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11月8日南姐的干儿子羌族青年徐光勇要结婚了。他邀请干妈前往四川阿坝州理县休溪羌寨参加他的婚礼。闻讯我们要跟南姐赶脚去看羌族婚礼,立马组成了常德亲友团随南姐前往。</p><p class="ql-block"> 说起湖南的南姐与四川的干儿子的结缘,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我供职的《常德晚报》当天出了8个专版报道,5天之内组织市民捐款254万重建漩口小学。后来政府安排湖南对口支援理县。常德晚报通过湖南红十字会将这笔捐款转往理县红十字会。随后晚报协同常德市教育局将校园损毁的阿坝州理县204名小学生接到武陵区金丹小学借读一年。</p><p class="ql-block"> 那时南姐是常德晚报记者部主任,多次前往金丹小学采访理县的学生。2008年底寒假南姐带着记者潘敬林随着放假回家过年的孩子们坐绿皮火车到理县羌寨采访灾后重建。他们徒步爬上了海拔2900多米的汽车开不上来的羌寨,走访这个有9名在常德借读学生的偏远山寨。在这里她遇到了徐光勇的父母,他们请南姐做徐光勇的干妈。南姐欣然应允。正好南姐家里也有一个年龄略小的儿子。两个儿子可以相互学习。两个家庭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祭,常德融媒派出小分队再次赴理县釆访,摄影记者潘敬林又一次出发前往理县羌寨采访。这次南姐要去羌寨吃喜酒潘敬林请了公休假,带着夫人一同前往。</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我们到达成都。路上南姐又接到了理县借读学生王豪怡和罗晓的结婚请柬。罗晓是11月6号在毕棚沟举行婚礼,王豪怡是9号在小金县城举行婚礼。这样算起来6号8号9号都要赶酒宴。不来就不来,一来就打批发。开始也很纳闷。他们为什么要扎堆的举行婚礼呢?原来11月1号至5号,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五是羌历新年。国家规定放假5天,加上双休日叠加,算是一个小长假。未料到我们还赶上了羌历新年,喜庆!</p><p class="ql-block"> 羌族婚礼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族婚俗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订酒”(备酒招待女方近亲)。“大订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5天。包括“花夜“,“正宴”,“谢客”三个议程。当然,在时代变化中,婚礼仪式有所简化,能参加这样有特色的婚礼,这千里奔袭,值!</p><p class="ql-block"> </p> 11月7日,经历各种折腾我们到达被称为“云朵上的村寨”:理县休溪羌寨。 徐光勇家在寨子东头,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 婚礼将在村民委员会活动中心举行。 <p class="ql-block">有心的南姐,把潘敬林2008年,2018年两次来羌寨采访的图片洗印出来,在村委活动中心前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图片展。</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在图片中看见16年前地震后的寨子影像,看到了这些年灾后重建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有我!”</p> <p class="ql-block">按羌族习俗,正式婚礼的头一天是花夜。如果男方办叫男花夜,如果是女方办叫女花夜。中国人办喜事的共同特征就是吃席,各民族都一个样。羌族的喜酒从花夜晚餐正式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天暗下来,震耳欲聋的音乐响起来,男女老少都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p> 跳庄舞是藏羌原始先民在祭祀神灵时与神灵沟通的方式。早先是人们围着篝火而舞。发展到现在动作队形吸收了很多现代元素,但围圈旋转而舞的传统形式得以保留。 藏族羌族的老人跳起锅庄十分自如。 一只120斤的肥羊,从下午1点一直烤到晚上9点,烤得两面金黄,香气四溢,烤全羊成为花夜里最受关注的亮点。 晚上十点正,喜庆的焰火腾空而起。跳锅庄的人们开始宵夜。当夜我们在寨子里没有门栓,没有卫生间,没有取暖设备的房间住下。后来听说,宵夜之后,包括新郎新娘在内的的年青人跳锅庄舞到凌晨。 花夜跳完锅庄舞,新娘余瀟和爸妈等一众上亲开车下山去了县城宾馆。按当地风俗等待婚礼正日早上接亲,并于上午7点前进婆家大门。新娘尽管早上5点开始化妆,但因山高路远,进寨子时已经快到上午9点,好在婆家做了预案,把她穿过的贴身衣服放进新房,就算她已在吉时进了家门。按风俗新娘在寨门前下车,盖上盖头在伴娘陪伴下走进寨门。 新娘余潇是九寨沟的藏族人,羌寨以最隆重的礼仪在寨门前夹道欢迎前来送亲的藏族上亲。为他们献上羌红哈达。 新娘进婆家门前,由娘舅主持司仪,舅舅烧纸驱邪,新娘踩碎地上的碗再跨进大门,喻意岁岁平安。 锁呐声中新娘进门在客厅落坐。 新郞点香祭拜祖先。 新郞揭开新娘盖头,新娘再次看着眼前的男人,似乎新认识一样。 新郞新娘跪拜婆家长辈。 咂酒是最具羌族文化特色的仪式。家中用青裸,高梁酿造的美酒封于坛中,在有盛大节日时开坛用竹管同饮。家里娶媳妇一坛好酒现场开坛,家中有威望的长辈先饮,然后一对新人同饮。 浩浩荡荡的上亲队伍开来了十几台车为新娘助威。 小院内喜气洋洋。 正宴时,礼堂内由婚庆公司搭建了一个婚礼台。 父亲陪着女儿准备出场。 和内地一样,父亲把女儿交给另一个男人,让他们走向新的生活。 敬双方父母的改口茶,应该是吸收了汉族礼仪元素。 亲朋好友排队送上祝福的羌红,每人送一条红哈达围在新郞新娘的脖子上。 还有多人送一匹匹羌红花布,把婚礼气氛推向高潮。 寨里德高望重的老婶婶都前来贺喜。正宴的酒席上竟然有生毫,基尾虾之类的海鲜。 唱着敬酒歌,首先敬上亲,男方是羌族,女方是藏族,本是一家人,藏羌不分家。 婚礼之后,来自远方的上亲要离开了,两家人坐下来开个交亲会。会议由两方的舅舅主持,娘家舅舅告诉姑娘要孝敬公婆,学会理家,请男方长辈多包容,多教导孩子。同时也寄语小俩口创业置业,把日子过红火。男方舅舅则让女方长辈放心,公公婆婆都是厚道人,会象待自己孩子一样善待媳妇。 常德亲友团和新郞新娘合影留念。 <div><br></div>附记一<div>罗晓,张仕桃婚礼11月6日在毕棚沟镇举行。<br><div><br>11月5日我们早上从九寨沟出发,一天8个小时车程赶360公里山路到达毕棚沟附近罗晓家时,他的花夜仪式己经办完。当晚只认了个家门。</div></div> 第二天早上我们进村时看到,新婚夫妇的婚纱照醒目地立在村头大道上,祝贺的亲朋陆续前来。 吉时已到,一对新人从家里出发,前往搭建在村部球场的婚庆喜台。 婚庆喜台以大山为背景,亲朋们带着羌红色的哈达载歌载舞为新人送上祝福。 羌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咂酒。 送羌红,送礼福。 南姐代表常德亲友团送上了祝福的红包。 <p class="ql-block">附记二:王豪怡,任明君婚礼11月9日在小金县城李五妹宴会中心举行。</p><p class="ql-block">南姐给王豪怡带来了一本在常德读书时的老照片,勾起了她满满的回忆。</p> 纯西式婚礼和内地一样的讲究。 新郞单膝跪地为新娘戴上戒指。 收了红包当场上交,,把两个妈妈笑翻了。 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宾客在花台上跳起了锅庄舞。 南姐和潘敬林旅游也没忘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