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不丹(二)普纳卡宗

心的旅程(郑琪瑛)

<p class="ql-block">不丹是一片未被现代文明完全触及的土地,至今还未铺设一条高速公路。从首都廷布前往普那卡的路上,76公里的蜿蜒山路,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沿着东西向的国家公路缓缓前行,车轮碾过蜿蜒的山路,逐渐攀升至海拔3140米的多楚拉山口。山口之上,风中飘扬的经幡如同一面面旗帜,昭示着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108座佛塔在此静静矗立,它们不仅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更是对那些在驱逐不丹南部阿萨姆武装分子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将士们的永恒纪念。</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佛塔上都绘有圆形的金银图案,象征着不丹佛教中的太阳与月亮,寓意着光明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3000米以上,通透的蓝天不见了,云雾弥漫、凉风嗖嗖、寒意阵阵,只有高处的经幡随风飘舞,发出阵阵声响。</p> <p class="ql-block">为了方便往来的游客,山口附近建有一家自助餐厅,提供简单的餐食。无法与国内琳琅满目的自助餐相比,这里的自助餐非常简陋,仅有6个热菜,其中五个都是蔬菜。好在味道还能接受。</p> <p class="ql-block">当天气晴朗时,站在多楚拉山口,可以远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不过那种天气条件出现的概率极低。</p> <p class="ql-block">离开多楚拉山口,沿途的植被逐渐发生变化,从低矮的灌木到高大的橡木、枫树、柏树和冷杉,层次分明,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地森林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路边小道穿越田野顺道去切米拉康参观。在藏传佛教建筑中,只有完全具备佛学院、法师、僧侣三个部分才能被称为寺庙,规模较小的寺院习惯上称为拉康。切米拉康就是切米小庙。</p> <p class="ql-block">正值收获季节,层层梯田内深黄的稻茬与金黄的稻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在不丹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最原始的方法摔打稻谷。</p> <p class="ql-block">田间地头也插着高高的经幡旗子。</p> <p class="ql-block">田埂狭窄,溪水潺潺,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增添了几分田园诗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切米拉康是为了纪念深受不丹人民爱戴的圣人竹巴衮列而建立,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竹巴衮列出生于中国西藏,一生致力于瑜伽修行。据说他经常以歌曲、幽默和出格的行为传播教义,传法也常常与性有关。据说他曾以他的男根降服恶魔,他的名字也逐渐演变为强盛繁殖力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切米拉康很小,地处偏远,但是却是不丹生殖崇拜的典范。寺内保存着一尊木制的霹雳雕像,相传未婚女性前来祈福,便能获得生育之福。</p> <p class="ql-block">竹巴衮列能够镇邪降魔的男性生殖器,在不丹被民众视为守护神,在拉康周边商店民宿到处都能见到美化了的男根图腾。(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民居的外墙上一对拟人描绘的男根,长着眼睛,彩带萦绕,分列立于门的两侧,犹如一对守门的金刚。</p> <p class="ql-block">切米拉康前的这颗菩提树片片树叶都记载着寺院的历史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不丹人认为,两条河交汇之处就是圣灵集中的地方,普那卡宗堡便位于这样的圣地之上。</p> <p class="ql-block">喜马拉雅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父曲河和姆曲河在此交汇,为这座古老的宗堡增添了无限的神圣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宗”是不丹的地域称谓,相当于我们的县;宗堡则是县行政办公中心与县最具权威寺院的所在地。通常宗堡为前后两院,行政和寺院各占一院。</p> <p class="ql-block">在廷布1950岁成为国都之前,普那卡宗一直是不丹的政治中心。普那卡宗堡不仅是不丹最美丽的宗堡,也是现任国王旺楚克和王后佩玛2011年举行婚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穿过河流上的老旧木质廊桥,便进入了普那卡宗堡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进入宗堡大门后,眼前是一个陡峭的七米多高木梯子。据导游介绍这种设计具有抵御功能,如有战争或灾难,梯子可以被搬走,宗堡没有其他入口,即能抵挡外来入侵。</p> <p class="ql-block">普那卡宗堡与众不同地设了三个庭院,除了第一个用于行政办公使用,另外两个庭院都是寺院建筑,可见其特殊的佛教文化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宗堡的入口处装饰着色彩鲜艳的唐卡和转经筒,游客需按顺时针方向进入。</p> <p class="ql-block">在通常绘制护法神的走道内,我们意外发现了这幅不丹特有的图案,导游说这是古人留下的不丹语诗词,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进入寺院区内,一场盛大的宗教佛事正在悄然进行……!</p> <p class="ql-block">身着鲜红僧袍的僧侣们整齐地排列着,口中念着六字真言,面前摆放着捆扎整齐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一群来自东南亚的信徒身着灰色加萨,同样手捧经文,虔诚地参与其中。</p> <p class="ql-block">即使在如此庄重的氛围下,年轻的僧侣们偶尔也会分心,偷偷窥视周围的游客,展现出他们天真烂漫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曾预言普那卡宗堡的建立,他说“……某个名为朗杰的人将来到一座外形似大象的山边”。当1637年夏宗•阿旺朗杰到访普那卡时,他选择了在沉睡大象的鼻尖上,即姆曲河和父曲河交汇处建起了这座宗堡。</p> <p class="ql-block">如今庞大的主殿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释迦牟尼及强巴佛。四壁都是金色、红色和黄色相间的木雕装饰,不仅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更彰显了皇家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30年后,普那卡宗堡最初的建筑者夏宗·阿旺朗杰统一了所有不丹部落和宗藩,正式建国,成为不丹第一任国王和宗教领袖,尊号“夏宗法王”。至今不丹人民仍视他为精神堡垒,尊他为国师。他曾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僧团,有僧侣600人。</p> <p class="ql-block">每一栋寺院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房檐,门窗、栏杆布满了繁复的雕刻。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处处体现了普那卡宗堡出类拔萃的艺术造诣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夏宗法王后的40年,当时的统治者杰西· 丹增立杰为宗堡的乌策大殿修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色的穹顶;</span>第13任第悉(不丹的世俗统治者)喜饶· 旺楚克于1744年间又为宗堡增加了几座建筑;而宗堡的黄铜屋顶则是七世喇嘛赠送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排着长队的信徒们由法师带领步入主殿。</p> <p class="ql-block">1651年57岁的夏宗法王在普那卡宗堡内去世,他的遗体至今仍供奉在宗堡最南边的庭院里。</p> <p class="ql-block">存放法王遗体的房间除了两位守卫喇嘛外,只有国王和不丹国师杰堪布可以进入。两位都是在任职前会前来接受赐福,对外界而言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主殿,来到了行政部门办公的庭院,院中一棵高大的菩提树格外引人注目,树后不远处还有一座白色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做完佛事的年轻僧侣们聚集在庭院中嬉戏打闹,与西藏僧侣不同,他们显得更加阳光开朗,对游客充满好奇和友善。</p> <p class="ql-block">他们乐于与游客合影,留下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两位身着不丹传统服饰旗拉的西方游客也加入了其中,共同定格了这一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普那卡宗堡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但这座精美的宗堡也经历了众多的劫难,曾遭多次的火灾、地震、洪水的破坏。但每次灾难过后,宗堡都会按原样重新修复,所以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座美丽的宗堡屹立在地灵人杰的普那卡。</p>