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座被当作“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筑是罗氏绸缎庄,位于福州下杭路181号,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于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上下杭商行、货栈云集,兴盛时有二三十家经营绸缎、布匹的商家。罗氏绸缎庄创始人罗翼庭是闽商中“江西帮”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同行业中的佼佼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州市非遗展示馆使典雅古厝,古意盎然,将厚重博大的非遗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为广大参观者呈现动静结合、视听融合、交互沉浸式的体验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福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她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告诉我们福州人血脉中曾经流淌怎样的梦想。绵绵文脉传续,悠悠遗韵流芳。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闽都文化底蕴,昭示着闽都儿女代代续的无穷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电子显示屏,滚动式展出福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内容。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妈祖信俗、软木画、厦门漆线雕技艺、莆仙戏、畲族小说歌、高山族拉手舞、泉州北管、高甲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福建省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如南音和妈祖信俗分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民间文学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p> <p class="ql-block">福州诗钟得名于咏线香代替钟表计时作诗的游戏方法,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依诗歌的对偶技巧和文学水平分出胜负,游戏形式多为限题、填字和种格。</p> <p class="ql-block">乐、武是福地文化的精粹。闽地曲艺,吟于山野,唱于市坊,乐音绵延,四海名扬。气劲悠长的闽地武艺,南拳为主,集竟技性与健体性于一身,在自然中汲取灵气,于人文中传扬教化。</p> <p class="ql-block">传统音乐即民间音乐,主要指各民族人民所创造并流传在民间的、融合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音乐品种,既包括如声乐、器物等有形的物质因素,也包括如传承人的审美观、实践观、价值观等无形的精神因素。</p> <p class="ql-block">“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剧是我国各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品格的优秀传统文化,受闽地人文语言环境的影响,以闽剧为代表的闽地传统戏剧,唱念作打,融合中华戏剧精华,荟萃闽地音乐与文学之意境。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一种流行于福州十邑及闽中、闽东、闽北地区的传统戏剧,雅称“榕腔”或“闽腔”,是现存唯一的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06年,闽剧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演、评的表演艺术,品种繁多,流布广泛。闽地丰富多彩的曲艺文化遗产,将音乐与讲唱相结合,铺叙评说,妙语连珠,不仅是闽地民众精神文化的养料,而且是闽地社会人文的表现载体。</p> <p class="ql-block">传统舞蹈即民间舞蹈,指在民间流传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福地传统舞蹈与地方节庆民俗联系紧密,人与人的协作构成了节庆中庞大的舞蹈序列,乡土与乡情的融汇构成了地方独特的舞蹈节拍。</p> <p class="ql-block">十番,又称“十欢”“什欢”,因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由多种器乐交响而得名,演奏乐器有椰胡、云锣、狼丈、檀板、清鼓等。由于坐行皆可演奏,福地十番音乐的旋律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随行随奏、亲切动人。2006年,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詠春拳是一门制止侵袭、强调“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和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主要招式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练习方式包括双人对练的“藕手”“藕脚”,辅助器材有木人桩、贴墙沙包、三星桩等,是中国武学历史上少有的专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故此拳又有“女人拳”之称。2014年,詠春拳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武术与杂耍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传统体育与民间游艺形式。传统体育,又称“国术”。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间,习武人按照章法组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攻防招式,形成单势与套路的结合。闽地传统体育、游艺和竞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石、木、竹、贝,原本是大自然最常见的材料,经福地人民的刀尖作舞,巧手雕琢,便成就了匠心独蕴的福地传统工艺与美术。这些繁复而精美的技艺贯穿于福地人民的生活,是日常器物中就成寻见的非遗因子。</p> <p class="ql-block">软木画制作流程</p><p class="ql-block">①画稿设计;</p><p class="ql-block">②选材:选用质轻柔韧的栓皮栎树木栓层。</p><p class="ql-block">③去皮:用锯剔除栓皮栎树外皮棕黑色表层。</p><p class="ql-block">④切片:将原料切成作品中所需的薄片。</p><p class="ql-block">⑤雕刻:将薄片雕刻成各种形态的享台楼阁、</p><p class="ql-block">花草树木。</p><p class="ql-block">⑥组合:参考稿图将零件组合成作品。</p> <p class="ql-block">制作软木画主要工具</p><p class="ql-block">①木工锯:用于栓皮铄树原料的开料、边框制作;</p><p class="ql-block">②线锯:用于软木画的树干造型、镂空以及组合球石、假山开料造型使用;</p><p class="ql-block">③大刀:通常刀口约25cm左右,厚度0.6cm左右,用待殊钢板加工而成,主要用于薄片切割、开坯料等;</p><p class="ql-block">④锉刀:主要用于树花取料和现石假山造型使用;</p><p class="ql-block">⑤中刀:主要用于雕镂树、叶、谭石、假山、人物、动物等使用;</p><p class="ql-block">⑥小尖刀:主要用于雕镂较小的树、叶、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和零部件的粘贴;</p><p class="ql-block">⑦雕干刀:刀口是特制形状,刀口呈半月弧形状,且细长而尖,专用于雕刻树干。</p> <p class="ql-block">八闽大地展宏图 软木画</p> <p class="ql-block">玻球 软木画</p> <p class="ql-block">龙凤舟 软木画</p> <p class="ql-block">江南园林 软木画</p> <p class="ql-block">根雕软木画</p> <p class="ql-block">乌拉盖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厅堂和左右厢房</p> <p class="ql-block">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工艺三宝”。在福州,它也是“闽都工艺三宝”之一。福州脱胎漆器久负盛名,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p> <p class="ql-block">福州脱胎漆器以古代“夹纻”工艺为基础,包含两方面:器型和髹漆技艺。制作方法,①脱胎:即以泥土、石膏做胎,大漆搅拌瓦灰成泥,用苎麻反复裱精晾干后,敲击脱去原胎,最后打磨、髹漆研磨;②以木料等硬材为胎,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一件脱胎器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髹漆以针刻法为代表,用缝衣针粗细的线条在漆面嵌刻花纹,精美绝伦。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福州脱胎漆器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轻便精美。</p> <p class="ql-block">文房套装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淡色薄料山水海裳瓶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欢喜有福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牡丹脱胎花瓶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素彩梅瓶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脱胎仿窑变花瓶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诞生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昙花方盒 福州脱胎漆器素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灵芝文具盘和素髹小案儿</p><p class="ql-block">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文字瓶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脱胎雕填仿瓷白花瓶</p><p class="ql-block">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红色构成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脱胎荷叶瓶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石韵龙心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和平富贵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福气连绵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中国红犀皮漆脱胎瓶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红船精神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红船精神 寿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又一春 寿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梅兰竹菊 寿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丰碑 寿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秋荷听雨 寿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篱菊秋芳</p> <p class="ql-block">品名:青山绿水漆盘</p><p class="ql-block">规格:直径30cm</p><p class="ql-block">材质:大漆、麻布、金粉。</p> <p class="ql-block">品名:三山两塔扁瓶</p><p class="ql-block">规格:28cmx24cm</p><p class="ql-block">材质:大漆、麻布、金粉</p> <p class="ql-block">品名:漆线雕5寸蓝蛋瓶</p><p class="ql-block">规格:15x9cm(个)</p><p class="ql-block">材质:大漆、金粉</p> <p class="ql-block">母爱 木雕(象园)</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林则徐 福州木雕(象园)</p> <p class="ql-block">木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新年</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顶缸</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爆米花</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曲艺</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千里送佳音。</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磨剪刀</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糖画</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木匠</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曲当</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卖药材</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换糖</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私塾</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箍筒匠</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打燕肉</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弹单棉花</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裁缝</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捕鱼</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之补锅</p> <p class="ql-block">福地是德政昌明之地,也是海洋信俗的摇篮。悠扬闽韵与福州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因素浸染着福地非遗文化,情牵两岸,在婚俗、节俗、医学和民间文学中均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也叫“乌饭节”,又称“称歌节”,俗称“上已节”,是畲民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金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鸣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畲族服饰,畲族妇女装扮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银饰,象征着风鸣。</p> <p class="ql-block">福州信俗,包括张圣君、田公元帅、王审知、陈文龙、陈靖姑等。张圣君,又名张真君,唐天佑年间福州永泰县嵩口镇人,相传他学法数载,为民消灾除难,是福地百姓爱戴的平英雄,后成为闽台及东南亚一代人民信奉的“农业神”;“田公”又称“田公师父”、“田公元帅”“田都元师”系民间所尊奉的戏乐之神,相传他擅技击、通音乐,被戏曲、斗堂音乐、武术界奉为行业信仰神。</p> <p class="ql-block">王审知治闽三十年,理政兴闽、德政惠民,王审知信俗是福地人民对唐代治闽功臣王审知的崇拜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陈文龙出生福建莆田,科举中状元后入朝为官。福州百姓敬佩他的刚直,将其奉为“海上保护神”,此项民间信仰迄今延续已有六百年。</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朱元璋皇帝敕建的“陈忠肃公神祠”也就是现在的陈文龙万寿尚书庙。</p> <p class="ql-block">陈靖姑信俗是被闽台人民尊为“陆上女神”。陈靖姑又称为临水陈夫人、临水陈太后、顺懿夫人、顺天圣母等,民间俗呼临水奶、娘奶。传说陈靖姑能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等,而且还为民斩妖除恶、祈雨护生。千百年来,她一直被作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2008年,陈靖姑信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福州“喜娘”习俗历史悠久,独具风情,在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如今,喜娘习俗已经和现代婚庆产业进一步融合,成为传承传统和促进就业的地方窗口。福州“喜娘”俗称“伴房嫖”,指旧式婚礼中陪伴照料新娘的妇女,通常由通晓当地婚俗和礼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善于应酬的妇女担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喜娘除照顾和陪伴新娘外,还被赋子许多新职责,如:指导传统婚俗、礼仪、协调婚庆角色美系、营谴古祥喜庆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福州方言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随着古代北方移民入闽而逐渐形成和传播,福州方言变化尊重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以古代八音为基础,存在某些变化,冠称“现代八音”,结合当今已经定型的文字读音和字面意义,容纳约定俗成的读音,结合文字的使用价值,按照“八音”音韵统序,从语音呼读到字义诠释,明确福州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源流关系或古今流变。</p> <p class="ql-block">能补天的传说。邝据传,旧时闽北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考科举。因手头拮据,在贡院西侧的一条小巷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客栈住下。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考试结束后,考官阅卷时发现邝继聪文章很好,仔细一看,却发现卷中的“天”字,少了一笔,变成“大”字。按规定,文章有错字应列为废卷,考官连呼可惜。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考官觉得奇怪,一问才知其来由,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邝继聪中了进士,回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条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便由此而来。尽管这个传说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且邝继聪当年的住处也难觅踪迹,但是这个关于“善良”与“感恩”的故事却在巷内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关于佛跳墙的由来,趣说纷纭。不管是老乞丐巧用了百家饭,还是小和尚为了打牙祭,亦或是官家大小姐慌乱之中用了娘家备好的上等食材炖出的一锅美味……这里头都有弄拙成巧的偶然。其实,佛跳墙是有史可查的,成菜于 1876 年(清光绪二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其绍兴籍妻子下厨用精选的鲍、参、翅、肚等在绍兴酒坛里煨炖一菜,取名“福寿全”。周莲品后大赞,后经郑春发“三友斋”改良,成为当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聚会必备名菜……一秀才品尝后随即赋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以“佛跳墙”命名。</p> <p class="ql-block">田螺姑娘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洲尾村里有一个后生名叫谢端,为人忠厚老实。有一天,他拣到一粒大田螺,便把它带回家养在水缸里。隔日,谢端从地里干活回来,发现家里一桌做好的饭菜、汤水,心里很奇怪,连续数日,都是如此,以为是厝边好心的人帮他做的,谢端想给人家道个谢,问遍乡邻,厝边人全都讲没有。有人对他讲:谢端不在家时,田螺里现身一位美丽的少女,为他煮饭烧菜。螺女其实是天上的白花素女,天帝派她来照顾谢端,但被发现只好离去。螺女给谢端留下螺壳,可供吃喝。谢端辛勤劳作,生活逐渐富裕。十年后,谢端娶乡人女为妻。谢端和乡邻们非常怀念螺女,为螺女立了神位,建了庙,逢年过节举行祭祀活动。一千多年过去了,至今,螺洲还有螺女庙,是五代建的古建筑,螺洲人称螺女为“洲主”、“螺祖妈”又叫“徐氏仙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