外面,一平先打了2分钱的饭,就去打菜的窗口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等着打菜。这时,有个调皮的大个子男同学直接去到窗口,把头和半个身子都伸进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又是‘金边洋芋’和‘马韭菜’炒肉啊!怎么不吃辣椒炒肉和花菜呢?”</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花菜晚上吃。怎么?又是你,捣蛋鬼!排队了没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辣椒炒肉什么时候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高个子也不回答师傅的话,而是追着又问同一个话题。</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不知道,馋猫!快离开,让后面的同学来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师傅一边解释着,一边责备着插队的同学。后面许多同学已经开始叮叮当当敲打着自己的碗筷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所谓的“金边洋芋”,是学校的一道“名菜”,就是把洋芋洗净后,不削皮,直接切成片,放到锅里,放上适量的盐,油呢,只放一点点,连油星子也看不见,再用水煮熟了的一道家常菜,因为它没有削皮,所以,大家把吃完后剩下的洋芋皮戏称为“金边”;“马韭菜”炒肉呢,则是把又老又长的韭菜切短,加进腌菜和一点点肉末做成的;而那道大家喜欢的花菜,是非要等到集市上的花菜卖了只剩下老的,有很多腻虫粘在上面,价钱便宜了,才肯买来吃——把花菜用水先煮一道,把很多的腻虫漂去,再回锅炒一炒,就成了同学们口中向往的美味佳肴了;假如再有一道辣椒炒肉,你就会感觉到今天好像是个什么特殊的日子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打了5分钱的洋芋,也不打肉,就抬着口缸离开食堂,回到宿舍。张会已经在宿舍里了。她们把咸菜拿出来,吃了起来。不时有同学过来要咸菜吃。</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高二下学期,为了升学的需要,学校依据同学们的成绩和意愿,把四个班打散,重新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一平所在的班——61班是文科班,其他三个班是理科班。宿舍也由原来的大集体宿舍,改为8人一间的小宿舍,一平、王正喜、许艳玲、刘娇娇四人都进了文科班,而且住进了同一个宿舍,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同学和伙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学习时间太紧张了,这个学期又是关键的一个学期,这个周回去呢,大家告诉家长,下几个周末不回去了,就在学校复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临近期末,“四人帮”开始讨论周末的学习计划,王正喜建议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接下来的几个周末,四个人都没有回家,她们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点,就去校外复习了。有时到万家凹后山上的松林里;有时到南门山山顶;有时,就到田野里去。此时,正直豆子成熟,她们就悄悄躲到豆田里,找一小片豆子稍微有点稀疏的地方,一边背书,一边闻着豆花的清香,还时不时地摘上几个新鲜豆子慰劳慰劳自己。一块一块的油菜花也开了,此时,她们就坐在油菜花地里,一边背书,一边欣赏油菜花的美丽,嗅着它们的芬芳。这也许就是她们最美的学习时光。一平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孩,从小非常喜爱文学,为了实现自己当作家的梦想,她经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了,写成日记,珍藏起来。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学习,晚上回到家,她又拿出自己的日记本,悄悄地写了起来……</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图片来源 摄影 杨建华</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