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郭炳淦著作-孝义《碑考撮要》连载之二:古碑现实功用之我见(代前言)(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

GBG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碑现实功用之我见(代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郭炳淦</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农历十月初六</p><p class="ql-block">西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我编著的《古碑钩沉》一书出版以来,我以“老骥伏枥”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不舍不弃,自我加压,自我负重,自我鞭笞,不忘初心,加大力度,陆陆续续,踔厉奋进,选择唐朝以降,下迄中华民国的孝义古碑文36篇,进行了批疏、注释、文译、解读,汇编成册,以《碑考撮要》为书名,作为《古碑钩沉》的姊妹篇,</p><p class="ql-block">【内容摘要】</p><p class="ql-block">结合本人编著孝义三晋文化丛书《古碑钩沉》的实践,就古碑现实功用,谈谈我的几点浅见。</p><p class="ql-block">【ABSTRACT】</p><p class="ql-block">Combined with my practice of compiling Xiaoyi Sanjin Cultural Series " Exploring Esoteric Principles Of The Ancient Steles", I will express my simple views on the practical functions of the ancient steles.</p><p class="ql-block">【关键词】</p><p class="ql-block">古碑钩沉 古碑 现实功用</p><p class="ql-block">【KEYWORDS】</p><p class="ql-block">Exploring Esoteric Principles Of The Ancient Steles</p><p class="ql-block">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ancient stele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一 古碑定义</p><p class="ql-block">二 孝义古碑</p><p class="ql-block">三 现实功用</p><p class="ql-block">1.镜鉴可资通体亮</p><p class="ql-block">2.弘扬忠孝德高尚</p><p class="ql-block">3.排除纠纷谐乡党</p><p class="ql-block">4.镌刻异宝放光芒</p><p class="ql-block">5.史实永隽千秋传</p><p class="ql-block">6.文采飞扬万代芳</p><p class="ql-block">7.力戒赌博廓清风</p><p class="ql-block">8.遗惠赐福澍雨恩</p><p class="ql-block">9.字绣书坛腾云水</p><p class="ql-block">10.碑碣奇珍春葳蕤</p><p class="ql-block">四 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正文】(摘要)</p><p class="ql-block">一 古碑定义</p><p class="ql-block">古碑,就是古老的石碑。石碑是立在宫殿、陵墓或寺庙中记事的石块。一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见雕刻石材,有花岗岩、青石、汉白玉等石材。石碑既有记事、记人的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具有记载历史的价值。由于书写文字的纸张、布绢以及早期的竹简、木简都没有石材坚实,所以尽管石碑文字不可能长而全,但它仍具有验证和补充历史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二 孝义古碑</p><p class="ql-block">2012 年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在吕梁率先编辑出版了《三晋石刻大全·孝义卷》。这部孝义卷的《石刻大全》,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现存石刻”,收录现存的唐代以后的石刻文字488篇。其中,民国前的石刻文字有382篇,新中国成立后的石刻文字有106篇。一部分为“佚失石刻”,收录宋代以后的佚失碑文64篇。这些石刻碑文为孝义的历史研究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确凿的第一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使用价值。尤以佚存石刻,其意义更加深远。佚存石刻者,永远不可复得也:幸有碑文流传,研读挖掘传流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矣!</p><p class="ql-block">三 现实功用</p><p class="ql-block">古碑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载体。诚如《三晋石刻大全·孝义卷》所说:古碑被史学界誉为“会说话的石头”和“储存历史记忆的容器”。譬如元代和明朝的《魏文侯墓碑》、乾隆五十三年的《重修南门石记》等,对考证孝义之由来,孝义县变迁等都是最好的史料。乾隆八年的《重修三皇庙碑记》、乾隆四十年的《重财神庙异迁建戏楼碑记》对研究山西剧种和孝义的戏剧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依据。同治六年的《重建中阳书院碑记》,民国六年的《孝义西北区建设初高学校碑记》民国十二年《增建校舍碑记》,民国十九年《孝义第一区居义村初级小学校常年经费基本地庙碑记》,以及下栅乡民国二十年《创建下栅村子女学堂碑记》等,都是考证孝义教育发展史重要而可靠的依据。明万年历三十二年的《洪露渠碑记》、咸丰七年《任马渠开普官事碑》,以及光绪三十年的《地庙钱粮灌溉分配碑》等,都是研究孝义水利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新近发现的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唐上轻车都尉石才与夫人李合葬墓志铭》,写道:“魏国故都城西十里”这对“孝义是魏国的国都”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孝义先秦史的研究有了一个大的新进展。还有建国后的一些碑刻特别是新世纪的好多石刻,深刻生动地记录了孝义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六十多年的辉煌变革,尤其是孝义争创“吕梁领先,山西一流,全国百强”的精彩华章。强烈地体现了孝河儿女“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传承禀赋和人文精神,为孝义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新腾飞”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步伐,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孝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总之,本书收集的这些石刻文字意义非同一般,已经成为孝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市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孝义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由此可见,现存的这488通石碑也是非同一般的珍贵,而现在对石碑的破坏又相当得惊人。就在整理这部书的时候,有的碑前面抄录时还在,后面去拓印时却已不见了,人为的埋没损毁十分严重。可见,保护已有的碑石已成为当前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了。保护碑石应当说是一件无愧先辈,有益后人的大好事。愿我们所有的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共同努力去保护现存的石碑,让它们与这本书所收录的石刻文字一样,永垂不朽,与世长存。</p> <p class="ql-block">深入研究孝义市的古碑,我个人认为,古碑的现实功用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具体来讲,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现实功用,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镜鉴可资通体亮。古碑犹如通体光亮的明镜,深入研读,古为今用,是足可资鉴的。《孝邑濬濠筑堤记》为元代勒石。原碑已佚。碑文抄自清雍正四年版《孝义县志》。作者是元代上任不久的一位孝义县官。他目睹孝义县城连年水患,焦急万分。在认真分析了造成水患的原因之后,立即做出疏浚护城壕和筑堤植树以除水患的决定,并身体力行,亲自带头,招募民夫,准备好工具,敲响大鼓,亲自负责监督指挥,挖深护城河,辟宽狭窄处,增高加厚河堤低矮薄弱点,植树数千棵,强化了泄洪功能,进而保证河堤不受侵蚀。元朝(1206年-1368年)从1206年算起,至今已经有810年的历史,即使从1368年算起,至今也已经跨越了648个年头。数百年前的一位县官,能够如此地关心人民的疾苦,亲自决策、亲自组织、亲自带头、亲自督战,与民共襄义举,是何等地敬民、爱民、护民啊!他的所作所为怎能不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千帆过后看劲舸!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世代传承。2009年,中阳楼街道围绕旧城保护性开发的规划,完成总投资1800万元的城排整治工程。如今,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孝义古城改造和中阳楼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及南稍门整体提升工程,更加彰显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踵行而修濬之,以俾勿坏”的历史传承精神。</p><p class="ql-block">2.弘扬忠孝德高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忠孝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人民团结、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孝义市的古碑文中,多有忠孝之人的记载。《苏孝子记略》是本邑 李凤诰 举人撰写的。文中记载的是道光年间,山西孝义西关的贫民苏万元的感人事迹。他读了几年的书,认的字不多。道光九年,他的父亲患了“噎隔之证”五六个月之后,病情忽然於十月初加剧,一连五六天分毫不能下咽,医治服药全无效果,万元十分焦急。他的母亲听巫婆说,用活人的心肝可以治愈他父亲的病。于是,他就密藏利刃一把,选择自己身上肉多的大腿地方,痛割了一片,还不知疼痛。让他的嫂嫂把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肉焙乾研末,放在面茶之内,他父亲连吃了两碗,病情很快好转,饮食大进,有两、三个月。后来,父亲终因疾病复发而离开了人世。而苏万元“割股奉父”之事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延医为他调治“疮瘟”,不到一个月,虽病愈无残疾,但干起重活终是不方便。此后,他“曲意承奉”“最悍”的母亲,而他的妻子却不能像他那样很好地伺候婆婆。虽对妻子“屡次训饬”,“终不能得母之欢”,无奈,他就把自己的妻子休掉了。以他这样一个“颛蒙(愚昧)贫乏”的人,而能够“割股以疗父病,出妻以慰母心,惟知有亲,而不知有身与妻”,亦鲜矣哉!</p><p class="ql-block">至若文中所载明嘉靖年间孝义西关“义虎樵夫”和唐时“刲(kuī)股为羹以愈母病”的孝义大孝堡人郑兴,则久为今人所熟知和传颂,无须赘述。</p> <p class="ql-block">《苏孝子记略》给人的教育和启迪:</p><p class="ql-block">一是孝为人之本。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人能是,今人为何不能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比古人做的更好。我们并不希望人们像苏万元、郑兴那样,割上自身的肉,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可是,当着自己的父母垂垂老矣的时候,你还能够像嗷嗷待哺的孩提那样,对待自己的双亲吗!对于那些对待老爸老妈不尽孝道,甚至动辄训斥嫌弃老人的男女们,面对苏万元、郑兴,不是很应该赧(nǎn)颜而“悔过自新”吗!</p><p class="ql-block">二是义是德之根。义者,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之谓也。《孟子·告子上》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人君子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采取的是“舍生而取义”。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周人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家族、国家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族”、“受命之国”。周人认为殷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无德,天命转移到了有德的周人身上。《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只有做到义德兼备,才可称得上是能够“慎独”的“完人”。从这点上说,文中所述之“义虎”,难道不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应该致力效仿的楷模吗!</p><p class="ql-block">三是孝、义为和谐之源。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愿景。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在孝义这方广袤的大地上,孝行天下、义贯乾坤的人和事屡见不鲜而为人们所景仰。惟像文中所述的苏万元、郑兴、义虎那样,行孝仗义,多行善举,才能永远浚我们的社会和谐之源!</p><p class="ql-block">3.排除纠纷谐乡党。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是必须重视和着力解决的大问题。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勒石,现存于高阳镇小垣村庙东侧的《小垣村水列碑》就是处理孝义县小垣村水利纠纷事宜的实例小垣村水列碑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勒石,分为“碑阳”、“碑阴”两部分。“碑阳”840字;碑阴1000余字。由于拓片图片不清晰,字迹模糊,碑文原文无法比对。只能以孝义市《三晋石刻大全》的录文为参校和解读的参照。尽管录文多有字词和句读的纰漏或错谬,但这并不会給理解原碑文带来太多的疑难。笔者仅对原碑文的文字和标点,依据上下文的意思和个人的琢磨理解,加以个别甄别和订定。标有“□”第地方,则以“(?)”存疑。不妥之处,祈希斧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浇灌是土地的命根。合理合法使水用水,是农民必须严格遵守的条规。我国明清时代,农村争水、抢水并为之寻衅滋事,引发邻里纠纷、甚或群殴械斗,以致诉诸词讼之事时有发生。小垣村水列碑就是在当时的这种背景下,经过“三堂会审”,处理该村水利纠纷案件之后,勒石铭记处理案件的详细经过,以此作为永久定规,告诫人们不可恣意妄为。否则,就难免蒙受杖责和墩鎖的牢狱囹圄之苦。</p> <p class="ql-block">几点值得深思的教训:</p><p class="ql-block">第一、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势压人、仗势欺人,捏造事实,挑战法律。</p><p class="ql-block">第二、遵法守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务须奉行不二。</p><p class="ql-block">第三、排除纠纷,审理案件,必须依法依规,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可轻信一面之词。</p><p class="ql-block">第四、定刑要有准绳,处罚要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令人信服和心服。</p><p class="ql-block">另一个实例是孝义大虢城《重订李任两户管理粮石誌》。此《石誌》镶嵌在山西省孝义市大虢城村龙天庙正殿门外东大壁。该村村民谓该庙为“龙天庙”,从《石誌》中看,似应称为“关帝庙”。本碑文记述的内容,是以和谐相处、调解化处两大户人家粮食管理矛盾。矛盾发生并不可怕。只要因势利导,从中协调,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双方恪守,矛盾就会化解和消除。</p> <p class="ql-block">4.镌刻异宝放光芒。精工镌刻的碑文,如同奇珍异宝,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石刻碑文传之久。万年碑文会说话。珍宝世代发光,碑文薪火相传。真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孝义县志》序是孝义县悦礼坊嘉靖年进士张冕为明《孝义县志》写的序,后载于清雍正四年《孝义县志》。全文650余字,分五个层次,叙写了编修《孝义县志》的起因、过程以及重大意义。一是阐述明朝兴国一百八十多年来重视人文道德教化的盛况,说明盛世修志,势在必行。二是记述孝义过去没有县志,自己几次想修撰县志未举的过程和原因,反映作者的远见卓识。三是叙写县令刘大观委托作者编修县志的过程。四是记述作者编修县志的浩繁工作和付出的艰辛。五是通过作者的自谦深思,阐明县志“彰往詔来”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四、县志是一个县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物、风俗、气候等资料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具有地方性、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等特点。它反映一个县域自然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编修县志与合理开发利用县志,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一个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学习它、发掘它,利用它,传承它,从而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腾飞和发展。</p><p class="ql-block">5.史实永隽千秋传。镌刻在石碑上的碑文,都是前人在具有可靠的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审慎而缜密地撰写的,其文植根于当时的历史,其义顺应着社会的潮流,历千年而不腐朽,垂万世而永流芳。《唐故朝请大夫行遂州唐兴县会上柱国辛公墓誌铭并序》勒石于唐天宝七年(748),距2017年已经1269年。本《墓誌铭并序》的撰写者,是当时的仙开观道士馬季陵。我在撰写解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几个大难题和很难跨越的坎儿。碑文的拓片,有的地方受到风雨剥蚀而字迹空缺,有的字迹模糊而难以辨认。空缺处,无奈以□代之。难以辨认的字词,只好依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揣摩而订定。正因为字迹空缺或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整篇碑文就难以准确圈点句读。只好在参阅孝义市《三晋石刻大全》的录文中,仔细推敲琢磨而重新标点。</p><p class="ql-block">在参阅孝义市《三晋石刻大全》的录文中,也遇到很多困惑。经与拓片反复比对,录文中有的字词,似乎不妥,也大胆用心予以修正。有的字句,难解其义,有的地方标为□,不可臆造,只好用原文字句带过。</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作者坚持把这篇很不成熟的解读稿从自己的敝篓中大胆奉献出来,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更好地发挥古碑古为今用、昭示后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六、原文精典语句集萃:</p><p class="ql-block">承高辛之帝族,接夏禹之宗原。</p><p class="ql-block">漢則分閫誓師、魏則貂蟬臥內。</p><p class="ql-block">玉墀出入周慎不言,颐间安詳浚對。</p><p class="ql-block">居清立莭,革弊安人。</p><p class="ql-block">幹事足以佐時,利物將以弘美。</p><p class="ql-block">公之下車也,禮以安上,樂以移風。</p><p class="ql-block">制喪葬、冠婚之義,敦詩書、忠孝之道行。</p><p class="ql-block">田疇闢而人富,獄訟息而冤平。</p><p class="ql-block">進不以令尹喜容,退不以將軍□寵其意。</p><p class="ql-block">貞醇俭服,克善閨儀,采蘋之祀,忽諸蕣華之容先落。</p><p class="ql-block">東瞻驛樹長搖大野之風,南近縣亭時送空中之樂,照松門之苦月,凝壟上之寒煙。</p><p class="ql-block">不紀盛德之文,怨傷陵谷之變。</p><p class="ql-block">6.文采飞扬万代芳。古往今来,凡碑文撰写者,皆为当时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饱读诗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谙风土,颇知人情,为文规范,合章合程,其为文也,先为人也。他们撰写的碑文,都是事出有因,以情铸文,文采绚丽而不故弄浮华,引经据典而无矫揉造作。</p> <p class="ql-block">例文:</p><p class="ql-block">永福寺藏经记</p><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承蒙梁镇川先生精心修改,并在《孝义风采》发表时亲自撰写了编者按。特此鸣谢!</p><p class="ql-block">【梁镇川先生撰写的《孝义风采》编者按】</p><p class="ql-block">郭炳淦先生独具慧眼,精心选择了宋代文彦博的《永福寺藏经记》为大家注释导读。郭先生做为汾阳籍人士,之所以引经据典、不辞劳苦地解读这则言简意赅的碑文,是要告诉我们,宋代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出将入相五十年之久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是孝义市梧桐镇东董屯村人。东董屯位于介休与孝义交界处,历史上虽然归属有所变更,但近代以来,是归属于孝义县的。文彦博的家庙——永福寺的遗址,在东董屯村东北角,就是很有力的佐证。孝义人应该为家乡历史上出过这样的名人贤相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也应该充分挖掘、整理、弘扬这一人文资源,为孝义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其人文价值、社会效益、名人效应,在当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永福寺藏经记</p><p class="ql-block">宋/文彦博</p><p class="ql-block">彦博蒙祖禰之余庆,被过庭之严训,遭遇圣时,早登科级,骤叨进用,藩辅逾四十年。庆暦中,忝爰立□恩,得立家庙四世於西京;又高曾祖坟在汾州灵石、介休二县;父母坟在西京伊阙县。皆在有奉坟僧院,各得赐额曰“永福”、“教忠”、“积庆”,得拨放童行,泽及大臣之家,至優至厚,以至子孙,敢不克荷内。介休空王院、西京资圣院,乃因旧院已各有藏经,惟永福、教忠院近,特捨俸赐金帛,各置经一大藏,付逐院收掌,逐时看转,以克资荐本院主首知事僧,精严护持不得少有损失。</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文)彦博承蒙先祖的余泽,蒙受父亲的严格训诲,正好遇到圣明的时代,很早就登科及第,迅速得到提拔任用,辅佐朝政四十多年。庆暦年代中期,自愧于承受皇恩,得以四世在西京建立家族祖庙;又高曾祖的坟在汾州的灵石和介休二县;父母的坟在西京伊阙县。家庙都建在有供奉祖坟的僧院,两座僧院都得到恩赐的匾额,分别是“永福”、“教忠”、“积庆”,并得以调拨安排初入寺观的小和尚,恩泽及於大臣之家,甚優甚厚,以至子孙,怎敢不承当於内。介休空王院、西京资圣院,因为旧院已各有藏经,只有永福、教忠院近,特此施舍俸禄所赐金帛,各置放经书一大藏,交付各院收藏掌管,随时看护和诵经,以便能够祭献。本院的主首知事僧,要精心严格保护和维持,不得少有损失。</p><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1、原文选自清•乾隆三十五年版、清•雍正四年版《孝义县志》,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孝义市卷》。</p><p class="ql-block">这是宋朝宰相文彦博为家庙永福寺放置经书而撰写的藏经记。</p><p class="ql-block">永福寺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梧桐乡东董屯村东北角,座北面南,现存实体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寺分内外两院。外院为僧舍,内院为佛殿。正殿面阔12米,进深7米,高8.5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式。内祀华严三圣。东本偏殿三间,每间面阔4米,进深6米,高6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内祀观音、弥勒,各殿塑像,于上世纪60年代全部砸毁。永福寺初建于唐,名“广法寺”。宋庆历八年(1048),北宋名臣文彦博奉敕改称“永福忠教院”,并置大藏佛,成为该族人守护文氏先茔(文彦博曾祖坟墓)的家庙。</p><p class="ql-block">宋代,凡有有一定身分功德者,按照惯例,赏赐功德坟寺。文彦博辅佐朝纲四十余年,理当赐建家庙。文彦博高曾祖坟在灵石、介休二县,有空王西院和永福寺坟寺,父母坟在西京则有资圣和教忠积庆二所。其中的空王西院和资圣院,因为是旧有寺院已有藏经。而新赐的孝义县永福寺和西京伊阙县的教忠积庆院,则由他施财各置藏经於寺内。宋庆历八年(1048),文彦博奉敕改称“永福忠教院”,并置大藏佛,成为其族人守护文氏先茔的家庙。于是,文彦博撰文勒石以铭誌。</p><p class="ql-block">《永福寺藏经记》文短蕴长,言简意赅,脉络分明,叙事清晰,启迪人生,身世记述简要,立庙因果详写,弘扬佛法,传承国脉,昭示后人进德,砥砺世代修业。人生孝义而行孝仗义,寺建孝义而泽被后世。</p><p class="ql-block">此碑此文,是文彦博乃孝义人的有力佐证,堪为孝义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7.力戒赌博廓清风。赌博之风,贻害无穷。败坏家门德性,危害社会清风。力戒赌博,铲除恶习,拆毁温床,革去毒瘤,廓清风气,营造和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清乾隆二十年﹙1755﹚勒石,现存于孝义市西辛庄镇杨家沟村的《杨家沟村永远禁赌碑记》,就是当年该村永远禁止赌博的严规。</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永遠禁賭碑記</p><p class="ql-block">爲善如登,作惡如崩。即如賭博一事,父非不戒其子,而父且爲之。兄非不飭其弟,而兄亦蹈之。夫當今之世至惡者,孰如賭博哉。贏者四散五落,輸者傾家蕩産。小則揭錢兌債,大則妻子流難。上不能事父母,下不能畜妻子。賭博之害彰彰如此,夫何樂而爲之哉。正所謂爲善如登,作惡如崩者也。吾鄉彈丸之區,率皆庄農人家,耕田而食,鑒井而飲,有何不安意,亦有近此而不悔者。茲者會合合村父老子弟嚴禁賭博。詞後如有仍蹈前轍開場者,罰銀伍兩。賭博者每人罰銀貳兩。跌滿、押寶、撒十字、撚鑽变鬼、瓦撇抛彈、滾窩捎近壹应犯者罰銀伍錢。如見者苟情不舉者罰銀伍錢。如不遵罰者鄉地牌頭稟官究治,戒之戒之,毋視爲具文已也。</p><p class="ql-block">稷山縣石匠李穆之 韓公禮</p><p class="ql-block">庠生 馮學思撰 </p><p class="ql-block">後學 宋生福書</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永遠禁賭碑記</p><p class="ql-block">为善如同登高,作恶如同崩毁。就如賭博一事,父非但不劝告其子,而父也参与赌博。兄非但不告誡其弟,而兄亦进行赌博。当今之世最恶之事,哪个能如同賭博呢。贏家四散五落,输家倾家荡产。小則借钱兌債,大則妻子落難。上不能事奉父母,下不能养育妻子。賭博之害如此清楚地显露出来,有什么乐趣要去赌博呢。正所謂为善如同登高,作恶如同崩毁。我乡彈丸之區,全都是庄农人家,耕田而食,凿井而飲,有什么不安心呢。亦有近于赌博而不悔改的。特此会合全村父老子弟严禁賭博。以后如有仍重蹈前轍开場者,罚银伍两。賭博者每人罚银貳两。跌满、押宝、撒十字、撚钻变鬼、瓦撇抛弹、滾窩捎近等赌博的所有犯者,罚银伍钱。如見者,如果隐情不举报者,罚银伍钱。如有不遵处罚者,由乡里的地方牌长稟告官方究治。戒赌戒博。切勿以为这是一纸空文。</p><p class="ql-block">稷山縣石匠李穆之 韓公禮</p><p class="ql-block">庠生 馮學思撰 </p><p class="ql-block">後學 宋生福書</p><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一、此碑撰写碑文者是庠生(秀才)冯学思,书丹者是后学(读书人)宋生福,石匠是稷山县李穆之、韓公禮。</p><p class="ql-block">二、此《碑记》历陈赌博的危害,严正指出,賭博就同作恶如崩,是“當今之世至恶者”。然而,就在杨家沟村这个“弹丸之区,率皆庄农人家,耕田而食,凿井而飲”的山庄窝铺,“亦有近此而不悔者。”为此,发起戒赌的人“会合合村父老子弟”,议决“严禁賭博”,并明令做出“嗣后如有仍蹈前轍開場者”依据情节轻重予以罚银的具体规定。要求全村“戒之戒之,毋視爲具文已也” 。</p><p class="ql-block">三、应当强调指出,在距今260余年前的清朝乾隆二十年,杨家沟村就能镌碑勒石永远禁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中亦可窥见赌博恶习在当时盛行泛滥之一斑。由是观之,严禁赌博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非以“铁的手腕”严加整饬不可。此碑足可成为当今时代的鲜亮镜鉴。</p><p class="ql-block">四、赌博是一种犯罪行为,我国对禁赌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对赌博是要量刑定罪的。人们对这一点是不可不详察而铭记的。</p><p class="ql-block">五、此碑的经典论述:“夫當今之世至惡者,孰如賭博哉。贏者四散五落,輸者傾家蕩産。小則揭錢兌債,大則妻子流難。上不能事父母,下不能畜妻子。賭博之害彰彰如此,夫何樂而爲之哉。正所謂爲善如登,作惡如崩者也。”</p> <p class="ql-block">8.遗惠赐福澍雨恩。为官一任,致富一方,为政清廉,造福人民,此恩此德,澍雨泽润。抄自乾隆三十五年版《孝义县志》的佚存碑文《沈侯遺惠記》即是很好的范例:</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沈侯遺惠記</p><p class="ql-block">明 王佐</p><p class="ql-block">孝義,古三晉地。風氣剛勁,邑小政繁,號曰難治。凡宰是邑者,率多解綬去。迨景泰乙亥秋,東魯沈侯來治斯邑。下車之初,先以德禮之化,厚其澆漓;次以禁令之嚴,鋤其強梗。因時措置,隨事適宜。善政如春陽有腳,善教如秋水無波,其修治之道盡矣。繼而建宣聖殿,棟宇宏麗,斎廚器皿,整飭可觀。選生徒,掇巍科,其勸課之方篤矣。壇場、廟宇之維新,不見勞而事功集。倉庫、廨舍之堅固,不役民而動業成。至種柳遍道,鑿井濟人,均水利以灌溉,而民蒙其惠者不亦厚乎?民有負租三五百者,逃徒(逃徙)將盡。侯撫恤,代輸之,其愛也不亦仁乎?里有王才,路病陡峻,侯諭民以開治。隳高堙,下甫浹,旬宛若康莊,可通兼軔,其便民不亦多乎?城郭荒曠,侯則循形勢,督之修築,周圍高突數仞,構四門,堞雉百堵,其禦悔保民之意深矣(。廢墜者修舉之,閉塞者疏通之,未爲之創作之。由是政善民安,神人協和,養素於平昔,有爲於一朝,有本者固如是與。今侯致政既歸治民,侯儉輩思慕不忘,請以實行勒石。俾瞻其石者知侯之遺愛,無愧于甘棠。讀其記者,知侯之功績。庶幾乎河洛。《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保艾爾後,德音不己。"此之謂也。侯姓沈名純,字粹中,山東東平州人。</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沈县令留予后世之恩惠记</p><p class="ql-block">明 王佐</p><p class="ql-block">孝義,位于古三晋之地。风气强劲而有力,县小而政务繁杂,号称难以治理。凡是主宰管理这座县城的,大多解下印绶,辞职而去。直到明朝景泰乙亥年(1455)秋天,山东的沈县令來治理这座县城。下車到任之初,先以道德与礼教进行教化,重视社会风气浮薄不厚之况,继而实施严格的禁令,铲除骄横跋扈、胡作非为之事。因時处置,隨事恰当。善政如同长了脚的春天,到处带来温暖;善教如同秋天之水,波澜不惊。其修整治理的办法可谓尽善尽美。继而建起了宣聖殿(祭祀孔子的正殿),棟宇宏麗,香积厨、书房、学舍的一应器具,整飭得十分可觀。選拔生徒(学生),选取高第(科舉考試名列前茅),其鼓励与督责的方法可谓篤厚。祭坛、廟宇的維新,未见花费多大力气就全部完成了。倉庫、廨舍廨署之坚固,不役使民众,勋业就完成了。至于種柳遍道,凿井济人,均衡水利以灌溉,而使民众受其实惠的事情不是亦十分厚吗?民有欠租三五百者,几乎全部逃走了。县令采取安抚体恤的办法,代为纳税,其愛民之心不亦十分仁吗?县里有位王才,半路生病于陡峻之处,县令吩咐人们予以医治。铲去丘陵,填平池沼,兴修水利,治理水土,旬日之间,仿佛康庄大道,驾车可以通行无阻,其便民之事不亦十分多吗。城郭荒废之处,县令則巡视险要之地,亲自督导修筑,(城墙)周圍高突數仞,構筑城门四座,城头短墙百堵,其御侮保民之意何其深啊。凡廢墜的地方就及时修舉,凡閉塞的地方就及时疏通,凡没有办的事情就及时創办。由是而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神与人和谐融洽,修养并保持其本性于以往,有作为于一朝,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啊。如今,县令已把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而归去。治理人民的县令,全体民众都对他思慕不忘,请求以他的德行勒石。使观瞻碑石的人都能知道县令留下的恩惠恩泽無愧于甘棠;读了碑记的人都能知道县令的功绩也许可以比之于文明源头的河洛文化。《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保艾爾後,德音不己(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子孙天保佑,美名必永驻。)” 所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县令姓沈名純,字粹中,山東東平州人。</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一、本碑文已佚存。原文抄自乾隆三十五年版《孝义县志》。</p><p class="ql-block">二、碑文的撰写人是明朝正统年邑贡生王佐。正统年间是指明朝的1436年到1449年,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个年号。邑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相当于是今天的特别大学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三、本碑记记载的是沈侯(沈县令)的“遗惠”。碑文载明,他是山東東平州人。我据此分析,碑文撰写人极有可能就是山东海丰(今山东省庆云县)人王佐(1384-1449),字孟辅。王佐,永乐九年(1411)中举,入太学,遂贯通经史百家,精于理财之道。永乐十五年(1418)任史科给事中,以奏对详雅,仪表端凝,有大臣体,博得皇太子青睐。宣德元年(1426),被越级提升为行在户部右侍郎,委以理财重任。六年转左职。翌年,平江伯陈宣借口漕卒艰辛,建议抽调南方百姓轮番转运,王佐以“东南民力已尽”为言,竭力反对,将陈的提议压下。不久被派往甘肃督理军饷。明正统六年(1436)十月,钦差长芦,督理盐税,既而改督京师及通州仓场。所到之处,事无不办。明正统六年(1441)受理部务,遂晋尚书。六年又兼署吏部。1449年土木之变,与邝野、丁铉、王永和、邓棨(qǐ)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同死难。赠少保,官其子道户部主事。成化初,谥忠简。</p> <p class="ql-block">四、本碑记的几点重要启示:</p><p class="ql-block">第一、自古以来,孝义就在山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理、人文、政治、经济、商贾、交通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和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从碑文中的“孝義,位于古三晋之地。风气强劲而有力,县小而政务繁杂,号称难以治理”得到证实,亦可从我撰写的以下一段话中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仰望巍巍倚天遐迩闻名之古建兮,盛赞巍峨矗立孝义古城之中阳楼。中和位育兮,带汾水而襟霍山。光被四表兮,控云朔而位中枢。行孝仗义兮,向南斗而衔衡岳。纵览四宇兮,倚太恒而拱北极。东临大孝堡兮,世世传承郑兴割股奉母之佳话。西毗义虎亭兮,代代称誉义虎恩救樵夫之义举。西关贫民割股疗父兮,彰显孝行天下精神历久弥坚。古人濬濠筑堤、今人整治和保护城排兮,惠及万民伟业福祉旷日绵绵。</p><p class="ql-block">第二、正是因为孝义的重要位置和特点,因而,历史上在本县当县官,是非常不容易的。难怪碑文中慨叹不已地写道:“凡是主宰管理这座县城的,大多解下印绶,辞职而去。”</p><p class="ql-block">第三、明朝景泰乙亥年(1455)秋天,原籍山东的沈县令当了孝义的县官后,孝义很快出现了新生面。且看:</p><p class="ql-block">一是先以道德与礼教进行教化,重视社会风气浮薄不厚之况,继而实施严格的禁令,铲除骄横跋扈、胡作非为之事。</p><p class="ql-block">二是因時处置,隨事恰当。善政、善教的修整治理的办法尽善尽美。</p><p class="ql-block">三是建起了祭祀孔子的宣聖殿,房舍设施一应俱全,整飭十分可觀。</p><p class="ql-block">四是選拔生徒,选取高第,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p><p class="ql-block">五是祭坛、廟宇、倉庫、廨舍、廨署的維新,不役使民众。</p><p class="ql-block">六是種柳遍道,凿井济人,均衡水利,使民众广受其实惠。</p><p class="ql-block">七是爱民亲民,安抚体恤,代民纳税,救死扶伤。</p><p class="ql-block">八是铲去丘陵,填平池沼,兴修水利,治理水土,便民利民。</p><p class="ql-block">九是城郭荒废之处,亲自巡视,督导修筑,御侮保民。廢墜处及时修舉,閉塞处及时疏通,未办事情及时創办。</p><p class="ql-block">凡此种种,很快使孝义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神与人和谐融洽,修养并保持其本性于以往。真是有作为于一朝,有本源而如是啊。</p><p class="ql-block">五、凡是有功有德有恩有惠于民者,即便离职而去,民众自然会对他思慕不忘,感恩不已,理所当然的,就自发地请求勒石,树碑立传,以怀甘棠遗爱,以光义德遗惠。可谓: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子孙天保佑,美名必永驻。</p><p class="ql-block">六、碑文记事翔实,语言精当,文辞华美,用典灵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实为碑文中之奇葩!至若其中优美词句,无需一一列出。全在诸君深深琢磨、细细品味之中矣!</p> <p class="ql-block">9.字绣书坛腾云水。碑文书丹,仪态大方,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文如行云流水,字似龙飞凤舞。以其气贯长虹之势,传之千古而永葆青春。以下文为例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相王村重修农田等神庙,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勒石,现存于南阳乡相王村村西庙内。形制为圆首形,青石质。碑身高150、宽63、厚18厘米。碑文楷书,计17行,滿行48字,共816字。主要内容是相王村重修农田等神庙记事。现石刻基本完好。</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碑阳﹚</p><p class="ql-block">重脩農田等神廟碑記</p><p class="ql-block">窃思民爲國本,食爲民天,則農事之利賴於生民也溥矣。憶自炎帝開耒耜之源,后稷勤稼穡之教,遂得蒸民乃粒引養引恬宜乎,萬世血食,而家祀户祝。至於關帝之忠直,大力之千觔,天房之衛國亦皆在所景仰而欽禮焉。此吾鄕乃得有農曰:關聖、牛王、馬王之廟也,第創制已久,不克深考。自順治年間修葺,迄今百有餘載,廟貌坍塌,聖像蒙塵。糾首集合村衆公議,各問樂輸之積百有餘金。奈功浩大,獨力難成,十家糾首又領疏募化銀六,七十金,由是於去年紏工庀材,金碧聖像,廟宇重新,黝堊其門欄,琢磨乃照壁,一歲之間而舊者新,敗者舉。雖合村之協力,而十家糾首之功又居多云。今秋諸工告竣,勒石垂芳,囑余爲文,以誌永久。余窃嘆村中之向善樂義,將來諸神默估以福我民人者寜有涯哉。余愧不文,聊率筆而爲之誌。</p><p class="ql-block">峕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夷則月上旬吉日榖旦</p><p class="ql-block">本邑增廣生員 張幾 薰沐撰</p><p class="ql-block">本村業儒 王錫瑗 薰沐書</p><p class="ql-block">糾首 王之輔 王世泰 王應昶 王輔國 王國瑾 </p><p class="ql-block">王起穩 王宗榮 王應武 王錫瑗 王光顯</p><p class="ql-block">住持 祥真 徒弟 澄淵 徒孫 清智</p><p class="ql-block">泥匠 張承玺</p><p class="ql-block">木匠 程秉金 子 程聖化</p><p class="ql-block">石匠 黃秉秀</p><p class="ql-block">鉄匠 王應聖</p><p class="ql-block">丹青 承君貴 王建禹 王開印</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我思考,民为国本,食为民天,那么,农事之利依赖于生民也就是很普遍的了。追忆起来,自从炎帝开创了翻土农具耒耜之源,后稷勤于种植与收割之教,于是使得众民百姓引谷物以养家安乐成为合宜之事。万世鬼神享受牲牢的祭祀,因而家家祭祀,户户祝祷。至于关帝的忠直,牛王冉耕的千金,马王房宿的卫国,亦都在所佩服尊敬和钦敬礼法之中。这就是我乡之所以有农人说:关圣、牛王、马王之庙,但自从建立制度以来不能做到深刻考究的原因。自从顺治年间修葺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庙貌坍塌,圣象蒙尘,糾首集合村里人共同议论。各闾乐于捐献,累计捐资百有余金。怎奈工程浩大,独立难以完成。十家糾首又领着书札去求人施舍财物,募化銀两六,七十金。于是于去年聚集工匠,备齐材料。金碧圣象,庙宇重新,用黑色和白色涂其门栏,雕刻和打磨其照壁。一年之间,陈旧者翻新,颓败者新举。虽然此举为合村协力之果,而十家糾首之功又属居多。今秋各项工程告竣,勒石垂芳,嘱我撰写碑文,以志永久。我私下赞叹,村中人之助人为乐,乐行义举,将来诸神默估,以造福我民的事,难道还会有边际吗。我自愧不擅于写碑文,姑且用笔撰写这篇碑志吧。</p><p class="ql-block">时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七月(夷則月)上旬吉日榖旦</p><p class="ql-block">本邑增廣生員 張幾 薰沐撰</p><p class="ql-block">本村業儒 王錫瑗 薰沐書</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一、此碑撰写人本邑增广增生員張幾。书丹人相王村业儒王锡瑗。</p><p class="ql-block">二、民为国之本,食为民之天,自古以来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古往今来,关注人民疾苦,注重人民衣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然而,在中国古代,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只能是借助于神灵的庇佑,通过家家祭祀,户户祝祷的崇敬和崇拜,达到心灵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安然。</p><p class="ql-block">三、关圣帝君,牛王冉耕,马王房宿,都是中国古代农民所佩服尊敬的神灵。这是因为汉族崇拜的万能神、武圣人关帝(关羽),是中华民族众多神明中惟一受到懦、佛、道共同供奉的神。在佛教中,不但汉地显宗佛教将关羽请去做了护卫寺庙的伽蓝神,而且藏传佛教也将关羽接纳为密宗护法神,这也是汉藏民族信仰的某种融合。民间所供奉的“关公”又被台湾信徒称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很多,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冉耕,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房宿,是东方青龙第四宿,为青龙腹房。在七曜为日,图腾为兔,故亦称房日兔。房宿包括房、钩钤、键闭、罚、东咸、西咸、日、从官共八个星官。房宿天区主要属于天蝎座,也有部分位于天秤座、蛇夫座和豺狼座天区。</p><p class="ql-block">四、据本碑记记载,相王村农田等神庙,自从顺治年间修葺以来,至勒石之时已有一百多年,可见,建庙时间,至少应在1666年以前,也就是说,距今至少已有350余年。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农村崇神敬神、仰赖神灵保佑的思想是多么地历史悠久,多么地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五、直面庙貌坍塌、圣象蒙尘的颓败景象,向以崇拜神灵的相王村人,无不痛惜。于是乎,糾首一呼,村民百应,欢呼雀跃,额首称庆,奔走相告,乐于捐资,共襄盛举,成为当时的盛况。各闾乐于捐献,累计百有余金。怎奈工程浩大,独立难以完成。十家糾首又领着书信去求人施舍财物,募化銀两六,七十金。这就为修葺庙宇奠定了雄厚的民心和物质基础。民心有了,钱财有了,工匠聚集了,材料备齐了,金碧圣象,庙宇重新,用黑色和白色涂其门栏,雕刻和打磨其照壁的景象便在一年之间,陈旧者翻新了,颓败者新举了。</p><p class="ql-block">六、碑记肯定了此举为合村协力之果,强调了十家糾首之功又属居多。</p><p class="ql-block">七、碑记篇末,记述了工程告竣,勒石垂芳,撰写碑文,以志永久的过程,盛赞村中之助人为乐,乐行义举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将来诸神默估,造福我民,垂之久远的良好企求。</p><p class="ql-block">八、美言美语:</p><p class="ql-block">(1)民为国本,食为民天;</p><p class="ql-block">(2)炎帝开耒耜之源,后稷勤稼穡之教;</p><p class="ql-block">(3)关帝之忠直,大力之千觔,天房之卫国;</p><p class="ql-block">(4)庙貌坍塌,圣象蒙尘;</p><p class="ql-block">(5)奈功浩大,獨力難成;</p><p class="ql-block">(6)金碧聖像,廟宇重新,黝堊其門欄,琢磨乃照壁,一歲之間而舊者新,敗者舉;</p><p class="ql-block">(7)向善乐义。</p> <p class="ql-block">10.碑碣奇珍春葳蕤。碑碣石刻,集记史、纪事、文字、文学、测图、绘画、纹饰、书法、选石、摹勒、镌刻、雕凿等于一体,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化形式。历代碑碣石刻,是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珍贵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研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民俗、艺术、科技等的珍贵翔实的资料。其奇珍显祥瑞,其葳蕤生春光。</p><p class="ql-block">请阅读如下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司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简介】明万历五年(1577)勒石,现存于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霍冀(1516-1575),字尧封,号思斋。汾州孝义(今孝义市)人,嘉靖甲辰年登进士,历任永平府推官、广西道监察御史、巡按河南、大理寺丞、都察院僉(qiān)都御史、巡抚宁夏、户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抚山东、刑部左侍郎、总督三边兵部尚书。主持编撰《九边图说》,著有《霍司马疏议》。志石形制为正方形,青石质。边长79厘米。志文楷书,计43行,满行48字,约2100字。叙述了霍冀身世及生平事宜。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蒲坂张四维撰文</p><p class="ql-block">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河中王崇古书丹</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汝南河洛文篆盖</p><p class="ql-block">当嘉靖末载,朔方虏数侵暴西塞,岁必三四入,入必旬月乃去。自郡邑城郭外远迩乡社,攻毁十七八,虏联营帐驻塞内,或骑三五散掠数百里外无樱之者。於时朝廷深以西事为憂,乃陞刑部左侍郎霍公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公受命则倍道入关,首询诸死事者,厚□其孥。汰除诸将佐不职者,简武勇以代之。於是募丁壮,补车骑,数甲胄,缮亭障,砺器械,激忠义,比至秋防,军容一新,万骖兢奋。亘长塞数千里,旗帜刀斗色相映,声相闻也,终岁虏遂无一部敢並塞窥者。公乃饬诸镇伺便栊其帐,延绥、宁夏各奏塞外捷,虏人惮之。隆庆丁卯冬,威甯诸虏分众十餘万.东自蓟镇□浣□入犯滦东,戕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犯岚汾,攻石州破之。军书东西告急,畿辅大震。是岁,皇帝初践阼,愤武事之不振,毅然图所以易舷辙、宣威略者,深惟兵本之重,慎简厥任.乃进公为兵部尚书。公料天下戎属疆弱、边塞要害、及诸将帅材勇高下,总统经略剂量而斡运之,机应曲中、方内无警,天子甚倚赖之。俄内江赵文肃入参机政。文肃踈僻好奇节,而不谙事理,扼腕攘袂以詰戎自任。始欲更营制,又欲法外诛边帅之小有亡失者,公皆执不从,因之大迕。公乃引疾乞归至再,若曰:“臣职典兵,而赵某每事相掣曳,即有踈失,将谁任其咎者,臣不能与共事。矧又病,愿赐骸骨归。” 许之.迨上登极,言者屡荐公可用。几欲召之,属公婴未疾有待也。未几,而有司以公讣闻。天子轸焉,遣官营葬事.赐谕祭如例。公子国子生锺瑜,卜以万历五年四月二十八日葬公於县城之北。手致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昕所状公世行,问铭於余。余故知公者。公质亮节,材蕴甚宏伟,即所表见,固已章灼环異,要为未究其用.乃天不愸遗,不得以其所长尽效於邦家。余盖深惜之,乃不辞而为公铭。按公讳冀,字尧封,号思斋.世为汾州孝义县人。祖凤赠兵部尚书,父文会历封兵部尚书,母郭氏封夫人。公幼学称神童,勤苦自励,家贫夜或乏灯火,则依月光诵习之。年十五记经书子史数十万言。嘉靖丁酉举于乡。甲辰登进士,授永平府推官。以绩最,戊申名人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庚戌清军浙江,上言南北燥湿異冝,勒之远戍非人情不可久。请无拘故籍,俾臣得以便宜补附近伍缺,庶收宝用。朝议以为允,令布其法四方,迄今行之。癸丑巡按河南,会妖贼师尚诏作乱。时抚臣以陞任去,代者未至。公多设方略,檄诸文武将吏,秉其未定,急击破走之。地方以甯。丁巳陞大理寺丞。戊午陞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甯夏。在镇凡三年,戎事甚饬,烽警稀少,虜当一入塞,辄被衄去。天子闻而嘉之,篑以金绮。庚申移镇保定,时畿右岁祲,盗贼烽起。公至申严武备,首发稟赈,饥民赖以全活甚众,盗乃解散。辛酉召入佐院事,其冬蓟昌宣大竞以缺饷告,大司农言四镇岁中所出,内□钱视曩时已什伯。天子疑之,诏遣户部侍郎忠直有心计者一人,往稽其弊。时户部二侍郎不欲行,廷议亦不拟二人者,乃进公户部右侍郎以往。公徧历疆场,尽得其耗蠹侵冒之实而奏之,因条上卹军、通商、转输、积貯便宜四事,皆见嘉纳。初,公既行户部,二侍郎皆罢,而公复按抵监□郎某於法。故然讟朋兴相与搆为飞语,公坐调为南京工侍。俄而诬明,改南京兵侍。乙丑改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东省徭役不均,民甚以为苦,公为平之。治河之役困於调集,公檄郡邑征丁银输公所僦,近河居民应役公私以为便。丙寅陞刑部左侍郎。其冬遂受总督三边之命,再阅岁筦兵本。庚午谢政归家。居凡五年余,以万曆乙亥三月二十六日卒。詎其生正德丙子正月二十九日,得寿六十。公配张氏,封夫人。子男四人:长锺瑜,荫国子生,先娶任氏,州判任公朝宗女,继张氏耆民张公珩女;锺琦娶张氏,耆民张公昱女;锺珂娶张氏,庠生张公荩女;侧室梅氏出锺琳,聘知府赵公訥女。侧室马氏出女二:长适主簿任公铨子宗尧,次许聘少卿王公缉子用勋,俱□珂母。孙男亦四人:沁聘张公尧臣女,瑜生;汾聘御史张公更化女,潞聘庠生张公崇冠女,汴聘举人张公问官女。孙女二:长适太医院吏目张公鵒翎子诠,次许聘王公廷言子道,琦生。铭曰:夏卿枢府,邦政攸宇。譬彼大厦,任材则巨。桓桓维公,洵文且武。当险不惊,在微能睹。爰掣戎韬,九有氛消。边城嶻嶪,胡马不骄。者在正德,嘉靖之世。曰王恭襄,曰杨襄毅。以迨於公,正司马氏。维晉之良,光於有位。帝念崇功,恩卹孔隆,綸文悼祀,王人视封,遵彼横汾,有欎玄宫,勒铭在石,用諗无穷。</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蒲坂张四维撰文</p><p class="ql-block">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河中王崇古书丹(书丹: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汝南河洛文篆盖(篆盖:用篆字撰写石碑的篆额)</p><p class="ql-block">正在嘉靖年的末期,来自北方的虏寇多次侵犯暴掠西部 边界上险要地方,每年必定入侵三四次,每次入侵则必定经过十天至一个月才离去。从郡邑县城城郭以外,到远近的乡社,被攻毁者达十七八处,虏寇联营扎帐驻扎在边界内,或者,骑马入侵的虏寇三五结伙,分散侵掠数百里以外的无樱之地。当时,朝廷深深地以西部边界的事为忧虑,于是,就提升刑部左侍郎霍公(霍冀)担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地区的军务。霍冀公受命后,就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兼程而行入关,首先访询了所有死于战事的人,以丰厚的待遇馈赠死者的妻子和儿女,剔除了所有不称职的高级军官,简拔英勇善战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务。於是招募青壮年男子,补充车辆和马匹,查点防护性兵器,修缮在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禦的亭障,磨砺军事器械,激励将士的忠心和义气,及至秋防之时,军容焕然一新,在车前两侧驾车的成千上万匹战马兢相奋蹄飞奔,横亘长塞边界数千里,旗帜和铜制小铃鐎器的颜色交相辉映,声音彼此都能听到。一年到头,虏寇中就再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并拢在边界进行窥探了。霍冀公于是整饬各镇,等待合适的时机,收拢、整理其帐篷,延绥、宁夏分别启奏塞外大捷,虏寇十分惧怕他。隆庆丁卯(明隆庆元年,1567)冬天,来自威甯的各支虏寇队伍十余万人,东自蓟镇□浣□入犯滦东,戕害于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侵,进犯岚、汾,进攻并攻克了石州。军中的公文从东西两面传来告急,京城附近的地区为之大为震惊。这一年,皇帝刚刚登基,愤激军队和战争有关事情的不振作,坚决地谋划所以能够改变船舷和车辙、宣扬声威谋略的人,深深思考军队本质的重要性,慎重简拔克尽厥职者。于是,进升霍冀公担任了兵部尚书。霍冀公料到天下兵戎部属强弱、边塞要害、以及各将帅的材勇高下,集中统一筹划治理剂量而后筹措相关军务,机应完全符合、域中没有警情,天子十分倚赖他。时隔不久,内江的赵文肃入朝参奏枢机政务。文肃踈远乖僻而喜好很高的气节,然而却不懂得事物的道理。用手握住手腕,捋起袖子,以整治军事而自任。始而想要更改营制,继而又想在法外诛杀边帅中稍有亡失的,霍冀公都执意不从,因而大为向背。霍冀公于是以疾病为由,三番五次地请求辞职回乡,他这样说道:“我身为臣职官,统领军队,掌管军事,而赵文肃对于每件事都予以牵制,如果有了失误,将由谁来担任其罪过呢,我不能与他共事。况且我又在生病,情愿赐我尸骨而回乡。”霍冀公的请求被批准了。等到皇上登极的时候,进言的人们屡次荐举霍冀公可以委用。几次想召见他,查明霍冀公患病未疾有待时日。没有过多久,专司部门管理的官吏得知霍冀公的讣闻。天子很为伤痛,派遣官员处理他的葬事,颁赐文告,依照惯例予以祭祀。霍冀公的太学生儿子霍锺瑜,择于万历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安葬霍冀公於(孝义)县城的北面。手持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昕(此处缺一字,无考)所撰写的霍冀公在世时的事略的叙述事情文字,请我为霍冀公撰写一篇墓志铭。我先前就熟知霍冀公。霍冀公品质坚贞节操,才能蕴藏甚是宏伟,即所记载,原本已经光明昭著,环节异常,如要撰写未能究其微妙。而天不整编遗漏,不能以他所擅长的能力尽效於国家。我则深深地爱惜他,于是,没有辞退为霍冀公撰写墓志铭。经过考察,霍冀公,讳冀,字尧封,号思斋。世代为汾州孝义县人。祖父霍凤赠兵部尚书,父亲霍文会历封兵部尚书,母亲郭氏封夫人。霍冀公年幼读书,被称为神童,勤苦自励,家境贫寒,夜晚有时候缺乏灯火,他就接着月光诵读和学习。十五岁的时候,就熟记四书、五经、诸子、历史典籍,达数十万言。嘉靖丁酉年中举于乡。甲辰年登进士,被授予永平府推官。由于成绩最好,戊申年间成为名人,被授予广西道监察御史。庚戌年,清剿敌军于浙江,上书言说,南方与北方燥湿各异,强令其在远方防守,不讲人情,不可能长久。请不必限制旧的典籍,使臣能够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斟酌处理,增补附近军队的缺额,选拔引荐,珍重使用。经过朝议,允其所奏,颁令布告他的方法于四方,至今仍然在执行其法。癸丑年,巡按河南,正遇妖贼师众违背诏书而作乱。当时,巡抚已经陞任离去,代行的巡抚还没有到来。霍冀公多方筹划方法与谋略,用檄文晓谕各级文武将吏,乘敌军尚未稳定,急速进击,打败敌方,敌军逃走。地方得以安宁。丁巳年,陞为大理寺丞。戊午年,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镇前后三年,军事整饬甚是严格,烽火警报极为稀少,敌虜一当入侵边塞,立即就被挫败逃走。天子闻奏,即行对他嘉奖,馈赠给他金边丝织品。庚申年,移藩到保定,当时,京畿西部地区年年都呈现不祥之气,盗贼烽起。霍冀公到达之后,申令严格遵守执行军备,首发公粮赈济百姓,饥民得以全活者</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蒲坂张四维撰文</p><p class="ql-block">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河中王崇古书丹(书丹: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汝南河洛文篆盖(篆盖:用篆字撰写石碑的篆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嘉靖年的末期,来自北方的虏寇多次侵犯暴掠西部 边界上险要地方,每年必定入侵三四次,每次入侵则必定经过十天至一个月才离去。从郡邑县城城郭以外,到远近的乡社,被攻毁者达十七八处,虏寇联营扎帐驻扎在边界内,或者,骑马入侵的虏寇三五结伙,分散侵掠数百里以外的无樱之地。当时,朝廷深深地以西部边界的事为忧虑,于是,就提升刑部左侍郎霍公(霍冀)担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地区的军务。霍冀公受命后,就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兼程而行入关,首先访询了所有死于战事的人,以丰厚的待遇馈赠死者的妻子和儿女,剔除了所有不称职的高级军官,简拔英勇善战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务。於是招募青壮年男子,补充车辆和马匹,查点防护性兵器,修缮在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禦的亭障,磨砺军事器械,激励将士的忠心和义气,及至秋防之时,军容焕然一新,在车前两侧驾车的成千上万匹战马兢相奋蹄飞奔,横亘长塞边界数千里,旗帜和铜制小铃鐎器的颜色交相辉映,声音彼此都能听到。一年到头,虏寇中就再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并拢在边界进行窥探了。霍冀公于是整饬各镇,等待合适的时机,收拢、整理其帐篷,延绥、宁夏分别启奏塞外大捷,虏寇十分惧怕他。隆庆丁卯(明隆庆元年,1567)冬天,来自威甯的各支虏寇队伍十余万人,东自蓟镇□浣□入犯滦东,戕害于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侵,进犯岚、汾,进攻并攻克了石州。军中的公文从东西两面传来告急,京城附近的地区为之大为震惊。这一年,皇帝刚刚登基,愤激军队和战争有关事情的不振作,坚决地谋划所以能够改变船舷和车辙、宣扬声威谋略的人,深深思考军队本质的重要性,慎重简拔克尽厥职者。于是,进升霍冀公担任了兵部尚书。霍冀公料到天下兵戎部属强弱、边塞要害、以及各将帅的材勇高下,集中统一筹划治理剂量而后筹措相关军务,机应完全符合、域中没有警情,天子十分倚赖他。时隔不久,内江的赵文肃入朝参奏枢机政务。文肃踈远乖僻而喜好很高的气节,然而却不懂得事物的道理。用手握住手腕,捋起袖子,以整治军事而自任。始而想要更改营制,继而又想在法外诛杀边帅中稍有亡失的,霍冀公都执意不从,因而大为向背。霍冀公于是以疾病为由,三番五次地请求辞职回乡,他这样说道:“我身为臣职官,统领军队,掌管军事,而赵文肃对于每件事都予以牵制,如果有了失误,将由谁来担任其罪过呢,我不能与他共事。况且我又在生病,情愿赐我尸骨而回乡。”霍冀公的请求被批准了。等到皇上登极的时候,进言的人们屡次荐举霍冀公可以委用。几次想召见他,查明霍冀公患病未疾有待时日。没有过多久,专司部门管理的官吏得知霍冀公的讣闻。天子很为伤痛,派遣官员处理他的葬事,颁赐文告,依照惯例予以祭祀。霍冀公的太学生儿子霍锺瑜,择于万历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安葬霍冀公於(孝义)县城的北面。手持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昕(此处缺一字,无考)所撰写的霍冀公在世时的事略的叙述事情文字,请我为霍冀公撰写一篇墓志铭。我先前就熟知霍冀公。霍冀公品质坚贞节操,才能蕴藏甚是宏伟,即所记载,原本已经光明昭著,环节异常,如要撰写未能究其微妙。而天不整编遗漏,不能以他所擅长的能力尽效於国家。我则深深地爱惜他,于是,没有辞退为霍冀公撰写墓志铭。经过考察,霍冀公,讳冀,字尧封,号思斋。世代为汾州孝义县人。祖父霍凤赠兵部尚书,父亲霍文会历封兵部尚书,母亲郭氏封夫人。霍冀公年幼读书,被称为神童,勤苦自励,家境贫寒,夜晚有时候缺乏灯火,他就接着月光诵读和学习。十五岁的时候,就熟记四书、五经、诸子、历史典籍,达数十万言。嘉靖丁酉年中举于乡。甲辰年登进士,被授予永平府推官。由于成绩最好,戊申年间成为名人,被授予广西道监察御史。庚戌年,清剿敌军于浙江,上书言说,南方与北方燥湿各异,强令其在远方防守,不讲人情,不可能长久。请不必限制旧的典籍,使臣能够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斟酌处理,增补附近军队的缺额,选拔引荐,珍重使用。经过朝议,允其所奏,颁令布告他的方法于四方,至今仍然在执行其法。癸丑年,巡按河南,正遇妖贼师众违背诏书而作乱。当时,巡抚已经陞任离去,代行的巡抚还没有到来。霍冀公多方筹划方法与谋略,用檄文晓谕各级文武将吏,乘敌军尚未稳定,急速进击,打败敌方,敌军逃走。地方得以安宁。丁巳年,陞为大理寺丞。戊午年,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镇前后三年,军事整饬甚是严格,烽火警报极为稀少,敌虜一当入侵边塞,立即就被挫败逃走。天子闻奏,即行对他嘉奖,馈赠给他金边丝织品。庚申年,移藩到保定,当时,京畿西部地区年年都呈现不祥之气,盗贼烽起。霍冀公到达之后,申令严格遵守执行军备,首发公粮赈济百姓,饥民得以全活者</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蒲坂张四维撰文</p><p class="ql-block">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河中王崇古书丹(书丹: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汝南河洛文篆盖(篆盖:用篆字撰写石碑的篆额)</p><p class="ql-block">正在嘉靖年的末期,来自北方的虏寇多次侵犯暴掠西部 边界上险要地方,每年必定入侵三四次,每次入侵则必定经过十天至一个月才离去。从郡邑县城城郭以外,到远近的乡社,被攻毁者达十七八处,虏寇联营扎帐驻扎在边界内,或者,骑马入侵的虏寇三五结伙,分散侵掠数百里以外的无樱之地。当时,朝廷深深地以西部边界的事为忧虑,于是,就提升刑部左侍郎霍公(霍冀)担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地区的军务。霍冀公受命后,就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兼程而行入关,首先访询了所有死于战事的人,以丰厚的待遇馈赠死者的妻子和儿女,剔除了所有不称职的高级军官,简拔英勇善战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务。於是招募青壮年男子,补充车辆和马匹,查点防护性兵器,修缮在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禦的亭障,磨砺军事器械,激励将士的忠心和义气,及至秋防之时,军容焕然一新,在车前两侧驾车的成千上万匹战马兢相奋蹄飞奔,横亘长塞边界数千里,旗帜和铜制小铃鐎器的颜色交相辉映,声音彼此都能听到。一年到头,虏寇中就再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并拢在边界进行窥探了。霍冀公于是整饬各镇,等待合适的时机,收拢、整理其帐篷,延绥、宁夏分别启奏塞外大捷,虏寇十分惧怕他。隆庆丁卯(明隆庆元年,1567)冬天,来自威甯的各支虏寇队伍十余万人,东自蓟镇□浣□入犯滦东,戕害于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侵,进犯岚、汾,进攻并攻克了石州。军中的公文从东西两面传来告急,京城附近的地区为之大为震惊。</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思斋霍公墓志铭</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蒲坂张四维撰文</p><p class="ql-block">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河中王崇古书丹(书丹: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经筵日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汝南河洛文篆盖(篆盖:用篆字撰写石碑的篆额)</p><p class="ql-block">正在嘉靖年的末期,来自北方的虏寇多次侵犯暴掠西部 边界上险要地方,每年必定入侵三四次,每次入侵则必定经过十天至一个月才离去。从郡邑县城城郭以外,到远近的乡社,被攻毁者达十七八处,虏寇联营扎帐驻扎在边界内,或者,骑马入侵的虏寇三五结伙,分散侵掠数百里以外的无樱之地。当时,朝廷深深地以西部边界的事为忧虑,于是,就提升刑部左侍郎霍公(霍冀)担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地区的军务。霍冀公受命后,就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兼程而行入关,首先访询了所有死于战事的人,以丰厚的待遇馈赠死者的妻子和儿女,剔除了所有不称职的高级军官,简拔英勇善战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务。於是招募青壮年男子,补充车辆和马匹,查点防护性兵器,修缮在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禦的亭障,磨砺军事器械,激励将士的忠心和义气,及至秋防之时,军容焕然一新,在车前两侧驾车的成千上万匹战马兢相奋蹄飞奔,横亘长塞边界数千里,旗帜和铜制小铃鐎器的颜色交相辉映,声音彼此都能听到。</p> <p class="ql-block">一年到头,虏寇中就再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并拢在边界进行窥探了。霍冀公于是整饬各镇,等待合适的时机,收拢、整理其帐篷,延绥、宁夏分别启奏塞外大捷,虏寇十分惧怕他。隆庆丁卯(明隆庆元年,1567)冬天,来自威甯的各支虏寇队伍十余万人,东自蓟镇□浣□入犯滦东,戕害于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侵,进犯岚、汾,进攻并攻克了石州。军中的公文从东西两面传来告急,京城附近的地区为之大为震惊。这一年,皇帝刚刚登基,愤激军队和战争有关事情的不振作,坚决地谋划所以能够改变船舷和车辙、宣扬声威谋略的人,深深思考军队本质的重要性,慎重简拔克尽厥职者。于是,进升霍冀公担任了兵部尚书。霍冀公料到天下兵戎部属强弱、边塞要害、以及各将帅的材勇高下,集中统一筹划治理剂量而后筹措相关军务,机应完全符合、域中没有警情,天子十分倚赖他。时隔不久,内江的赵文肃入朝参奏枢机政务。文肃踈远乖僻而喜好很高的气节,然而却不懂得事物的道理。用手握住手腕,捋起袖子,以整治军事而自任。始而想要更改营制,继而又想在法外诛杀边帅中稍有亡失的,霍冀公都执意不从,因而大为向背。霍冀公于是以疾病为由,三番五次地请求辞职回乡,他这样说道:“我身为臣职官,统领军队,掌管军事,而赵文肃对于每件事都予以牵制,如果有了失误,将由谁来担任其罪过呢,我不能与他共事。况且我又在生病,情愿赐我尸骨而回乡。”霍冀公的请求被批准了。等到皇上登极的时候,进言的人们屡次荐举霍冀公可以委用。</p> <p class="ql-block">几次想召见他,查明霍冀公患病未疾有待时日。没有过多久,专司部门管理的官吏得知霍冀公的讣闻。天子很为伤痛,派遣官员处理他的葬事,颁赐文告,依照惯例予以祭祀。霍冀公的太学生儿子霍锺瑜,择于万历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安葬霍冀公於(孝义)县城的北面。手持前河南左布政使孔公天胤□昕(此处缺一字,无考)所撰写的霍冀公在世时的事略的叙述事情文字,请我为霍冀公撰写一篇墓志铭。我先前就熟知霍冀公。霍冀公品质坚贞节操,才能蕴藏甚是宏伟,即所记载,原本已经光明昭著,环节异常,如要撰写未能究其微妙。而天不整编遗漏,不能以他所擅长的能力尽效於国家。我则深深地爱惜他,于是,没有辞退为霍冀公撰写墓志铭。经过考察,霍冀公,讳冀,字尧封,号思斋。世代为汾州孝义县人。祖父霍凤赠兵部尚书,父亲霍文会历封兵部尚书,母亲郭氏封夫人。霍冀公年幼读书,被称为神童,勤苦自励,家境贫寒,夜晚有时候缺乏灯火,他就接着月光诵读和学习。十五岁的时候,就熟记四书、五经、诸子、历史典籍,达数十万言。</p> <p class="ql-block">嘉靖丁酉年中举于乡。甲辰年登进士,被授予永平府推官。由于成绩最好,戊申年间成为名人,被授予广西道监察御史。庚戌年,清剿敌军于浙江,上书言说,南方与北方燥湿各异,强令其在远方防守,不讲人情,不可能长久。请不必限制旧的典籍,使臣能够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斟酌处理,增补附近军队的缺额,选拔引荐,珍重使用。经过朝议,允其所奏,颁令布告他的方法于四方,至今仍然在执行其法。癸丑年,巡按河南,正遇妖贼师众违背诏书而作乱。当时,巡抚已经陞任离去,代行的巡抚还没有到来。霍冀公多方筹划方法与谋略,用檄文晓谕各级文武将吏,乘敌军尚未稳定,急速进击,打败敌方,敌军逃走。地方得以安宁。丁巳年,陞为大理寺丞。戊午年,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镇前后三年,军事整饬甚是严格,烽火警报极为稀少,敌虜一当入侵边塞,立即就被挫败逃走。天子闻奏,即行对他嘉奖,馈赠给他金边丝织品。庚申年,移藩到保定,当时,京畿西部地区年年都呈现不祥之气,盗贼烽起。霍冀公到达之后,申令严格遵守执行军备,首发公粮赈济百姓,饥民得以全活者非常多,盗贼于是四散而去。辛酉年,被召入佐院事,这年冬天,蓟镇、昌平、宣化、大同相继以缺少军队的俸給报告,大司农说,四镇年内所出军饷,经内□钱(此处缺字,无考)巡视,以往的时候已将军饷发到基层队伍之中。天子对此很怀疑,颁布诏书,派遣一名忠直有心计的户部侍郎,前往稽查其营私舞弊。当时,户部二位侍郎不想去行,经过廷议,亦不打算派他们两人,于是,进言,派户部右侍郎霍冀公前往。霍冀公遍历疆场,全部获得其耗费损害、侵吞和非法占有公物的实状,并向奏报,顺便谓备文向上陈述抚恤军士、通商、周转输入、积累保存等四件事,可以便宜行事,全部获得嘉许和采纳。起初,霍冀公已经行驶户部职权,两个侍郎都被罢免,而霍冀公再次按顶替监□郎某人於法。</p> <p class="ql-block">因怨恨朋兴丞相,招致流言蜚语,霍冀公坐调为南京工侍。不久,诬陷之事被查明,改任南京兵侍。乙丑年,改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山东省的徭役不均,人民十分以徭役不均为苦,霍冀公为当地均等了徭役。治河之役困难在於调集,霍冀公向各郡县颁布檄文,征集人头税,捐献于霍冀公所租赁,近河的居民受征召服劳役公私均可为便。丙寅年,陞为刑部左侍郎。这年冬天,就接受总督三边的命令,再次检阅年度管理军事工作。庚午年,辞谢政务回家。居住大约五年多,于万曆乙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岂料他生于正德丙子正月二十九日,享年六十。霍冀公的配偶张氏,被封为夫人。子男四人:长子锺瑜,荫封为国子生,先娶妻任氏,是州判任朝宗公的女儿,继娶张氏,是年已六旬的张公珩的女儿;锺琦娶妻张氏,是年已六旬的张公昱的女儿;锺珂娶妻张氏,是秀才张公荩的女儿;侧室梅氏生锺琳,聘知府赵公訥的女儿为妻。侧室马氏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主簿任公铨的儿子宗尧,次女许聘给少卿王公缉的儿子用勋,俱□(此处缺字,无考)锺珂的母亲。孙男亦为四人:霍沁为霍瑜所生,聘张公尧臣子的女儿为妻;霍汾聘御史张公更的化女,霍潞聘秀才张公崇的冠女,霍汴聘举人张公问的官女。孙女二人:长女适配太医院吏员张公鵒翎的儿子张诠,次女为霍琦所生,许聘王廷言公的儿子王道。</p> <p class="ql-block">铭曰:</p><p class="ql-block">夏卿枢府——夏卿三卿居于内阁</p><p class="ql-block">邦政攸宇——国家军政攸关四宇</p><p class="ql-block">譬彼大厦——譬若万丈高楼大厦</p><p class="ql-block">任材则巨——用材得当型即可巨</p><p class="ql-block">桓桓维公——威武勇猛天下为公</p><p class="ql-block">洵文且武——洵美文章军事强大</p><p class="ql-block">当险不惊——若遇风险不致惊慌</p><p class="ql-block">在微能睹——细微之事亦可目睹</p><p class="ql-block">爰掣戎韬——于是牵制军事谋略</p><p class="ql-block">九有氛消——所居九地歪氛顿消</p><p class="ql-block">边城嶻嶪——边境城邑高高耸立</p><p class="ql-block">胡马不骄——峻健胡马不复骄烈</p><p class="ql-block">者在正德——此其在于端正德行</p><p class="ql-block">嘉靖之世——嘉靖革除弊政之世</p><p class="ql-block">曰王恭襄——重臣王琼谥号恭襄</p><p class="ql-block">曰杨襄毅——名臣杨博谥号襄毅。 </p><p class="ql-block">以迨於公——直到霍冀仁公到任</p><p class="ql-block">正司马氏——为司马氏正名操劳</p><p class="ql-block">维晉之良——为晋良将维权辉煌</p><p class="ql-block">光於有位——荣光达于天子之位</p><p class="ql-block">帝念崇功——皇帝考虑崇高功勋</p><p class="ql-block">恩卹孔隆——皇上恩准体恤孔隆</p><p class="ql-block">綸文悼祀——丝绶之文追悼祭祀</p><p class="ql-block">王人视封——对于王人视情而封</p><p class="ql-block">遵彼横汾——沿着皇渥恩至横汾 </p><p class="ql-block">有欎玄宫——有人鱼在北方宫殿</p><p class="ql-block">勒铭在石——勒铭文于石碑之上</p><p class="ql-block">用諗无穷——用以思念已至无穷</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一、关于霍冀:明朝兵部尚书—霍冀(文章来源: 《孝河儿女》,发布时间: 2015/10/29 15:31:50 ) </p><p class="ql-block">《汾州府志》记载:嘉靖甲辰进士,初授永平府推官,广西道监察御史,清戌丙浙,巡按河南,平土贼尚诏,升大理寺寺丞,都察院检都御史,巡抚宁夏,调巡抚保定。诏远,掌都察院事。时蓟宣云响馈,廷议遗少司徒董之,冀上恤军通转输积,贮便宜四事,制可其议,二品秩满,封荫,巡扶三东治河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时延宁两镇皆有奇捷。上贲金币,兵部尚书藉田建储大阅,皆蒙恩赐,以议宪臣功罪,及京管事宜,两忤辅臣,乞归。公历宦三十年,位至上卿,与人温恭,有情而实,大体不渝,居官转化无滞,盖才力过人,而厚于遇者也。年六十卒,奉敕谕祭修坟,带管提学道成公宪行,人祀乡贤。</p><p class="ql-block">霍冀墓,其陵位新庄村北,相传占地3.33公顷,陵前有四柱三檐石雕牌坊。通道旁有二十四尊兽畜石雕。此外,还有尚书祠堂,东本廊北朝庑,合计房舍近百间。</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霍尚书出生,家境贫寒,小时候他妈背上他捡麦穗,拾到哪儿,天上有块云彩就遮到哪儿,他妈感到奇异,心想儿子必定是贵人,老天爷不让妈“受罪”,于是她糊涂地对儿子随便说了一句:“你长大后七品、八品,那官位太大,轮不上,一品、二品芝麻小官当上,娘觉的也可以啦!”</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邑人霍冀,为处理家庭与邻居地争执,其特寄诗于家中,“千里捎书只为墙,让它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霍家收到霍冀家书感到内疚,主动让出地基三尺。街坊邻居亦自动让出地基三尺。两家所让地基形成一条街巷,取名“仁义巷”,至今仍存。</p> <p class="ql-block">二、关于霍冀墓志铭的作者</p><p class="ql-block">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蒲州风陵乡人(今属芮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张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次年,以父丧离职,卒谥文毅。著有《条栗集》等。</p><p class="ql-block">三、霍冀墓志铭的永久启示</p><p class="ql-block">(一)临危受命,疾赴疆场。</p><p class="ql-block">嘉靖年末期,来自北方的虏寇多次侵犯暴掠西部 边界上险要地方,每年必定入侵三四次,每次入侵则必定经过十天至一个月才离去。从郡邑县城城郭以外,到远近的乡社,被攻毁者达十七八处,虏寇联营扎帐驻扎在边界内,或者,骑马入侵的虏寇三五结伙,分散侵掠数百里以外的无樱之地。当时,朝廷深深地以西部边界的事为忧虑,在这种情况万分危急之时,霍冀被提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地区的军务。霍冀公受命后,就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兼程而行入关。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永远值得赞扬和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二)人本入手,整饬军备。</p><p class="ql-block">入关之后,霍冀所着手进行的首要之事,就是访询所有死于战事的人,剔除所有不称职的高级军官,简拔英勇善战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务。招募青壮年男子,补充车辆和马匹,查点防护性兵器,修缮在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禦的亭障,磨砺军事器械,激励将士的忠心和义气,及至秋防之时,军容焕然一新,致使虏寇再也不敢在边界进行窥探。</p> <p class="ql-block">(三)克尽厥职,履新兵部。</p><p class="ql-block">隆庆丁卯(明隆庆元年,1567)冬天,来自威甯的虏寇十余万人,入犯滦东,戕害于昌黎西。自山西偏关入侵,进犯岚、汾,进攻并攻克了石州。京城附近的地区为之大为震惊。这一年,皇帝刚刚登基,愤激军队和战争有关事情的不振作,坚决地谋划所以能够改变船舷和车辙、宣扬声威谋略的人,深深思考军队本质的重要性,慎重简拔克尽厥职者。于是,进升霍冀公担任了兵部尚书。霍冀公料到天下兵戎部属强弱、边塞要害、以及各将帅的材勇高下,集中统一筹划治理剂量而后筹措相关军务,机应完全符合、域中没有警情,天子十分倚赖他。</p><p class="ql-block">(四)以屈求伸,以待来日。</p><p class="ql-block">在内江赵文肃入朝参奏枢机政务,始而想要更改营制,继而又想在法外诛杀边帅中稍有亡失者之时,霍冀公执意不从,因而大为向背的情况下,霍冀公不得已,以疾病为由,三番五次地请求辞职回乡,他这样说道:“我身为臣职官,统领军队,掌管军事,而赵文肃对于每件事都予以牵制,如果有了失误,将由谁来担任其罪过呢,我不能与他共事。况且我又在生病,情愿赐我尸骨而回乡。”</p> <p class="ql-block">(五)孝义骄子,自幼勤奋。</p><p class="ql-block">霍冀世代为汾州孝义县人。年幼读书,被称为神童,勤苦自励,家境贫寒,夜晚有时候缺乏灯火,他就接着月光诵读和学习。十五岁的时候,就熟记四书、五经、诸子、历史典籍,达数十万言。嘉靖丁酉年中举于乡。甲辰年登进士,被授予永平府推官。由于成绩最好,戊申年间成为名人,被授予广西道监察御史。</p><p class="ql-block">(六)筹划谋略,克敌制胜。</p><p class="ql-block">癸丑年,巡按河南,正遇妖贼师众违背诏书而作乱。当时,巡抚已经陞任离去,代行的巡抚还没有到来。霍冀公多方筹划方法与谋略,用檄文晓谕各级文武将吏,乘敌军尚未稳定,急速进击,打败敌方,敌军逃走。地方得以安宁。</p><p class="ql-block">(七)整饬军事,甚为严格。</p><p class="ql-block">丁巳年,陞为大理寺丞。戊午年,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镇前后三年,军事整饬甚是严格,烽火警报极为稀少,敌虜一当入侵边塞,立即就被挫败逃走。</p> <p class="ql-block">(八)首发公粮,赈济百姓。</p><p class="ql-block">庚申年,霍冀移藩到保定,当时,京畿西部地区年年都呈现不祥之气,盗贼烽起。霍冀公到达之后,申令严格遵守执行军备,首发公粮赈济百姓,饥民得以全活者非常多,盗贼于是四散而去。</p><p class="ql-block">(九)遍历疆场,查处舞弊。</p><p class="ql-block">辛酉年冬天,蓟镇、昌平、宣化、大同相继以缺少军队的俸給报告,霍冀公前往,遍历疆场,全部获得其耗费损害、侵吞和非法占有公物的实状,并向奏报,顺便谓备文向上陈述抚恤军士、通商、周转输入、积累保存等四件事,可以便宜行事,全部获得嘉许和采纳。</p><p class="ql-block">(十)均等徭役,为民解困。</p><p class="ql-block">乙丑年,霍冀公改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山东省的徭役不均,人民十分以徭役不均为苦,霍冀公为当地均等了徭役。治河之役困难在於调集,霍冀公向各郡县颁布檄文,征集人头税,捐献于霍冀公所租赁,近河的居民受征召服劳役公私均可为便。</p> <p class="ql-block">四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古人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设若吾侪都能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不畏难,肯攀援,就一定能够从钩沉古碑中尝到一叶知秋、尝鼎一脔的神奇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