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

悟道

<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瑰宝,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和精致典雅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历史的痕迹。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片湖水、每一座山丘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占地290公顷,主要由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未进颐和园,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大门两侧傲然伫立的两座狮子,公狮右爪握球,象征一统江山;母狮左爪扶幼,象征母仪天下。走入大门是一对猪猴石。</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二十九年(1764)建成。</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大门,万寿石后麒麟现身,在颐和园,世界上唯一一对“龙在下,凤在上”的雕塑,象征着慈禧太后至高无上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为政治活动区,是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龙</p> <p class="ql-block">铜龙、铜凤均为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在我国古代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显示她的权威。院中还有五块太湖石峰名“峰虚五老”。院中石高约4米,院四周的四块石色暗孔奇,象征一年四季,五块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所以称“峰虚五老”。</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原本只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扩湖、堆山,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山青水幽,景色秀丽。它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因为京城的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集帝王将相万千宠爱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十七孔桥因有十七个桥孔券而得名。桥头和桥栏望柱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比卢沟桥还多几十个。</p> <p class="ql-block">到了颐和园,就会被它的皇家气质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玉澜堂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帝囚禁于此。</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之美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漫步颐和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宏伟的宫殿与宁静的湖泊相映成趣。漫步长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昆明湖碧波荡漾,十七孔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湖面。</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水木自亲殿是乐寿堂的正门,面阔五间,单层穿堂殿,前后有廊,歇山式屋顶,井字天花,绘旋子彩画。殿外湖边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龙灯杆,始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灯杆是双木柱,上绘金色云龙,上托半圆形透雕龙纹的镀金铜梁,两个龙纹奉着一个红色铜珠,铜珠下有滑车,夹杆石0.64米见方,高1.3米。清光绪年间,每天晚上太监会用滑车在龙灯杆上吊起一架特大汽灯,照亮昆明湖面。</p> <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是颐和园景区的第一大特色。在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的景区中,水的面积便占到3/4。园内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游历时必观的景点,可谓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它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约60米。建筑群依山而建,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登临万寿山,整个昆明湖尽收眼底,绿柳拂岸,远山如黛,恍然如在画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根据资料显示,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原阁于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竣工,它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是皇室烧香礼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石船取名清晏舫,有“河清海晏”之意。在整个颐和园中,它是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一处建筑。之前作为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建清漪园时改名为“石舫”。</p> <p class="ql-block">荇桥是东西走向,高2米53,桥面铺设方砖,东西两侧各有25步台阶;桥身两侧有18块勾栏板,16个望柱;桥下为三孔分水桥洞,两侧桥洞较小,为泄水之用,中间桥洞宽大高敞、可供小船通行。桥北为万字河北段,可通宿云檐,向南便可观望石舫,面临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远观或是近赏,昆明湖都是颐和园中最为娟秀的景色。碧波浩荡、余波淼淼,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静卧湖中,西边那艘很美的大船,若不是石头做成,定会在乘风破浪之时尽显英雄气势。</p> <p class="ql-block">走出颐和园,总是会不由得回眸。世事无常,风雨变幻,虽然历经百年沧桑,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1月21日拍摄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