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丈今年103岁

田东无界道

<p class="ql-block">  2024年金秋十月,借旅居加拿大的表哥章纪君博士回雁荡山省亲之时,我从温州来了一趟雁荡山,见到了已过期颐之年的姑丈。早时候温州到雁荡至少要半天,现在自己开车一个小时足够了,要是乘动车那就更快了,只要半个钟头就可以到,足见温州交通建设成就蔚然。</p><p class="ql-block"> 雁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5℃;属浅丘陵地带,典型的破火山地质景观,间或留下冰川侵蚀痕迹,四周青山环绕,森林密布,景致优美,拥有102峰、64岩、26石、46洞、14嶂、18瀑、28潭、13坑、13岭、10泉、2水、8门、4阙、7溪1涧、8桥2湖、5尖2峡等500多处景点;这里富含氧离子,空气良好,民风淳朴,孝老爱亲优良传统蔚然成风。姑丈住雁荡镇响岩门自然村,祖辈系400年前从大荆南阁章伦后嗣析出,迁往雁荡山响岩门定居,从雁荡响岭头沿白芙线西行1.5公里即到。</p><p class="ql-block"> 见到姑丈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年103岁奧。”他很自豪地称自己在雁荡山生活了100多年。你瞧:一袭黑衣衫,双目炯炯有神,寻声徐徐走来,根本想象不到是位百岁老人,就像一个7、80岁慈眉善目的邻居长者,用童颜鹤发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但真正能活过一百多岁的老人还是不多。我姑丈章真因是雁荡镇有名的“三老”:老党员——解放前1948年入党,光荣在党76年;村老干部——5、60年代连任13年的村支书、生产队长;健康老人——103岁的长寿老人。</p><p class="ql-block"> 姑丈1922年8月8日出生,1941年与姑妈李彩云结婚,</p> <p class="ql-block">(姑妈李彩云)</p> <p class="ql-block">  彩云姑妈在娘家亲房被人叫做“响岩门姑”(女眷按婆家地名称呼)是爷爷李何灶的长女,</p> <p class="ql-block">(爷爷李何灶)</p> <p class="ql-block">  爷爷在白溪镇田前村(现雁荡镇田东村)被人尊称为“三叔公”(长辈男亲族按排行称呼),解放前以爷爷为主合建六间房子,二伯公和四叔公东西两头两廂房各二间,大伯公和爷爷各一间,爷爷分得中间房,过去堂屋通常设在房屋中间,是承担家族聚会和举办重要活动的地方‌,就像是现在的公用空间,太公牌位就摆在楼上,麦磨、捣臼都放在门前长廊上。但相对来说屋前的道坦比较方正,道坦前还有个果园,种有雪梨、文旦和杏。二伯公家的二伯伯李庆梧1948年入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父亲李庆岳也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解放前就担任了村儿童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伯父李庆梧与父亲李庆岳在江心屿)</p> <p class="ql-block">  姑丈婚后育有三男一女,五代同堂,家族有孙辈曾孙玄孙55人。长子章纪东82岁,1962年参军入伍,在温州军分区独立营任连队通信员,1964年因接连发生多起事故而被调到南麂岛基层连队。退伍后在雁荡山从事摄影,后赴西藏拉萨经营摄影器材,膝下一子五女,儿孙满堂已有28人;次子章纪理77岁,育有两子一女,雁荡山有名的石匠,还在开山打岩一线忙活至今;三子章纪君75岁,海洋学博士,海洋地质学家,现定居加拿大,育有两子;女章美娇,初嫁石件头金家,因老公在一次下海时失足溺亡,后改嫁到南塘陈家,今年7月去世。</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由于雁荡山条件所限,教育没有普及,姑妈就把几个表哥送到娘家田前的文昌阁小学读书,都得到爷爷和奶奶的悉心培养,他们对田前还都留有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姑丈在林场工作期间,一次被安排负责带队去龙泉打毛竹。那时交通不发达,运输条件十分有限,他们把从龙泉砍来的毛竹通过水路从瓯江顺流放竹排漂运回雁荡。在水上漂流过程中,一个竹排发生散架,站在这个竹排上的同行工友不慎落入水中,姑父毅然跳入水中去救人,无奈因水流冲击,不一儿会功夫就不见人影,那时通讯相当落后,他们只能将竹排先靠岸,然后联系救人,终因时间迟缓,救上时早已断气。由此,抱憾终身,并陷入无尽的忏悔之中,自己带出去三个人,回来时少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  后来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为了响应国家精简号召,发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良传统作风,带头放弃公职,回乡务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连任生产队长、村支书13年。</p><p class="ql-block"> 在大跃进大办钢铁时期,他们家把大公无私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为了支持大炼钢铁,姑丈把姑妈娘家带来的陪嫁器具在大办钢铁时悉数捐出,什么锅、盆、桶等统统都拿出去投入到熔炉里。那时政府正大办人民公社办大食堂,家家都不用开火做饭了,留着这些家什也没什么用了,大家的觉悟也都很高。而雁荡公社的食堂设在响岭头,开始的时候响岩门的社员吃饭都要到响岭头去吃,后来食堂把饭菜送到响岩门供社员食用。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大干快上的共产主义大跃进运动,各种问题很快就显山露水,当时雁荡流传这么一首童谣“主席主席刘少奇,喫着喫饱饭,饿着饿死开。”很快人民公社食堂就寿终正寝,而家里的家什都已经贡献掉了,空空如也,成了真真正正的无产阶级,这真是个大笑话。</p><p class="ql-block"> 但生活总是要过下去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裹腹的东西和柴火是生活首选物资,那时候流行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利于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事情都被限制。但受生活所迫,大家又都要生存,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偷偷出去单干,在劳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间或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最惊险的是1973年那次姑丈去碧霄山尖刀岩下打柴,在山上拣了些树枝放在一个临时集中点,哪知回来收集时,豁然从柴堆里窜出一条五步蛇在左手食指上咬了一口,他知道五步蛇的厉害,立即用柴刀剁下一截手指,后有大表哥章纪东采了蛇药及时贴敷,总算救回一命。临危不惧,坦然面对突发事件是他的处事风格。</p><p class="ql-block"> 姑丈当了十三年的村支书和生产队长,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主观武断是有历史原因的,有脾气,但从不上心,外人看到的是他脾气不好,可他从不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事情过了气也消了,一切如故。</p><p class="ql-block"> 姑丈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他保持精力充沛、良好状态的真谛,没有三高、没有心脏病、血管病等现代富贵病,良好的身体状态反映了身体各个机能依旧在健康运转,是他长寿‌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和我见面闲聊中,直说自己现在生活还能自理,走得动眼不花耳不聋,还能料理菜园子,力气好得很,说着“不信,我们试试板手劲。”姑丈把手伸向我,要与我扳手劲,我为了不让他失望,也把手伸给他,两个人一握住手,就知道对手的份量,姑丈的手劲力气还真的不小,我们以握手代替扳手劲而言和。</p><p class="ql-block"> 姑妈李彩云在世时,躬身事佛,乐善好施,是雁荡山出名的好人,文革期间佛事基本被禁,民间小范围开展一些道场、法事活动,她是有闻必到,供奉猪头、香烛、千张纸从不吝啬。上世纪末仅水涨东岳庙扩建,先后两次捐款合计1万元,</p> <p class="ql-block">其它零星捐款不知其数,杭州灵隐寺、温州江心寺、雁荡观音洞凡逢寺庙重大活动,都会前往礼佛,功德薄上都会留下她的布施。尤其是在霞嶂洞这一曾经祖辈长期栖息的山洞,姑妈在这里投入不少,把霞嶂洞打造成为一个佛事场所,塑菩萨、摆道场、烧香烛,圆了她自己拥有供奉菩萨场所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正在割草的姑丈)</p> <p class="ql-block">  作为百寿老人,在雁荡山生活了103年,得益于雁荡山优渥的自然环境,给予生命最完美的呵护,这也是一张雁荡山养生、长寿的金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