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东衔白堤和平湖秋月景点,西接西泠印社。1993年秋,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1999年秋,位于馆区东侧的浙江西湖美术馆落成。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连绵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格局。孤山馆区的改造工程完成后,推出“陶瓷陈列”、“黄宾虹书画陈列”、“常书鸿油画陈列”、“雷峰塔文物陈列”、“漆器陈列”等常设陈列,建成集中展示各类文物、艺术精品的艺术类馆区。</p> <p class="ql-block">门楼</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当时文澜阁被作为农业馆使用。博览会结束后成立了西湖博物馆,选择文澜阁、王阳明祠、罗汉堂、太乙分青室为馆址,并在头门建造门楼,正中嵌"西湖博物馆"匾额。</p><p class="ql-block">穿过门楼,便来到垂花门。垂花门又称宫门,建于乾隆时期,现存建筑为光绪七年(1881)遗存。垂花门两侧厢房也称耳房,现作为观众休息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地点:孤山馆区主楼</p><p class="ql-block">匠心神工一浙江省近现代工艺美术精品展</p><p class="ql-block">人文荟萃,百工竞巧。千百年来,江南的山川灵秀和烟雨气韵,孕育了浙江别样的工艺之美,诞生了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萧山花边、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等传统工艺门类。</p><p class="ql-block">大地无言哺万物,匠心藏慧出神工。它们就地取材,推陈出新。丰富的造型和独特的技艺,是对时光的致敬,对生活的问候,是材与质的升华,鉴与用的默契。</p><p class="ql-block">“一半烟火一半诗”,希望这有限的收藏,能够带您领略浙江工艺美术的基本面貌,在物我两忘中,通过与艺术家的心灵交流,发现更好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黄杨木雕《八子捉迷藏》朱子常</p> <p class="ql-block">现代黄杨木雕《李逵杀虎》王风祚</p> <p class="ql-block">仕女</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p><p class="ql-block">黄杨木雕</p><p class="ql-block">朱子常</p> <p class="ql-block">现代黄杨木雕《高力士脱靴》张始周</p> <p class="ql-block">江南映像</p> <p class="ql-block">现代青田石雕《高梁》林如奎</p> <p class="ql-block">东方巨龙</p><p class="ql-block">现代青田石雕</p> <p class="ql-block">金丝钱线玉壶春瓶</p> <p class="ql-block">冰清璧</p><p class="ql-block">现代龙泉青瓷</p><p class="ql-block">叶小春</p> <p class="ql-block">梅花苞冬</p> <p class="ql-block">现代龙泉青瓷《金猴戏龟提梁壶》张绍斌</p> <p class="ql-block">海螺</p><p class="ql-block">现代竹编</p> <p class="ql-block">现代瓷塑《牧羊女》</p> <p class="ql-block">现代竹根雕《赏花凝词》俞田</p> <p class="ql-block">书包里有乾坤</p><p class="ql-block">现代竹根雕</p><p class="ql-block">俞田</p> <p class="ql-block">钟馗</p><p class="ql-block">郑宝根</p> <p class="ql-block">丰收笔架</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新学期早读</p> <p class="ql-block">沉香</p><p class="ql-block">现代泥塑</p> <p class="ql-block">武松.血溅鸳鸯楼</p> <p class="ql-block">把屎.宓风光</p> <p class="ql-block">现代泥塑《掏耳朵》宓风光</p> <p class="ql-block">现代瓯塑《弘一法师像》张红姬</p> <p class="ql-block">现代瓷塑《毛主席接见世界各族人民》</p> <p class="ql-block">妇女和儿童</p> <p class="ql-block">藏族姑娘</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p><p class="ql-block">现代瓷塑</p> <p class="ql-block">现代瓷塑《乡村女教师》</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 瑞象重明</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孤山馆区</p><p class="ql-block">展览类别: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日薄西山的吴越国,用六年时间建成雷峰塔,雷峰塔的故事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雷峰塔是历史的。塔刹初成,即领略了钱氏政权没落的余晖和赵宋帝国一统江山的曙光,雷峰塔注定要阅尽千年的家国兴衰,人事沧桑。</p><p class="ql-block">雷峰塔是人文的。她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白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与青山,交相辉映,装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雷峰塔是传奇的。人与蛇妖的缠绵爱情,夕照山上的一抹残阳,古塔坍塌的袅袅余音,可歌可泣,入诗入画,可稽可考。</p><p class="ql-block">雷峰塔因此而丰满美丽,雅俗共赏。当年雷峰塔的倒塌,轰动一时,如今雷峰塔的重建,举世瞩目。考古发掘揭开了古塔的神秘面纱,秘藏国宝盛世重光。</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及出土碑物考证,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供奉"佛螺髻发"而建,初名"皇妃"塔。北宋开宝五年(972)开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完工,宋宣和、明嘉靖两次遭火焚,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众多石刻佛经、铭文砖、建筑构件及佛教遗物,吴越国王钱俶书的《华严经跋》及南宋《庆元修创记》残碑,是解读雷峰塔身重要史料。地宫出土七十七件(组)编号器物,供奉“佛螺髻发”纯银阿育王塔和鎏金银垫、盒、腰带等金银器放置在铁函内。鎏金铜制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玉善财童子像形神俱佳。"光流素月"瑞兽镜,镜面鉴刻精美的线刻画,为后世留下了罕见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雷峰塔塔基、底层塔身保存完好,为吴越国后期典型的套筒式回廊结构,雷峰塔地宫为目前唯一科学发掘的五代时期佛塔地宫,出土器物体现了吴越国金银器、玉器、铜器制作的较高工艺水平,为研究五代时期佛塔形制、地宫构造,了解吴越国历史、佛教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当年雷峰塔的倒塌,轰动一时。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通过雷峰塔倒塌的故事,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对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势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p> <p class="ql-block">五代吴越国."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p><p class="ql-block">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高</p><p class="ql-block">13.7、口径20.7、重823克。由盒盖与盒身扣合而成,器表通体鎏金,两侧外壁衔环,盖面以一对衔草飞翔的凤凰为主体,周边錾刻细密的缠枝牡丹花,四面等距分布"千秋万岁"四个楷字。银盒将"百鸟之王"的凤凰与"百花之王"的牡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四周錾刻"千秋万岁"吉祥语,是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五代吴越国.银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2000年杭州雷锋塔遗址天宫出土,通高33.5厘米,底座边长12厘米。经修复完整,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捶探成型,整体接合,塔刹由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摩尼宝珠等构成。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相间作装饰。塔身方形,四面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四角各有一只金翅鸟。塔身四角的山花蕉叶,捶探反应佛祖一生事迹的十六幅传故事画面。</p> <p class="ql-block">五代吴越国."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p><p class="ql-block">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直径25.4、厚0.05厘米、重98.5克。圆形,为镂空薄片状,正中镂刻一枚"千秋万岁"铭圆形方孔钱,以联珠纹分成内外两圈,外圈装饰六只展翅飞翔的鸿雁,周边铺陈枝蔓缠绕的忍冬纹;内圈装饰两对顾盼传情的鸳鸯,四周镂刻池莲。图案布局井然有序,显现出一派鸟语花香、祥和温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唐五代.玉善财童子立像</p><p class="ql-block">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高8.6厘米,竖插于"九山八海"题材的方形底座上。该像以青白玉雕琢而成,整体为片状圆雕,局部为镂空透雕,细部为阴线勾勒。童子大鼻小嘴,环耳,身着广袖宽衣,手腕刻划缠臂金,腰间系带,双手托于腰间,站立在飘浮的如意云头之上,形象地表现了善财童子为求正果,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的不寻常经历。</p> <p class="ql-block">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p><p class="ql-block">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通高68厘米。佛像高肉髻,螺发,眉目修长,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身穿双领下垂袈裟,下摆披覆莲座,内着僧衹支,帛带于胸前打结。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座下有盘龙柱及双层须弥座、方床。盘龙绕柱而上,托举莲花座,柱嵌插在须弥座上。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壶门。方床正面、侧面亦开壶门。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为圆轮状。龙在佛教中是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一件艺术佳作。</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p><p class="ql-block">孤山馆区的西侧部分为清朝皇帝行宫遗址和江南著名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建成于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为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文澜阁焚毁,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于旧址重建,并建御碑亭及太乙分青室,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太乙分青室</p><p class="ql-block">太乙分青室为光绪七年(1881)重建文澜阁时添建。文澜阁建于太乙宫旧址,太乙分青室位于文澜阁的东面,按天文分星而言,"太乙分青"寓意太乙星的东方,故而得名"太乙分青之室"。太乙分青室为士子抄阅、憩息之处。</p><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允许士子到阁抄阅,道光年间则允许外借传抄。文澜阁对公众开放,使得附近的文人学者能就近阅读,确实达到了"嘉惠艺林"目的,这也是其他皇家藏书楼难以比拟的。</p><p class="ql-block">1974年太乙分青室建筑毁于大火,现存建筑系2009年重建,目前作为清代文人雅居陈列开放,展示琴、棋、书、画四大主题。</p> <p class="ql-block">清代七阁与天一阁</p><p class="ql-block">清代七大书阁是中国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的总称,分别指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四大内阁和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江南三阁。七阁皆仿效天一阁建筑规制。建筑设计按汉郑燮《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辞意,蕴含蓄水防火的寓意。内廷四阁分别起名文渊、文源、文津、文溯,皆以水立意。江南三阁文澜、文宗、文汇也从"天一生水"派生而来。</p><p class="ql-block">宁波范氏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建成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原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p><p class="ql-block">文澜阁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江南地区仅存的皇家藏书楼。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为重檐硬山式木构古建筑。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文澜阁所处之地的前身为清康熙行宫,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雍正五年(1727)。改行宫为圣因寺。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圣因寺内兴建文澜阁,庋藏《四库全书》。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杭州,文澜阁栋宇半圮。光绪七年(1881)。在文澜阁原址重建书阁。现存建筑为光绪时期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移藏孤山馆舍(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由浙江图书馆接收保管。自此,阁与书分离,至今依然。</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从正门而入,迎面是一座狮象群假山,上建亭台,中开洞径,玲珑奇巧;穿过山洞是一座平房,后水池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乃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有清乾隆帝题诗和颁发《四库全书》的谕旨;东侧为御碑亭,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水池后正中为文澜阁,仿宁波天一阁,外观为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为三层楼房;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青室和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文澜遗泽</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文澜阁是珍藏《四库全书》的清代童象藏书楼,乾隆时期著名的七阁之一。</p><p class="ql-block">历数清代其他书阁,或坐落皇家禁地,远离战火;或遭战火焚毁,阁史中断,惟有文澜阁与其《四库全书》经历了多重曲折与磨难,岁月沧桑,兵燹动乱,文澜阁阁圮书散,几代乡贤学者不懈努力;拾残补缺,文澜阁及其《四库全书》才得以幸存,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如今,文渊阁依然屹立于西子湖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向世人传递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2006年文澜阁在经历1974年、1984年和1993年等多次维修后,又进行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之后将成为展示“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相关内容的重要人文景点向世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光绪御碑亭</p><p class="ql-block">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谭钟麟奏请重建文澜阁,丁丙等主持修建,光绪七年(1881)九月落成。书阁"遵式修建",大体保留了乾隆时期的建筑风貌。文澜阁重建、库书残编入藏后,谭钟麟恳请圣恩,颁赏"文澜阁"三字,俾壮观瞻。此书温润敦厚,为光绪命南书房翰林书写。御匾现悬于文澜阁前。</p><p class="ql-block">光绪御碑亭位于文澜阁东侧,亭内石碑一通,碑面镌刻"文澜阁"三个大字,碑背恭录光绪谕旨,褒奖复兴文澜阁及阁书的卓著功绩。</p> <p class="ql-block">常书鸿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常书鸿年表</p><p class="ql-block">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满族人。</p><p class="ql-block">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后改为浙江大学工业学院)预科、学习染织专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3年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1927年带职自费赴法学习。11月考入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p><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以优异成绩提前升入专科,学习油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2年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及纺织图案系毕业。油画《 G 夫人像》获全校毕业生作品第一名,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劳朗斯画室学习。油画《怀乡曲)参加里昂1932年春季沙龙,获荣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3年油画《湖畔》参加里昂1933年春季沙龙,获银质奖,组织"中华留法艺术家协会",为召集人。</span></p><p class="ql-block">1934年油画《病妇》参加里昂1934年春季沙龙,获金质奖,由法国国家收藏。《画家家庭)参加巴黎1934年春季沙龙,获银质奖,撰写和发表(绘画的实质问题》、《现代绘画的题材问题》、《法国沙龙筒史》、《论中国新艺术运动过去的错误与今后的发展)等文。</p><p class="ql-block">1935年油画《沙娜像》由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现藏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棵妇》份加里昂1935年春季沙龙,获金质奖。由国立蛋昂美术馆收藏,在巴黎举行个人油画展。在巴黎旧书摊上发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石窟图录》,开始关注敦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油面《姐妹俩》参加巴黎1936年春季沙龙,获金质奖,并被选送参加国际博览会、获荣普奖。9月回国、任教育部部聘教授,国立北平艺专造型艺术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1937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筹委会,任评审委<span style="font-size:18px;">员。随北平艺专辑转江西庐山、湖南沅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9年随国立艺专迁往云南昆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0年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秋,离开国立艺专赴重庆,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兼秘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2年9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委员,赴甘肃兰州开展筹备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3年3月,到达敦煌莫高窟,着手石窟的初步调查、清理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4年元旦,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任所长,规划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并开始临摹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进行莫高窟内容编写工作,继续临事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4月,莫高窟重新编号工作完成(即现用编号)。至南京、上海举办(敦煌艺术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敦煌解放,酒泉军分区接管敦煌艺术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留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1年元月,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长。开始规划莫高窟抢修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1956年主持制定1956年至1966年研究所10年工作规划草案。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兼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1962年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敦煌满窟的危险状况和维修建议,开始莫高窟度壁加固工程。</p><p class="ql-block">1963年春,国务院报巨款开始对莫高窑进行大规模加固工程。</p><p class="ql-block">1966年卷入"文化大革命"风潮,被批斗、审查,劳动至1972年。</p><p class="ql-block">1975年应国家文物局之约,为联合国教科文织撰写(敦煌艺术》一书。</p><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恢复教煌文物研究所所长职务、整理散失稿件,组织开展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1979年任全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壁画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1982年3月,调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教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举家迁往北京。</p><p class="ql-block">1983年4月至8月,应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邀请赴日访问讲学,任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客座名誉教授。</p><p class="ql-block">198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庆祝常书湖从艺60周年。</p><p class="ql-block">198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更名敦煌研究院,任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任浙江大学校友会名管会长,在香港中文大学作《新疆石窟艺术》讲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0年日本创价大学授子常书名曾博士学位。整理1980年以来与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对谈录。</span></p><p class="ql-block">1992年获日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警奖,并接受富士美术馆名誉馆长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3年完成《九十春秋一数煌五十年》园忆录的撰写工作,并由母校南江大学出版社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4年6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span></p> <p class="ql-block">《临摹工作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敦煌﹣1944</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家以石青色调的效煌壁画为背景,将古老的壁画与少女的青春活力融为一体,在写实中寄寓了全身心投入敦煌艺术事业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大泉河冬天</p><p class="ql-block"> 敦煌、1946</p> <p class="ql-block">《敦煌瓜果 》</p><p class="ql-block">敦煌﹣194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妇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雪朝寒雀</p><p class="ql-block">1949年</p> <p class="ql-block">攀登珠峰初稿</p><p class="ql-block"> 北京.1978</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花港观鱼</p><p class="ql-block">杭州.1987</p><p class="ql-block">木版油画</p> <p class="ql-block">修建九层楼</p> <p class="ql-block">灰色背景的衬托下,画中人黑色衣饰的轮廓如剪影般简约明晰,突出了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浮雕般刻画细腻的脸庞。主人公矜持中略带倦怠的神情表现得细致而传神。此作为常书鸿赢得了当年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作品金奖第一名,是画家早期肖像画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G 夫人肖像</p><p class="ql-block"> 里昂、1932</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是常书鸿本人的家庭写照。画家夫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蓝印花布服饰和女儿的发型,明确地表识着东方的特征。深蓝色的背景使画面调子更为统一和单纯,营造出静谧而纯净的家庭氛围,也体现着画家着力探索的中国情调。</p><p class="ql-block">画家家庭</p><p class="ql-block"> 巴黎.1933</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夫人像</p><p class="ql-block"> 巴黎:1934</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人体习作(1933年)</p> <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习作 》</p><p class="ql-block">北平.1936</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沙娜 》</p><p class="ql-block">昆明.193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939 年,常书鸿一家在抗战的硝烟中随国立艺专由湖南沅陵迁往云南昆明。这件为女儿沙娜所绘的肖像,带有安详、童真的装饰意趣,实际作于一家人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后不久。此时的画家,心怀忧愤,又肩负着筹备艺专复课的重任,却以画笔,展现了一位慈祥父亲与女儿的童心对话。</p> <p class="ql-block">四川农民</p><p class="ql-block">重庆、1941</p> <p class="ql-block">鱼虾</p><p class="ql-block"> 巴黎.1933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重庆凤凰山即景</p><p class="ql-block"> 重庆1941</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磨坊</p><p class="ql-block"> 重庆1942</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