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石 淘石 淘文化 图/郭玉镇、王玉琳、邓万科、马志强、何富贵,文/何富贵(2024.7.22) 2024.12.18

雪里红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曰:“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居室里摆放几块石头,可以弥补少接地气之遗憾,频生雅趣,令人赏心悦目。还可以美化环境。在方寸之间享受名山大川的雅趣,远离尘世的喧嚣,置身事外,忘却烦恼,进入忘我的境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室主人的文化品位。 当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于是有人养花,有人种草,有人玩根雕,有人玩山石盆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固原城里有六位结伴的石友喜欢在户外捡石头,淘石头,淘文化,写出了四本淘石淘文化的著作。退休教师郭玉镇,率先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了《天工奇石·黄河石里的故事》,首创了一百块奇石、衍生一百个故事、衍生一百首诗的体例。在郭玉镇的带动、鼓舞、指导下,法院退休干部邓万科写出了《我的至爱——奇石》;退休教师王玉琳写出了《诗语锦石》;法院退休干部马志强写出了《石韵流芳》。</span></p> <p class="ql-block">“雁城六俊”:左起何富贵、邓万科、王玉琳、郭王镇、褚广源、马志强。</p> <p class="ql-block">《天工奇石》,郭玉镇偏著。</p> <p class="ql-block">《我的至爱·奇石》,邓万科编著。</p> <p class="ql-block">《诗语锦石》,王玉琳编著。</p> <p class="ql-block">《石韵流芳》,马志强编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几年来,固原六石友头戴草帽,身穿迷彩服,腰系蛇皮袋,怀揣干粮,左手提冲水洒壶,右手握铁钩子。奔波在大西北的山水之间,千里迢迢上兰州,奔青海,往张掖,去中卫。踩踏过内蒙古戈壁滚烫的沙砾;宁夏黄河边、黑山峡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甘肃的两河口、张掖的河套谷地有过他们的足迹;青海的湟水两岸、黄河峡谷、石料场洒过他们的汗水。三伏天不怕热,晚秋早春不畏寒。为了奇石,翻过青海海拔4000多米的喇脊山;淌过贺尔加河的泥石流。 困了,躺在山坡、小溪边小憩;渴了,掬一捧溪水解渴;饿了,啃几口干粮。口里咀嚼着馍馍,眼睛仍在扫视周围山崖河床那些嶙峋怪石。寻找奇石的过程是一种乐趣,一种兴致。在炎炎烈日下寻觅一整天,徒步往返几十公里。用双脚丈量着茫茫戈壁滩。野外捡石有益于锻炼身体。捡石活动双腿;搬石头、刨石头活动筋骨;河床鹅卵石按摩着脚掌;有时跪着刨石,双膝也受到炙烤,关节炎治好了。没有烦恼,没有压抑,空气新鲜,心情愉快。为了给捡来的石头命名,六个石友经常举办赏石沙龙活动。品茗赏石,交流捡石、赏石的心得体会。互相观摩,互相切磋,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奇石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到投合处,心有灵犀处,击节赞叹;意见相左时,也有争论。争论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他们订阅《中华奇石》《石友》等赏石杂志,浏览祖国各地奇石爱好者的藏品,提高理论水平。他们捡几次石头就聚会一次,晒出各自的精品石,互相欣赏。尤其是命名把握不准时,晒出来让大家推敲琢磨,各抒己见,帮忙命名,直至取得满意的名字。赏石完了,就商量下一次捡石的目的地,确定行动路线,确定由谁买车票、订客店,带什么工具。负责买车票找客店实行轮流制。从发现石头、清洗石头、配座、命名、赋予石头文化内涵,是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他们购买电动木工工具,在新修的环城公路旁寻找那些造型较好的树根,在河床寻找洪水冲下来的朽木,自己动手制作奇石座子,在制作过程中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木工工艺水平。天下雨了,吹扬沙了,他们就居家清洗、整饬、配座、命名。在他们眼里,一石一景观,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为了给心仪的奇石取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诗意的名字,他们把石头摆在案几上,翻过来翻过去反复把玩,变换各种置放角度,反复端详,反复琢磨,找出最佳审美角度。这个过程实际是在与石头对话。奇石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无声的诗,永恒的画。每一方石头都是有灵魂、有生命,有灵性的,有故事的。与石头对话水平的高低,考量着每个捡石人的文化积淀、知识积淀、人生阅历。捡石人阅历丰富,文化修养高,所命名的石头也就品位高。石头命名准确了,石头才有神韵,才有灵魂。确定了放置角度,然后给木头座子上挖坑栽石。</span></p> <p class="ql-block">何富贵</p> <p class="ql-block">王玉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积累了数量可观的黄河玉、黄河鸡血石、蜡石、玛瑙石、金丝玉、戈壁石、沙漠漆等。积攒的石头堆满了地下室。客厅、卧室的博古架上奇石琳琅满目:奇峰峻岭、江河湖泊、草本植物、鱼虫鸟豸、人物肖像,令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他们按奇石的质、形、色、纹、韵、神、奇、怪、丑、绝分门类别摆放在博古架上,标注上目录:人物卷、动物卷、器物卷、自然卷、植物卷、山水卷、文字卷。种类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学典故等。他们从淘石中淘出了石头的文化内涵。把石头整理出系列,如:四大灵物、福䘵寿喜、梅兰竹菊、十二生肖、十八罗汉、二十四孝、百仕女等,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美仑美奂。应有尽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奇石是大自然的奇观,大千世界的缩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然艺术品、瑰宝,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像一部浩瀚的天书,记载了自然界的沧桑变迁,记录了地质史的波澜沉浮。发现奇石需要慧眼,凭借的是文化,欣赏的是艺术,感悟的是历史。解读奇石需要知识,玩石头就是玩文化,缺少了文化支撑,赏石、鉴石就无从谈起。捡石淘石需具备一定的美学、历史学、文学等综合文化知识。捡石人的知识有多渊博,石头就有多深奥。一个人的文化层次越高,他的见解就越广博、越深刻,眼光就越敏锐,选择就越精当。固原石友群这六位捡石者之所以出书,是因为他们几人有较扎实的文史综合知识,略知天文,粗识地理,熟悉祖国文学经典,熟悉《诗经》,熟悉文学历史中名人典故,熟悉中国书画界名人典故,了解国粹戏剧典故。捡石时,腹有唐诗、宋词、汉赋、元曲中的经典画面;胸装神话传说、唐代传奇,人文典故、历史掌故。兼顾奥秘百科、涉猎人间万象。他们捡石起点高。当黄河流域捡石者还热衷于寻找牛、马、驴、骡、猪、狗、羊、猫等单纯明显画面石时,固原石友群已经向文化矿藏开掘,向石头的文化深层挖掘。他们的捡石目光与眼界已经在扫描、搜索、锁定有文史画面,有《诗经》画面,有唐诗、宋词、中外绘画等内容的画面石头了。黄河岸边的奇石爱好者捡过的石滩、石料场,漏了相当多的文化石,上面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固原石友群选料空间、发挥想象的空间还非常大,固原石友能用写诗赋词填充出这些空间,使奇石蕴涵的人文典故具象化。因为这六人的审美眼光细腻、敏锐,所捡的石头有文化内涵,而这正是黄河岸边捡石人常常忽略、认为不足道、不屑于捡的。无怪乎固原四人的捡石、赏石、藏石专著亮相于银川、吴忠奇石展览时,引起轰动,中卫市各县各乡镇的奇石爱好者刮目相看。他们在奇石画面里开掘文化矿藏,他们捡石头重视石头画面的文化符号,文化涵意。所捡的画面石上,或有唐诗的画面,或有宋词的画面,或有汉赋的画面,或有元曲戏剧的画面,或有明清小说内容画面。在石头照片侧旁附上原诗、原词、原赋、原曲。用诗词给自己的石头作诠释、作注解。他们给每一方石头编写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差不多都配写一首诗或一阙词,必要时也引用名人诗词为自己的石头故事作注释,诠释奇石的文化内涵,揭示奇石的精彩所在。六人所捡奇石画面既有广角镜头,也有特写镜头。给奇石所命的名字警策精辟,凝炼含蓄,生动形象、神韵凸显。他们在黄河石里淘出了黄河文化,淘出了诗情画意。他们四人这种赏石、藏石著作在全国众多石友的赏石著述里尚属首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玉镇在他创作的《奇石赋》谈奇石的形成:“奇石成于江河巧饰之能,风沙雕饰之功;纳六合精美,汲山水灵秀,聚四时瑞气,沐日月光华;天地可见之物无所不有;千古流传之事,无所不用。万千种类纷至沓来,包罗万象,奇妙无比,令人目不暇接……”《奇石赋》描写了黄河石构图奔放,粗犷雄浑,洋溢着九曲黄河奔腾的力度和野性,多侧面地显示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出地球与人类及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描绘了千姿万态、美不胜收的壮观场面。文辞华美,气势非凡。写成初,就被兰州市赏石杂志第三期《石友》全文刊载。2012年,《奇石赋》荣获“首届中国赏石艺术双年展”优秀论文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下五桢照片展示的是郭玉镇收藏的部分精品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池鹅》</p> <p class="ql-block">《岩梅》</p> <p class="ql-block">《神州兔》</p> <p class="ql-block">《东方对虾》</p> <p class="ql-block">《孔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志强是六石友中最早从事捡石文化积累的人,他捡石非常勤快,仅2008 年就赴外地捡石15次,累计47天。十几年来共捡回上千块奇石。他每捡回一块珍品奇石,都要撰写一篇感悟、心得体会。多年的积淀汇集成《赏石札记》凡38篇。连同奇石在他的“博客”中晒出来,在广大石友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他通过“博客”结交了海内不少石友,长期切磋交流,使他的赏石理论更上层楼,固原石友群是他发起、牵线、组织起来的。2015年10月26日,马志强在青海贵德县河西镇贺尔加河捡到了浮雕型雪浪石《毛泽东主席》侧面像,重约150斤。托运回来整饬时,测量出一系列奇巧数字吻合汇集于一石,是天作之巧,妙不可言,令人称奇。他又二返长安,将此石托运到西宁市木雕部给配了雅座。“众里寻它千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奇石专遇有缘人。这块珍品石圆了他寻找毛泽东石的梦,马志强把它视为石中极品,镇宅臻品,传家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下七桢照片展示的是马志强收藏的部分精品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邓万科除了在大西北捡石,还到四川省的几条江河流域捡石,石种更丰富。先后共捡石约2000块。其中画面石《独钓寒江》、《鹬蚌相争》、文字石《石中石》等精品石在2019年宁夏吴忠首届精品石展上获奖;文字石《八一》、画面石《三青鸟》、《烘云托月》、《天生桥》等奇石图片被《中华奇石》《中华奇石网》《固原日报》等杂志和报刊所采用。</span></p><p class="ql-block">以下六桢照片展示的是邓万科收藏的部分精品石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玉琳捡珍品石1000多块。《伏羲和女娲》、《三“山”镇邪妖》、《话说“寿比南山”》、《米芾拜石》、《孔子问礼》在《中华奇石》《石友》等国内知名赏石刊物发表。《伏羲和女娲》荣获银川市第十五届赏石旅游节精品展二等奖;《寿桃》、《山水》荣获银川市第十六届赏石旅游精品展铜奖;《马踏飞燕》、《启程》、《福䘵(“蝠鹿”)》荣获吴忠市首届黄河文化奇石博览会铜奖。四人的赏石著作,不仅为固原市献上了一份高雅精美的文化大餐,也为固原市留下了四部恢宏的观赏石典藏,为本市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下七桢照片展示的是王玉琳收藏的部分精品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注】①写作:何富贵</p><p class="ql-block"> ②美篇制作:李春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