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18日上午十点云开雾散,天气格外晴朗,最高温度达到19度,适合室外游览。上午我们去了厦门集美区的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p> <p class="ql-block">晓青昨天下午赶到厦门与我们汇合,今天特地请来集美大学夏敏教授为我们当导游。</p> <p class="ql-block">夏敏,男,1964年生,浙江苍南人;学士毕业;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职务: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研究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民间文艺学。迄今已在《民族文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俗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p><p class="ql-block">夏教授是国内研究民俗的专家,介绍集美学村如数家珍,滔滔不绝。</p> <p class="ql-block">龙舟池,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海滩上筑堤围垦外、中、内三池。陈先生亲自选址,在临海风景优美之处,开辟了一个规范的大龙舟池。外池俗称“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p> <p class="ql-block">1953年,陈嘉庚亲自督造龙舟10艘,组织村民和师生进行正规训练和划船技术。</p> <p class="ql-block">池畔建有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长庚”及“左”、“右”、“逢”、“源”七个亭子。集美学村龙舟赛几乎年年端午节都在此隆重举行,追思屈原。</p> <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学。这座建筑被誉为“穿西装戴斗笠”,体现了陈嘉庚先生中西文化结合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为防止学校遭遇海水涨潮和洪水的冲击,学校建在高高的台阶上。</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墓又名鳌园,在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是陈嘉庚晚年活着的时候主持营造的陵园。1950年破土动工,共耗资65万元。鳌园建造期间陈嘉庚先生还时常到现场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墓(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陵墓三部分组成。从高处眺望,整个园区组成了一个“圖”(繁体字“图”)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鳌园门廊为中式庑廊,四向通透,长50米,地面由花岗岩石板铺就,两壁上部镌刻着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p> <p class="ql-block">每幅作品无论是人物,或旗帜、枪炮等都是立体画面,众多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鳌园的早期规划中,陈嘉庚并没有想过要在这里为自己建造墓园。1955年,一位参与了整园建设的工匠林江淮认真地向陈嘉庚先生建议:根据中国传统地理方位观,面向大海的这块大石头上非常适合做“风水”(墓地)。陈嘉庚被说动了,既然决心终老故乡,那么身后事也干脆由自己操办,免得百年之后麻烦他人。因此鳌园中增加了陈嘉庚墓园。</p> <p class="ql-block">1960年,陈嘉庚墓竣工,当时陈先生还活着。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同年8月20日下午4时许,陈嘉庚的灵柩送入厦门集美鳌园内的墓穴。</p> <p class="ql-block">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于鳌园中心位置。纪念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经过28年前赴后继的奋斗,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碑身正面是鎏金的毛泽东主席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草书大字,这是毛泽东少有的几个为地方解放亲笔题词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92年,为完成陈嘉庚先生的宿愿,在鳌园的北面建设“嘉庚公园”。与鳌园相连,是陈嘉庚建筑公园内红柱飞檐琉璃瓦的亭台楼阁,它们一个连着一个随着曲折回廊成一条龙展布。</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内漫步。</p> <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嘉庚公园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陈嘉庚先生故居。</p> <p class="ql-block">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现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生前有个志愿:为了召唤海外亲人不忘故乡,热爱祖国,归来有个聚会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归来堂”,建筑费用不超过三万元。周恩来总理在陈老先生逝世后,获悉这一情况,认为这个意义重大,指示要实现陈先生意愿并扩大建造规模,以为永久纪念。1962年陈嘉庚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落成“归来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中间坐着的那个人也姓“陈”,差距多大啊!</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字科次,无党派人士,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中国近现代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的会客室。陈先生一生节俭,据说前面的沙发还是他从朋友家买来的,所以他会客时通常让客人坐在里面那个沙发上。</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的卧室,非常简单。</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故居西侧的一座三层楼房为“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共以“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p> <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始建于1343年,1950年由陈嘉庚出资重修,不单用于祭祀,还保留了大社人的宗族历史、家规祖训,陈氏宗族的繁衍历史在这里展现。</p> <p class="ql-block">“熊先生与熊太”在陈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上午,吃完午饭有点累了,一群坐街公和坐街婆在一起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等车去大嶝岛。大嶝岛,是嶝岛群岛中的最大的一个岛屿,也是厦门市最大的卫星岛,位于厦门东部海面,面积约13平方公里。大嶝岛原属金门县,由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哈白岛组成的嶝岛群岛。原为金门县政府所在地,1949年后属于厦门市翔安区管辖。大嶝大桥长931米,连接大嶝岛与翔安半岛。</p> <p class="ql-block">所谓“英雄三岛”是指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岛三个岛屿组成。</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历过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废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颗炮弹。</p> <p class="ql-block">战地观光园,陈列有飞机、大炮、坦克、巡逻艇、战舰及各式轻重武器;昔日对金广播、直径达2.95米的"世界之最"大喇叭,金门岛的青山绿水和碉堡、哨所、防护网等军事设施历历在目,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金门炮战,又称炮击金门、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的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p> <p class="ql-block">海岸炮。</p> <p class="ql-block">对台宣传的高音喇叭。</p> <p class="ql-block">台湾方面散发的饼干和手表。</p> <p class="ql-block">各个年代的枪械装备。</p> <p class="ql-block">1978年国军打过来的炮弹坑。</p> <p class="ql-block">歼-6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掩体里的炮。</p> <p class="ql-block">宣传喇叭。</p> <p class="ql-block">三个人在分析金门地图。</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高音喇叭。</p> <p class="ql-block">两岸的播音员35年后见面。</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位于大嶝田墘北里131号,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1910~1920年),坐东朝西,两落红砖古厝民居,面阔11.7米,总进深31米,建筑面积约362.7平方米。前落面阔3间,雕砖贴面,菱形红砖装饰墙面,上部为清水烟炙红砖院墙,门楣上方镌刻“荥阳衍派”四字。</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金门县政府在大嶝岛?我认为是1937年日本的飞机、军舰从台湾进攻金门岛,金门县政府被迫撤到大嶝岛。1945年日本投降,同时台湾光复,县政府又重新搬回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在金门县政府旧址遇到一群来自金门的小朋友,她们在大嶝岛参加由厦门电视台录制“两岸翔聚共影田乾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在厦门的最后一晚,大家聚集在小餐馆里吃饭、喝酒、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