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末,我和“健康快乐”、“西门吹香”“正岩先生”、“染指流年”、“图图妈”共六人上午9点30分从城里出发前往景区寻觅即将要消失的古遗迹……今天线路仍由我制定:从景区一号码头漫游道进山经过“倚环居”,再次从“乳沟”延峡谷攀爬至左手边的崖穴,再上“乳沟”往右手穿插到“童子拜观音石”再次延着崖穴绕过崖壁右手边斜插到“龙吟庵”遗址后到“知白庵”、“仰云庵”从燕子窠返回。(从“倚环居到“龙吟庵”这段路全程野爬,累!并且快乐)</p> <p class="ql-block">倚环居:位于品字岩东侧半山,清董益勋(一勋),字宣如,崇安庠生建。有亭,匾曰"一川风月",与兄董茂勋怡怡垂老同居。从八曲磨盘石隔溪正对面,沿漫游道边一条足踏小道(涧边)北行数十米即至岩洞下方的茶园。遗址主体主要建于西南﹣﹣东北走向的斜覆敞口的长形岩洞内。遗址长约80米,最深约7米。遗址尚存多堵夯土残墙,石砌与卵石墙基。洞中部有一呈方形石砌井,长内空2.2米,宽1.9米,深0.7米。岩壁上有许多人工打凿的方形,圆形的孔槽,有旧石打凿的台阶,石台,石臼等。中部岩壁下有一旧石打凿的半球体石臼,直径约0.42米。从岩壁孔,槽看当时建筑。建筑物前有一处深0.8米的半圆形水池,池壁用了许多砖瓦、石板、砖碎片。洞东北端由三堵分土墙组成的圆顶门一座,门洞通高和宽均为1.8米,保存比较完整。洞内是高的一堵夯土墙通高3.8米,保存尚好。当地人传说革命战争时曾有红军在此驻扎。从现场看此夯土墙年代不久远,听徐姓笋农说:原来该处有建过茶厂,岩洞壁上有一块烟熏的黑色痕迹。遗址东北端溯涧而上数十米有一处拦涧水坝,高3.5米,坝上有石砌蓄水池,长21米,宽10.5米,池内淤积,剩余的深度约一米。水坝一部分已毁,无水。岩洞东南向,洞口下方已辟为茶园,东面岩壁下有芭蕉林一片,沿涧而生。</p> <p class="ql-block">因现在有神“游侠”暂时居住,铁将军把门,无法从房内拍摄。</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模糊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这张山水画卷半山腰上的造型像不像“老子”的人物雕塑……(如果是乘九曲竹筏上观赏这张山水画卷就是童子拜观音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崖穴内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崖穴内欣赏对面的“鼓楼岩”……</p> <p class="ql-block">其他群友在“鼓楼洞穴”我们在他们对面的崖穴内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崖穴就是“涵翠岩的活水洞”……</p> <p class="ql-block">拉近看看涵翠岩的“石室”……</p> <p class="ql-block">童子拜观音……</p> <p class="ql-block">武夷脸谱……</p> <p class="ql-block">到了“龙吟庵”遗址……</p> <p class="ql-block">《题知白庵碑阴记》译文</p><p class="ql-block">(513户外沈德富整理)</p><p class="ql-block">从前,茅山道士黄知白来到武夷山,对各座山势奇特峻峭的山峰从心里感到顺服,于是挑选了(一座)非常优美的(山峰)三隐台,并在那里寄住下来,道名声望日益显著。山中人敬佩他的高雅道士风范,把他看成是承祯、希夷之类的著名人物,于是大家和他亲密起来。知白同山中人讲述玄妙的道家思想时,总是手里握住一把麈尾,叠叠不休,忘记疲倦。每当说到《道藏》总是说太上老君是从他母亲的左腋诞生,出生日是在殷武丁时期庚辰年二月十五日那一天。于是,知白召集山里乡亲为太上老君做庙会,在每年的二月十五日这一天为太上老君上酒祝寿祭祀。后来,黄知白仙逝,他的徒孙虞善长继承他的遗志,讲述道教思想,没有其它人可以代替,而且扩大传道规模,从而来参加庙会的人日益增多。善长精通《易经》占莁术,但凡县里的大官和士人都乐意和他一起游山玩水。知白庵通过对四禄堂及其围廊重新建设,特别塑了一尊太上老君像,(看上去)金碧辉煌的样子,(仿佛)青牛紫气等祥瑞之兆环绕着这座山啊!善长认为已经形成的规矩应当传承下去,考虑到今后的人可能还会到这里聚集,就又把知白庵已经建好的部分(重新装修),让它光鲜如新,还请求县令言简意赅地说一些垂示教训的话,想要杜绝将来可能荒废或者掠夺的祸患。从长远考虑,又求我写几句话,还把参加庙会人的姓名以及知白庵中香灯田产等家业都列出来,逐一记载在碑的后面,使今后的人对这项事业感到尊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知白庵遗址紧存的一段古残墙……</p> <p class="ql-block">门上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对联解释……</p> <p class="ql-block">“知白庵”遗址出来后去了“仰云庵”遗址……仰云庵位于三仰峰南侧之三隐台,与知白庵相邻,明万历中(约1595)林一焕始创。仰云庵规制基本与知白庵相似,砖木为主,块石为基,条石铺阶,山门石构。延续至清初,名道王文宗重修</p><p class="ql-block">并增建屋宇。清末毁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兵燹</span> 仰云庵遗址背倚岩壁,面临深渊,约有三层,各层之间石砌护坡,有石砌台阶相连。上层宽11米,南北长32米,二、三层宽约2米。上层靠岩还存有一段夯土残墙。岩壁上有方形孔槽,还有两截小木棍嵌入岩壁。地面上散落着碎砖瓦等。遗址树木郁闭。</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30分安全回到燕子窠马路的停车场,完成今天愉快的探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